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
第28节

作者: 寒山憶雪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3-22 11:41:34
  ========更新=========
  晚明不乏民主思想的萌芽。

  早在社团发展之前,就零星地出现了很多闪光的政治思想,例如东林党人钱一本提出“大破常格,公天下以选举”;东林党创始人顾宪成则提出“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而心学左派创始人王艮则提出“出则必为帝师,处则必为天下万世师”,其弟子何隐心则提出“君臣相师,君臣相友”,这就等于是认为君臣应该平等,而不是皇帝高高在上。
  当时的“非君”思潮已经相当广泛。在朝堂,御史竭力上书,对皇帝展开群狼式攻击,明代皇帝也是好性子,被骂的狗血喷头,也只能是罢官降职打打板子,却没有因此而杀人,大臣们更是疯狂到以挨板子为骄傲的地步。而在民间,那就是街头巷尾,无不在批评皇帝的种种不是,其声势远比朝堂上要猛烈的多,当时的文人笔记皆有记载。且不管皇帝是否真的那么不堪,但就看天下非君非得这么肆无忌惮,至少表面一点,皇帝的神圣性已经在晚明被打破了,一种新的思想即将在这种对旧事物的质疑风潮中孕育而生,传统观点所认为明朝是“专制集权的黑暗时代”这样的话,用在晚明是不合适的。

  越过这些,后人更是后来居上,超前地提出了民主的构想。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他在《明夷待访录·原君》中对千年来的皇帝制度进行批评,“君主为天下之大害”等等诸如此语。并在其他章节中提出“先有法治而后有人治”,主张设立“天下之法”而废除“一家之法”,主张设“学校”以督政。这些都可以看作是代议制的思想萌芽。
  王夫之也说“天下非一姓之私”,提出虚君之论,认为“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以法相成,以义相制”,岂不是君主立宪的萌芽思想?顾炎武也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天下兴亡,匹夫之贱,禺有责焉”,岂不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并非是偶然现象,而是市民意识的觉醒与心学促进人性解放的结果。如果说市民意识是种子,心学是萌芽发展成的萌芽,那么,这种萌芽民主意识,便是这萌芽长出来的嫩苗了。可以看到,晚明的许多思想家在政治上已经近乎够到了民权的高度。政治上,他们反对君主专制集权,主张分权,有了民主思想的萌芽。经济上,他们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工商皆民生之本”。思想文化上,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引进西方科学,打破了孔子的神圣权威,批判性继承儒学,主张人性思想解放。

  晚明的工商业繁荣发达,晚明的科学东西共荣,晚明的思想开始解放,晚明的政治在暗暗地酝酿着进行民主性的变革。那个时代,与同时代的西方相比,我们并不逊色,我们没有像传统史学观点说的那样专制黑暗。
  但是,我们并不应该为此而自豪或者骄傲什么的,因为这一切都是应该发生的。这只不过是社会正常发展的结果,我们没有必要为之而惊叹,不过我们起码应该知道有这么一个正常的时代,而不是被传统的观点所蒙蔽。
  但疑问又出来了,这一切的萌芽,资本主义萌芽、民主思想萌芽、新兴科技萌芽、人文意识萌芽,怎么没见长成参天大树并开花结果呢?
  那就让我们来看一看传统观念中歌颂的“康乾盛世”的真像吧!

  日期:2013-03-22 11:42:57
  ========更新========
  第六章 真的是盛世吗
  在传统的史学观点中,将清朝从康熙二十年(1681)平定“三藩之乱”后开始,到嘉庆元年(1796)白莲教起义爆发为止这115年,称作康乾盛世,又称作康雍乾盛世。认为这段时间内,清朝中原承平日久,是君主制社会的又一个太平盛世、繁华的高峰,是君主制社会的回光返照,夕阳的余辉。
  然而质疑的声音也不在少数。史学家周思源就认为康乾盛世只能称为康乾之世,其最大的缺点就是在于大兴起文字狱而禁锢思想,而经济发展的成果也仅仅是对明代的恢复性增长。鲁迅也认为,康乾盛世是御用文人们吹出来的盛世,并着重就《四库全书》禁书毁书的事情多有论述。明末清初的学者唐甑也说,“清兴五十年来,四海之内,日益困穷,农空、工空、市空、仕空”,戳破盛世经济繁荣的谎言。1793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访问满清时,也有相关记载:“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衫褴褛甚至裸体……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著吃。”“人民生活在最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惧之中,所以人们胆怯、肮脏并且残酷。”

  究竟康乾盛世是不是盛世呢?
  日期:2013-03-22 12:12:57
  ========更新========
  【入关时的暴政】
  满清侵入中华的过程,几乎时时有反抗,处处有反抗,但因为反抗力量的分散,离心离德,最终被满洲征服,中华沦为满清的殖民之地,且看看满洲入关之初,都干了什么事。
  首先就是大屠杀。从努尔哈赤起兵搞“满独”之时起,一直到三藩之乱结束,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对汉人的大屠杀。入关以前,攻克抚顺,有抚顺之屠,攻克铁岭,有铁岭之屠,而后更有广宁(辽宁北宁)之屠、锦州之屠,五次入塞的遵化之屠、高阳之屠、济南之屠、济宁之屠等大大小小几十次屠杀劫掠,而辽东的旱灾也导致了后金对辽东半岛的汉人展开“屠富杀贫”等屠杀政策,辽南富庶之地成为废墟。

  入关以后,每遭遇到一地的抵抗,便对该地展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最早的有扬州十日,再往后则有苏州之屠、江阴之屠、嘉定三屠、松江之屠、泾县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金华之屠、赣州之屠、南昌之屠、南雄之屠、广州之屠、大同之屠、湘潭之屠、厦门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潮州之屠等等数十场大屠杀。而这些仅仅是对这些著名城市的屠杀,对于其周边各地分散的杀戮,更是不计其数。

  据史料记载,明末人口官方记载为六千多万,然而由于官方记载的不严格,实际上至少有八千万以上,有种说法说甚至达到一亿两千万。但到了17世纪60年代的“康熙”初年,全国仅剩在籍人口一千多万,其中四川一省更是由原来的三百多万人减少到十几万人。期间,死于天灾人祸瘟疫饥荒固然也有,满清的户籍统计有疏漏也有,但从满清的这些屠杀来看,直接丧生在满清的屠刀之下的数字可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几乎与大屠杀同时展开的,就是臭名昭著的剃发易服了。

  满洲人仅以小民族征服一个大民族,面对人口众多且文化先进的汉人,为了防止向以往的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一样被汉化,满洲人想起来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汉人的服装发饰强行改变,全部变成满洲人的发饰与服装,这样,至少从外表来看,满汉就一样了。这样一来,首先汉人就在外形上满洲化了,那么满洲人再抵制汉化,就可以游刃有余了,满洲人这样认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