《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
第16节

作者: 寒山憶雪
收藏本书TXT下载
  鲁王本处于抗清前线,而义军又士气高涨,倘若能善加使用,誓师北伐,仅凭江东一带李成栋、刘良佐等汉奸部队,最终肯定无法阻挡,收复南京只是时间问题,但鲁王个人能力缺乏,再加上纵容大将,使其俨然成为军阀,排挤义军,消磨了北伐的实力与锐气,再加上无端与隆武朝廷内斗,损耗了实力,再加上战略战术的问题,因而在这一年八月、九月、十月三次反攻杭州都遭到了失败。
  正当唐鲁二王相争于闽浙时,桂林的靖江王也不甘寂寞,梦想黄袍加身。靖江王是朱元璋侄儿朱文正的后代,谱系最远,本没有继承大统的资格。这里且不论其有没有资格,即便有资格,朝廷没有组成时,做做梦也就罢了,朝廷既然组成了,再做梦,就只能遭人骂了。
  这年八月初三,朱亨嘉黄袍加身,自称监国,勾结广西军阀杨国威,劫持广西巡抚瞿式耜,并进一步采取行动,领兵东下,想占取广州。

  鲁王身在抗清前线,且有浙江绅民的拥戴,如果说为了自己抗清,不畏生死,对唐藩有偏见而不愿意归于统一,想自己独当一面,抢夺抗清反攻的首功,也就罢了,多少有些情理之中,尚能有些让人原谅的资格。但靖江王纯粹是为了过一过皇帝瘾,这样的举动,十足是搞内乱,也十足是跳梁小丑的行为。
  这年八月二十二,两广总督丁魁楚突发奇兵,奇袭梧州,靖江王的乌合之众一击即溃,逃回桂林。这年九月初五,瞿式耜联络焦琏反正,擒获杨国威、朱亨嘉,不久,朱亨嘉被押往福州,监禁而终。这一闹剧最终尴尬收场,史称靖江王之变。
  这一事变,虽然没有造成太大的战乱,也得到了极快的平定,但由此反应的问题,却是很严重的。
  一句话,有人不服,而且不在少数。但其实内在的问题是,太多的人缺乏长远的眼光,只图私利,相互之间貌合神离,道德及责任感已经缺乏到近乎零了,再深层的原因,就是缺乏统一抗敌的民族意识了。因为这一深层的原因,还将导致更多不利于朝廷,不利于抗清大业的事情。
  日期:2013-03-13 12:08:16
  ========更新========
  【两个封疆大吏】
  不同于弘光朝廷,隆武朝廷的抗清重点在江西和湖北两个战场,浙江原本也是重点,但属于鲁王政权负责。而这两个战场所能依靠的,分别为福建总兵郑芝龙和经营湖南的湖广总督何腾蛟这两支势力。
  郑芝龙在历史上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是海盗出身,却又代表着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海商势力。他曾反抗明王朝的闭关政策,是一个开放的新兴势力的代表,他曾驱逐荷兰人,安定了东南沿海,无论为朝廷还是为东南沿海的民众,都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勋的。他也曾搞贸易垄断,对海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利弊兼有的影响,他也曾投降清廷,成了汉家儿女口中的“汉奸”。

  从英雄到汉奸,郑芝龙是如何蜕变的呢?
  弘光元年七月,唐王在福州称帝,为笼络实权人物郑芝龙、郑鸿逵兄弟,封其为平虏侯、定虏侯,并寄希望于郑芝龙早日带兵北伐,匡复河山。
  郑芝龙在崇祯年间就已经做到福建总兵,既掌握着朝廷的军队,又有自己私人的数万精锐的水师,且控制着闽粤两省的海外贸易,每年代征的关税,达到上千万两,富可敌国。因而郑芝龙部属的军队,无论是军饷还是武器,还是战斗力,都不一般,虽比不上强悍的关宁铁骑和八旗铁骑,但在南方的各支军队中也是鹤立鸡群了。
  有这么一支军队,不说抗衡清军八旗铁骑,但对付金声桓、刘良佐、李成栋这些降将,还是问题不大的。但郑芝龙拥戴唐王的意图,只是为了割据自雄,增强实力,而并没有进取之心,这就在一开始就与唐王的初衷产生了冲突。
  隆武帝与郑氏家族的矛盾,就此产生了。郑芝龙因为拥戴之功,想在朝会时位居班首,与黄道周辩论,最终皇帝支持黄道周,获得表面上的胜利。郑芝龙又在朝会上挥扇去暑,遭到户部尚书何楷上书弹劾,郑芝龙遭到训斥,但随后,何楷被迫辞官,隆武帝无奈应准,何楷在返乡的路上被郑芝龙派人残忍地割掉了一只耳朵。
  这些都是表面上的跋扈,而在实际上,隆武帝多次催促郑芝龙领兵北伐,但郑芝龙坐拥大军,表面上应承,实际上按兵不动。在隆武帝的不断的训斥之下,才勉强派郑彩部救援江西建昌(今南城,当时金声桓军正攻打建昌),而实际上,郑彩部行至杉关(今福建光泽县北,与江西交界处,为闽北重要关隘)便不再前行,坐看建昌义军溃败,建昌被清军占领。而清军继续朝武夷山进军,郑彩不仅没有继续守卫杉关,反而撤兵回闽,返回福州,被隆武帝削去爵位。

  隆武二年,1646年正月,又因郑芝龙部将黄克辉从浙江衢州府江山撤军回闽,隆武帝大怒,不仅训斥了郑芝龙,而且还削去其太师的衔称。唐郑之间由此开始决裂。
  日期:2013-03-13 12:10:45
  ========更新========

  拥戴隆武帝的第一文臣黄道周,见郑芝龙无意北伐,便于元年(1645)七月间请命督师,北上抗清。黄道周虽有抗清恢复之心,但一不通兵事,二无兵可用,又无统领全局之才,这年腊月二十五,清军张天禄部得知黄道周在婺源扎营,便派兵偷袭,黄道周兵败被俘,次年二月,在南京就义。
  隆武帝见继续留在福建没有意义,便于元年腊月二十六离开福州,踏上向赣州进发的路程。隆武帝的打算是,前往赣州前线,既能就近指挥江西一省的义军和官军,又能东西协调何腾蛟部和郑芝龙部,即便在赣州失利,也可以转入湖南,继续抗清。
  为了能够顺利到达赣州,隆武帝给湖广总督何腾蛟下达了派兵前往赣州接驾的命令,原本以为一切都会如自己所愿,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何腾蛟竟然也让自己大失所望。
  三月份,金声桓攻克吉安府,率兵包围赣州,隆武帝尚且还在福建建宁府(今建瓯),下令何腾蛟派兵救援赣州,而当时湖北清军也发动岳州之役,攻打岳州(今岳阳)并救援荆州,西路顺军已被隆武朝廷收编为忠贞营,清军的救援,使得忠贞营被迫解除荆州之围,湖广巡抚堵胤锡与忠贞营谋划的湖北大反攻计划就此胎死腹中。
  面对着赣州的局势,何腾蛟虽然派出了郝永忠,但却令他假意救援、迎驾,不可假戏真做,郝永忠五月出发,到达郴州后便观望不前,直到赣州失守、隆武帝殉国。赣州、岳州、荆州三处危急,何腾蛟拥有新旧兵力达二十余万,却坐观清军迫近而不伺机采取行动,以至于战机丧失,要塞沦陷,乃至于对隆武帝汀州遇难,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是在实战中,何腾蛟没有应有的军事才能,而在经营湖南上,何腾蛟也表现的十分不佳。大顺军东西二路在弘光元年下半年相继到达湖广,总兵力在三十万以上,东路军驻扎于浏阳,主动结盟何腾蛟,何腾蛟畏于其实力,勉强同意结盟,却对农民军抱有很强的成见,除了将兵力较多的郝摇旗纳为亲信外,其余十几万人,既没有固定的粮饷,又不准其就地打粮,为的就是逼迫其离开湖广。这些人曾经试图投降清廷的湖广总督佟养和,但因为剃发易服的政策,没能投降,后来转移,与李过、高一功等西路大顺军会合,在湖广巡抚堵胤锡的招抚下,改编为忠贞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