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习一年!反正上学早,这个时候才16岁。
第二年,老华直接剥夺了法定监护人的指挥权。
改由老华和华太太担任孩子在高考期间临时监护人。那位父亲偷偷来了郑州,被老华坚决要求不准在孩子面前,以及考场内外出现。后来他还是偷偷去了考场外面,当然考试期间他没有和孩子见面而已。可怜天下父母心。理解。
现在,这个孩子已经在北大读到研二了,北大和港大联合培养的硕士。
就在这个孩子研究生面试前夕。这位父亲又坐不住了。不过这一回是来郑州硬拉老华和太太赶赴北京的。到了北京又被老华限制了行动自由。呵呵,不是非法的哟,他同意的。把他“固定到宾馆”之后,北大什么的,都是老华和太太的事情了。面试结束之后,才解除她父亲禁闭的。
这个是至亲,不得不担了这个干系。要是别人,老华可无论如何也不接手这样的麻烦,呵呵,负不起责任啊。而且,说实在,挺累。
日期:2011-11-14 21:14:00
2010年5月去天津南开中学考察。真的很佩服。都5月了,一点紧张气氛也没有。一大群高三的孩子,在校园中照相留念呢。中午老华找外出吃饭的孩子攀谈,这些孩子大多信心满满,一点紧张的意思也没有。而且据说这里作业不多。准时睡觉的。
那里的老师给老华的印象也真的很好。真的有水平。这个老华本来对某些中学老师有点那个什么,偏见的,以往打交道的经验嘛。
难怪这学校只知道有一本重点线,和老华对高考的认知如此一致。
学生自己也喜欢的学校,肯定是好学校。
日期:2011-11-15 14:04:00
者:candyxiao020 回复日期:2011-11-15 10:47:00 所以,现在小升初的压力很大,大家都看着最好的那一两所,家长们的焦虑情绪十分严重。我知道有不少孩子,为了搏本市最好初中的门票,三个奥数班、一个英语班、一个语文班这样的补习。真替这些孩子觉得辛苦。
——————————————————————————————
但是这种做法和目标之间显然是存在矛盾的。也就是所谓缘木求鱼。
真的三个奥数,一个英语班,再加一个语文班,最后基本都是无法实现目标计划的。就是说中招考上最好的高中都难以实现。多数到了初二就GAMEOVER了,这个仅仅指学业,应试方面啊,不意味着不能在其他方面有成就,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嘛。
自己本身实现目标的路径有问题,这个负担重可赖不到应试教育吧。
日期:2011-11-15 14:17:00
从众心理是一种很普遍的非理性的大众心理现象。看见人家干嘛自己也盲目地跟风去干。不经过理性分析,不加调查研究。为周边气氛感染。
当年国足在北京输给了香港队,引发了“519”之夜的骚乱。其实,跟多人原本就是买票去看球的,根本没想到要闹事,但是在现场气氛感染下,稀里糊涂就卷进去了,而且可能表现“很积极”。
如果考生开始准备淡定了,考试前不带复习资料就去了,结果到了哪里一看:人家还都在复习呢,于是又慌了手脚。这个麻烦更大。所以行为只是外在表现,考前不复习必须是心理优势的自然体现,而不是行为上的简单模仿。这个时候的心理应该是:哈哈,都没准备好,就俺一个准备好了,哎呀不好意思,还没开考呢,俺又赢了,弟兄们加把劲啊,继续,努力争取得第二啊。这个想想就行了,就不要说出来了,不然过了许多年,中学同学聚会的时候还会有人出来控诉批判你在中学时代的一大堆“反动言行”的啊。呵呵。
日期:2011-11-15 14:32:00
所以啊,家长朋友呀,你要是听到小学老师向你投诉,你的宝贝在学校课堂做个小动作,坐姿不是总保持端正或者好像不怎么注意听讲啥的,不要马上就如临大敌似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要品德没问题,成绩过得去,你就给老师道个歉,表个态表示高度重视,自查自纠也就是了。
你要真是想真抓实干的话,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抓呢。
什么事情,心理素质啊。
神马样的心理素质?过硬的。这个有点废话了。
优势心态。胜利者心态。
日期:2011-11-15 14:36:00
优势心态本身构成了实力的组成部分。
有了胜利者心态虽然并不意味者一定胜利,但是可以让胜利距离自己更近一些。但是一旦有了失败者心态,那多半是会导致失败结局的。
下面上历史课。嗯,可能不是历史,那也没关系,举例而已。
日期:2011-11-15 15:00:00
记得小时后看的东西,是什么地方看到的记不清了,情结倒记得,就是淮海战役后期,就是杜聿明副总司令的部下有一个营基本建制齐全地突出了包围圈,大约跑到了河南、安徽交界附近,被一伙共军追上了,这伙国军本来已经觉得安全了,停驻下来吃饭。追上来这伙共军多少人,一个班,还不满员,7个人中间还有轻伤员。
共军先发现国军的,按理说实力悬殊,这伙共军悄悄退回去报告是正解。可是实际不然,那个班长带着自己这伙人几乎没动脑筋想就冲了进去,大喊缴枪不杀!
到了这个时候,下达的命令就是比赛多抓俘虏比缴获了,这几位大约此前抓的不够多,正恼火呢,此时看见这许多国军,这许多装备,眼睛里只有俘虏和战利品了。
完全一副胜利者心态。
那些国军也就真的听话,缴枪投降,集中被收容而已。一个班俘虏一个营,大约是这个标题。
是这一个营国军打不过这几个共军?非也。按照实力,应该喊缴枪不杀,或者交不交都杀的该是这伙国军才是。但是此时上下都笼罩在一片失败者心理状态之中,所谓兵败如山倒。辽沈战役后期,国军也是类似情形,以致共军内部连新一军和新六军这强悍的两大主力到底是那个部队消灭的都成了一笔糊涂账。
日期:2011-11-15 15:23:00
好像委员长,嗯好像最近出口转内销又有了个新的中文名字常凯申,常校长,很喜欢让副总司令掌握军事指挥实权的。杜副总在东北就是副总,上面有个名义总司令熊式辉,到了淮海又是副总当家,上头有个名义老总刘峙。还有抗战时,记不清是8战区还是9战区,就是胡宗南那里,老胡也是副总,上面有个没多少实权的蒋总司令,不是常校长本人啊。蒋鼎文。这位蒋总司令后来调到1战区任老总,可是实权主要掌握在副总汤司令恩伯手中,人家汤副总基本不和他照面,自设司令部在叶县,搞得1战区有洛阳和叶县两个指挥系统。1944大败亏输37天丢38城大约与此也不无干系。又扯远了。
再举一个优势心态的例子。
还是小时候,看过一个电影叫《从奴隶到将军》,主角姓罗,小时候叫小箩筐。
小箩筐后来当了共军将领,嗯,准确地说也是国军将领,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的将领。带队到苏北,与另外一伙非中央嫡系的国军发生了摩擦,对方的番号记不清了,按传统说法叫做“顽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