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
第29节作者:
寒山憶雪 这里且不讨论汉服、满服究竟那一个更美的问题,单从民族文化和习俗上看,一个民族没有任何权力要求别的民族改变其民族的文化习俗,汉民族穿汉服已经是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习俗了,强制性的废除汉服,并且要求汉人剃发,就是对汉民族文化习俗和民族尊严的强bao。
然而,作为当时满清的实际最高统治者,多尔衮仍然发出“今中外一家,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异”的谬论,而那些汉奸奴才更是附和出“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衣冠博带,实亡国之陋习”的无耻字句。满清统治者严令“剃发之令,所到之处限旬日尽行剃发,不剃者押至军营,朝至朝斩,夕至夕斩”,大江南北的百姓奋起而反抗,被杀者不计其数,江阴之屠、嘉定三屠等大屠杀就是因为汉族百姓对剃发令的反抗导致的。最终,传袭了几千年的汉家衣冠——汉服被强制性的废除,汉族从服饰文化这一层面开始,便遭到了满清的歧视与压迫。
日期:2013-03-22 12:13:23
==========更新==========
不仅仅有此,满清还在京畿地区展开了圈地投充,强行将汉民的土地纳入满清贵族的名下,原本的地主、自耕农、佃农全部变成了满人的包衣奴才,由自由民变成了农奴。圈地时间从1644年持续到1685年,持续了四十余年,波及的地区十分广泛,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宁夏、四川、江苏等地,据各种史料综合统计,圈占的土地共在十六万顷到二十二万顷之间(一顷等于一百亩),远比明朝的皇庄的面积要大得多。而且被迫成为农奴而不是佃农的汉人达到百万之巨,其民族压迫的程度之惨重由此可见。
而被强迫投充的汉民百姓沦为八旗的包衣农奴,既没有人身自由,也无谈人格尊严,多有被压迫的农奴自杀或杀死满洲人户主而逃亡,这种情况十分普遍。对此,满清政府颁布了残酷的“逃人法”,在侵入关内之前,就已经有了“逃人法”,而在此后,逃人法执行力度不断得到加强。比如实行连坐制度,一家之内,一人逃亡,全家坐死,一村之内,一户逃亡,全村坐死,其残酷程度,非倭寇能比。而且不管是谁收留了逃亡之人,一律严惩,像1649年在湖广前线的耿仲明,就因为收留了逃人而畏惧满清朝廷加罪,竟然一时想不开就自杀了,可见满清对待逃人的残忍的决心,也可见其民族压迫的决心。
屠杀、剃发易服、圈地、投充、逃人法这几项之所以单独列出来,是因为其是满清入关之初实行的零散的民族歧视与压迫,与后期系统的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的压迫相区别。但虽然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对汉文化造成的伤害,对汉民族所犯下的罪孽,却仍然是罄竹难书的。
大屠杀自不用说,历来最宝贵的就是生命,无视生命这一条,我不想多说,只望某些砖家不要再腆着脸在那里歌颂“大清”了,历来视生命为草芥的,他自己无非也是草芥而已。
剃发易服更不用说,而今在大街上穿汉服被误以为是和服、韩服,泱泱中华,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竟然不知道本民族的民族服饰汉服,而且竟然以长袍马褂为所谓的中华形象的代表,实在是悲哀。而这更是剃发易服造成的严重后果,对满清来讲,他们成功了,但对汉人来讲,我们曾经为此而抗争的祖先们,算是白死了。
而圈地、投充、逃人法,实则是将原本尚不落后的租佃耕作、自耕的这种生产关系强行拉回奴隶制的生产状态,因此而流了多少血,死了多少人,造成了经济的落后,其罪恶浸透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比大屠杀还要来的更严重。
日期:2013-03-22 12:34:49
========更新=========
【萧条还是繁荣】
清朝在经济上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是众所周知的,但不知为什么,总要把这两项与明朝连起来说,“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如此一来,似乎这样不合时宜的政策就是清朝从明朝那里继承下来似的。
然而事实上并非这样。
明朝也有重农,但并不抑商,虽然有明文规定商人不得穿丝绸不得做官等等,但那对商业的发展是没有实质性影响的,有实质性影响的是商税。明朝的商税极低,三十而税一是最高标准,而年营业额在四十两白银(按米价兑换相当于今一到两万元)以下的,就可以不缴纳商税,这是法定上的。这不是重农抑商,而是重农轻商。抑制商业当然会导致商业发展缓慢,但轻视商业就能阻止商业发展了吗,恐怕没这个道理吧。
清朝就不一样了,由于耕战立国的传统的影响,以及对明朝商业繁荣却无法为国库增加收入,并且导致了流民遍地、北方陷入贫困状态的这一教训,便扶植小农经济,压制商业,以作为帝国经济基础稳定之保障。这不仅在思想上歧视商业,而且在税收上,对商业百般刁难,商业的发展陷入停滞,而原本繁荣的工商业地区江淮等地,皆因战争而遭到残酷的屠杀与劫掠,原本商业就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再这么重农抑商,说商业在清朝前期停滞在战国时期之前的商业水平都不为过。中原两千年的经济发展成果,明朝两百七十多年的经济发展成果,就此毁于一旦,资本主义萌芽更是被他们轻易的扼杀在萌芽状态。
再说海禁与闭关锁锁国。明朝确实有海禁,但海禁绝对不能与闭关锁国相提并论。海禁一开始是为了应对活跃于东南沿海的倭寇、海盗,仅仅是为了防止沿海百姓勾结倭寇海盗侵扰沿海,从而进行限制海贸、限制出海捕鱼的政策。海禁最严厉的只有洪武、嘉靖两朝,朱元璋坚定不移的限制商业,这是事实,否认不了,但后代则改变了这一状况,从永乐直到嘉靖朝前期,海禁的执行力度都是想当宽松的,走私型的海外贸易越来越繁荣,汪直这样的汉人大海盗不是凭空产生的。这段时期,海禁只是名义上的,但私人海外贸易依然没有得到正名。嘉靖中期的倭寇猖獗,实行的海禁也最严厉,但这次的海禁主要是军事目的,与限制贸易没有太大相关。而平定倭寇之后,终于在隆庆年间,大明正式开放了沿海港口,全面的商业海禁彻底在明朝消失,此后七十多年,明朝的海外贸易长足发展。而清朝实实在在实行的是闭关锁国,也就是不仅限制商业贸易的往来,还要限制正常的思想文化的交流,纯粹是躲进小楼成一统去了。
也许还有许多人不知道,还有一项惨绝人寰的暴政,比闭关锁国要血腥多了,那就是沿海迁界,俗称迁海。满清为了防止沿海百姓帮助郑成功、张煌言这样的海上抗清志士,将沿海五十里一百里不等这范围内的居民全部迁到内陆,使得沿海成为无人区。迁海的过程残酷而残忍,百姓被迫背井离乡,死于这样的人祸者何止千人万人。房舍被焚,财产被八旗或绿营官兵劫掠,最终结果是最富庶、最繁荣、最肥沃的沿海地区成了荒无人烟的无人区,中国从一个海岸线最长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实质上的内陆国家。直到十九世纪,沿海才渐渐开始恢复,像舟山、香港这样的岛屿才渐渐有百姓定居屯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