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
第33节

作者: 寒山憶雪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后金则要不要脸的多,在实力远逊于明朝的情况下,依然敢向明朝发起挑战,最终因为明廷一系列战略及用人错误以及辽东卫所军的无能,辽东被努尔哈赤吞并。皇太极继承后金权位之后,一度产生了强烈的消灭明国入主中原的想法,但因为在北京城下遭遇失败,才不得不采取长期疲明的战略,但是入主中原的想法依然没有改变。

  日期:2013-03-24 12:39:51
  ========更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按理说,游牧民族或渔猎民族,因文化落后、民风彪悍,不服中央政权的管辖,闹独立、没事入关劫掠,这些都还是属于正常的事情,但反过来挑起大的战端,甚至来搞入侵,做着入主华夏的美梦,似乎就不太正常了。
  当然是有原因的。即便是某些学者夸赞的“雄才大略”的皇太极,骨子里对入主中原也是没有太大的希望。皇太极为贯彻疲明战略,五次入塞劫掠,每次都接近北京,除第一次以外,每次又都没有攻打北京。而与以往少数民族入关劫掠不一样,以往匈奴、突厥、契丹等只是在长城沿线劫掠,绝不敢深入,而后金竟敢深入山东。从中可以发现,后金想入主中原,几次深入可以体现,但其又明显缺乏决心,每次入关没有触碰北京就是证明,可以说当时的皇太极处于进或不进的矛盾之中。而其原因就在于一些人,这些人有一个响当当的共同称号,带路党。

  当时的带路党,诸如范文程、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佟养甲、张存仁、宁完我之类,以及后期加入的洪承畴、吴三桂等等,其数量绝对比宋朝时带路党的数量要多出很多倍,而且比过去的带路党要积极好多倍。皇太极入主中原的决心,恐怕就是范文程等一帮带路党没事撺掇的。很明显,只要决心一下,带路党们就有了用武之地,哪天真的“一统山河”,这些甘做鹰犬的带路党就会变成开国元勋。

  但是游牧渔猎民族的特性,依然决定他们入住中原的决心依然还是不坚决的。直到李自成打入北京的前夕,明王朝在北方局部范围内,已经丧失了抵抗后金全力进攻的能力,但后金显然没有出兵,直到李自成占了北京,才追悔莫及,这时范文程一出,屁话一通,多尔衮立刻就坚定了决心,发兵山海关。

  而此后,带路党们尤为积极,尤其是洪承畴,这个当年“剿寇”颇为不积极的儒将,一旦进了贼营,反而活跃了起来。为清廷献谋献策,积极谋占山东、豫北、晋北,建议分两路出兵南下,消灭大顺政权和弘光政权,镇守南京而坚决推行剃发易服政策,镇压江南士绅英勇的民族抗争,都是洪承畴为清廷立下的“不世功勋”。此外,带路党们还积极策动南明内部的反叛,郑芝龙降清,洪承畴就有不可推脱的“功劳”。

  而当永历朝廷两次掀起反攻大潮时,清廷因中原各地此起彼伏的反抗从而有所畏怯,甚至想到签订合约,“放弃”江南半壁,又是带路党们,鼓舞了清廷的斗志,“身先士卒”为清廷充当先锋,拼命与自己的同胞操戈相向,为异族卖命。像永历六年,李定国的两次反攻大捷导致清廷决意退缩时,洪承畴却请命担任西南五省总督,对付南明。以洪承畴的才能,李定国、孙可望之辈自然无法与他相比,南明的败亡也就是难以避免的了。

  有时候,带路党比敌人更令人恨得咬牙切齿。
  南明所面对的敌人是一个强敌,有一帮有才能的带路党助阵,而己方显然缺乏与敌人抗衡的统帅级别的人才,又在江南尚未站稳脚跟,其失败,便自然而然了。这是个人的第二个观点。
  日期:2013-03-24 12:52:10
  ========更新========
  第三点,南明自身的问题。上文已经略带叙述了,南明缺乏统筹大局的统帅级别的人才,没有站稳脚跟,以及最重要的两点,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强大的军事力量。
  弘光朝时,东林党与阉党相互斗争,朝政陷入内乱,而朱由崧又没有统筹大局的能力,江北四镇各自拥兵自重,左良玉更是不听朝廷政令,名义上有统一的朝廷,实质上则是一盘散沙。隆武朝时,这种一盘散沙的局面就更加明朗化,从而有了唐鲁之争、靖江王朱亨嘉之变,湖广总督何腾蛟也有极大的独立性,郑芝龙更是一直在向把隆武帝当傀儡的方向努力。隆武帝虽然有才能,却被两个封疆大吏实质性架空,显然也无法控制这样的局面。而永历朝,局势则更加恶化,不仅同室操戈之患延续,而且朝廷压根无法控制各路军队,小小的武冈军阀刘承胤也能挟持天子,反正后的李成栋、金声桓各支军队朝廷更是无法控制。到了大西军时代,永历帝更是直接名存实亡,孙可望倒反客为主。而大西军内部也不团结,李定国、刘文秀不可能甘于听孙可望的号令。总之,从头到尾,南明的任何一段时期,都没有统一的领导核心,整个的处于一盘散沙的局面,这才令清军有了可乘之机,利用缜密的计划,对明军各个击破。

  当然即便没有领导核心,如果有强大的军事力量,问题也不会太大。大顺军西路军即忠贞营的前身,在从陕北撤退到湖广时,曾对荆州的清军发起攻势,按照当时的兵力,忠贞营有二十万人左右,清军在江南的兵力并非十分雄厚,但荆州之役最终以忠贞营失败告终,不能不说在清军的八旗军面前,忠贞营的战斗力还是薄弱的。
  而南明历史上的其它多次重要战役,多以明军的失败而告终,唯一的几次大捷,李定国的衡州大捷,也是在八旗军轻军冒进而中伏的基础上得胜的。但此后在广东与尚可喜的肇庆之役、新会之役两次战役中,明军连连失利,固然与郑成功没有配合作战有关,但以李定国击败尼堪的实力,不可能打不过尚可喜。真像只能是,即便南明军队中实力最强的大西军,实力也处在清军八旗军之下。
  如果有领导核心,政令通达无阻,那么即便军事实力不足,也可以通过相互配合作战解决问题。如果没有领导核心,那么军事实力胜于敌方的话,那么尚且还有挽回的余地,可以通过几场大的战役摧垮敌军的进攻势头,保住政权,比如东晋就是这样。但如果两者皆不具备,而面对的敌人又是十分强大的,那么结局就只能很惨。
  南明正是因为没有一个领导核心,一盘散沙,又没有过硬的军事实力,因而在这一点上,又败于清廷了。
  就这样,带着辉煌与灿烂,也带着无奈与屈辱,大明灭亡,中华陷入异族统治的漫漫长夜中。
  日期:2013-03-24 15:17:43
  ========更新========
  【可不可以假设?】

  有人有这样的疑问,同样是专制王朝,为什么明与清会出现那么大的反差呢,难道换成别的朝廷,就不会产生那样的黑暗的时代吗,难道明朝延续下去中华文明就一定会发展吗,在应对近代西方文明时,中华文化就不会出现完全弱势的局面吗?
  上文说过了,清与明朝是两个本质相异的朝代。明朝与中华其它历代王朝没有本质区别,都是由中原地区的政治集团所建立。而清就有些特殊了,因为它是由外族侵入而建立的,与元相同,是异族征服王朝,实行制度中多少带有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政策,与一般汉人王朝有着本质的不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