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
第42节作者:
寒山憶雪 然而不久,清军的使者就来了,随之而来的还有清廷的鹰犬汉军四万余人。各地的抗清士气随着清军的到来而消散,各府县官员要么弃官丢印而逃,要么纳土降清,赵应元叔侄的努力似乎并没有奏效。六月十二,清军使者黄家鼎抵达苏州,被杨文骢斩杀,随后杨文骢率领残部两千余人一路南撤,退往浙江。
赵应元起初的打算是防守苏州,但是随后跟来的是吴胜兆、李成栋两万大军。一来实力对比有差距,二来赵应元的目的不在一城一地之得失,而在于能否歼灭清军的有生力量。所以,赵应元决定放弃苏州。
清军占领苏州后,松江府也纳土归降。随后,吴胜兆被清廷任命为苏凇提督,驻苏州,李成栋被任命为苏淞总兵,驻松江,而原本的刘良佐部,也驻扎在常州,这样一来,清军的兵力就分散了。
由于各地纷纷降清,加上没有朝廷正式承认的职位权力,使得赵应元叔侄的工作没有较大的进展。直到清廷颁布剃发令,江南瞬间掀起如烈火燎原般的反清抗清起义,加上明廷任命赵应元为总兵官,统率江东地区所有兵力,叔侄俩的机会才来了。
此后,赵应元一小部分兵力,分散到太湖平原各个县份中去,联络各地的义军,统一号令,并就地行保甲法,日夜训练乡兵团练,同时协助义军攻打县城等。
整个闰六月下旬,义军风起而动,除南京、芜湖、当涂、镇江、常州、苏州几座孤城外,其余各地皆为义军所收复,江东地面几乎全部光复。这一阶段是江东义军的全面反攻阶段,由于清军措不及防,所以明军成果斐然。
然而随着清廷战略的调整,情况有了变化。由于江南突然得而复失,多尔衮感到多铎单独无法胜任江南的招抚工作,遂于当月以洪承畴为招抚江南各省总督军务大学士,协助多铎坐镇南京,并主用汉军镇压江东的抗清运动,这是清廷以汉制汉政策的开始。
日期:2013-03-31 20:38:45
========更新========
洪承畴的到任后,开始了与杨铭化相对的政策,安抚百姓,减征赋税,并且也在乡村实行保甲,训练效忠清廷的乡兵民团。同时,令江东各地的清军出兵镇压各地的起义,并且采用急行军急作战的策略,因为清军要对付的是战斗力很差的义军,义军的优势在于本土作战,所以清军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让义军来不及部署。
洪承畴这一办法很有效,短短半个月不到,义军据守的各地县城相继失守。实际上,县城相继失守,既是清军战斗力强的原因,也有义军故意放弃县城的因素在内。
赵应元早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他知道义军战斗力很弱,而且兵力分散在每一个县份,据城而守无异于是以己之短御敌之长,清军正好可以集中局部的优势兵力迅速各个击破,那便会如同强风卷残云一般。所以得发挥义军的优势,本土作战的优势,放弃据守城寨,而遁入田野之中,凭借错综复杂的地形,凭借屋舍、树林、山涧,伏击清军的小股部隊,以小胜累积大胜。
果不其然,到七月上旬,清军虽然收复了大部分县城,但是并没有歼灭各地义军。义军遁入田野山林之中,不断地骚扰清军,使得清军疲惫不堪。在赵应元的组织下,一部分地区的义军甚至有了严密的组织,而且不仅能本土作战消耗清军,还能长途大迂回,调动敌军。譬如宜兴的卢象观兄弟,就率领了无锡、宜兴、溧阳三地的义军精锐,从七月初三到七月十五,连续出现在常州、丹阳、江宁三地,每到一地,便摆出攻打城池的阵势,迫使刘良佐从江阴包围圈抽调兵力增援常州、丹阳,而且出现在江宁的时候,连洪承畴都慌了,匆忙调集军队反攻,然而往往等清军赶到时,义军就消失的无踪影了。
这是义军活动的第二个阶段,以退为进,游动作战,忽悠清军的阶段。原本这个阶段可以持续的更长些,待时机成熟,赵应元、赵允诚就可以利用正规军发起对江东汉军的决战。然而这个部署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意外,因为第二阶段的以退为进,并不是所有的义军都放弃县城的,比如江阴和嘉定这两个县。
不得不说,据江阴抗清的陈明遇和阎应元是两个奇才,他们不肯丢下江阴市民,于是选择留下来坚守,与江阴市民共进退。这一做法也激励了江阴市民,全城九万市民,全民皆兵,组成民兵三万余人,划城而守。刘良佐率军两万余人从闰六月下旬包围江阴,一直围攻到七月中旬,江阴城却如同铁桶一般,清军攻城毫无进展,刘良佐几次劝降,都没有效果。
日期:2013-03-31 20:43:26
========更新========
然而嘉定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侯峒曾和黄淳耀率领乡兵进入嘉定之后,李成栋和张天福率军来攻,但他们也没能撤离县城,而是像江阴一样划城而守,然而结果却大不一样。七月初一,嘉定乡兵出城阻截李成栋大军,以正面决战的方式迎战正规军,这无疑是以卵击石。结果,四万乡兵完败给万余名清军,李成栋的进攻完全是一边倒的屠杀,此战之后,嘉定城外的河渠到处都是浮尸。七月初四,李成栋开始大举攻城,嘉定城防被一鼓而破。
这个消息传到驻扎在松江泖湖湖畔的赵应元处,赵应元亲自率领两千精骑,驰援嘉定。赵军急行军,当晚而抵达嘉定,对尚未察觉明军行踪的李成栋军发起突袭,战斗持续几个时辰,李成栋力战不支,率军撤离,张天福被明军俘虏。
这一次小意外,是义军寻求与清军正规军决战的一次失败。但另一个小意外,就与此相反,是义军第一次决战尝试的成功,这就是宣徽(皖南)义军反攻宣城。
赵应元、赵允诚叔侄主要活动在苏淞(苏南)一带,对宣徽的控制几乎没有,只有消息往来而已。宣徽的义军基本上形成了四部,宁国邱祖德、泾县尹民兴、徽州金声、池州朱盛农。洪承畴就任之后,以原史可法的督标前锋总兵张天禄为宣徽总兵,驻太平府,负责协助满洲固山额真叶臣平定宁国府、池州府、徽州府三地的抗清运动,军事占领三地。然而张天禄还没有进军,义军倒先发制人了。七月十六,尹民兴联络金声、邱祖德三部,集合义军总计约六万人包围了宣城,射伤清知府朱锡元,声势浩大,迫使张天禄紧急派部将邱越前、副将杨守壮、赵大捷等率军援救宣城。
这场战役一直僵持到七月下旬,清军尚且未能解除宣城之围。但是很明显,宣城久攻不下,加上义军缺少粮饷,士气极为低落,随时有可能遭到城内清军的突袭反攻。金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遂向杭州和苏松方面求援。
也许是该到了全面反攻的时机了,赵应元命赵允诚率领3000精骑驰援宣城。七月二十七,赵允诚抵达宣城郊外,这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颇有组织能力,抵达的当天,便调动围城各部,激励士气,当即猛烈攻城,战斗持续不到一天,就破城而入。山东军勇猛当先,在城内横冲直撞,义军尾随而入,收拾战场,清军将领邱越前、杨守壮被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