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
第43节

作者: 寒山憶雪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与此同时,赵应元也没有继续与李成栋军周旋于松江一带,而是出动兵力,驰援江阴。七月二十八,赵应元与卢象观在无锡境内会合,兵力达到三万,随后直指江阴。刘良佐原本久围江阴不克,士气低落,如今明军突然出现,刘良佐仓惶迎战,双方在江阴城南的秦望山展开激战,有赵应元猛将精兵在内,刘良佐大军也渐渐处于下风。这时阎应元看准时机,率领江阴守军及民兵几乎倾巢而出,万余人直奔秦望山而来,与明军两面夹击,刘良佐战败突围,率部撤往常州。

  皖南重镇宣城已经力战攻克,长江要塞江阴也已成功解围,看来全面大反攻的时候,真的来了。

  作者注:1)赵应元叔侄在江南的游击情节属于虚构。
  2)江阴、嘉定、松江、苏州、皖南等地的抗清起义属于历史真实事件。
  3)江阴最终失守,九万市民被屠杀殆尽,阎应元等战死。嘉定也被清军屠戮了三次。
  4)皖南的义军反攻宣城遭遇失败,邱祖德被俘就义,后清军大肆反攻,一直占领徽州,悉数平定了皖南的抗清起义,尹民兴、金声等人都被俘在南京就义。
  日期:2013-04-02 16:18:45

  ========更新========
  【将计就计】
  事到如今,洪承畴才发现,自己碰到对手了。
  镇压行动进行了两个月,不仅没能平息叛乱,反而义军越剿越多,洪承畴很郁闷。保甲法也实行了,该安抚的都安抚了,该利诱的也利诱了,帮助他们减免赋税,帮助他们稳定生活,怎么还依然拼命反抗的呢?
  其实洪承畴明白,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清廷的剃发易服政策。这不仅仅是剃个头换个服装的问题,这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风俗的侵犯,是对民族尊严的侵犯。江南人宁可活得艰苦一些,宁可活得有风险,甚至宁可牺牲生命,也不愿意背弃祖先(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不愿意活得没有尊严,活得如同一条摇尾乞怜的家犬。
  洪承畴之所以感受的这么深切,是因为曾有很多仁人志士被清军俘虏,押解到南京。洪承畴无论怎么劝降,得到的结果都是宁死不屈,而且自己还被骂的狗血喷头,败类、懦夫、禽兽等词直往洪承畴的身上砸(注,当时还没有出现汉奸这个词)。
  洪承畴的内心早已经煎熬过无数次了,可没办法,谁让跟错了老板呢,一条道走到黑吧。
  现在的局势是,皖南重镇宣城已经失守了,苏松常一带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涌动着一股力量巨大的暗流,如同火山随时都能爆发。洪承畴手里虽然有汉军十余万人可以使用,但一分散到各地就显得兵力薄弱了。吴胜兆镇守苏州,出工不出力,李成栋到是积极,可是多次追击明军都吃亏后,也学精了,对洪承畴的命令变相执行,没事就跟赵应元在苏松一带兜圈子玩却不交战。此外,博洛、张存仁原本是攻打杭州,却久攻不克,不得不与城内的明军长期对峙,等于是在杭州城外驻扎了两个多月,士气极为低落。

  洪承畴分析了局势,博洛所率兵力倒颇为雄厚,既攻克不了杭州,再继续呆在那里也没有意义,倒不如收缩兵力,着力防守南京、镇江、常州、苏州等军事要地,而后一面稳定南京的局势,一面着力收复宣城,对付苏松、宣徽的义军。
  八月初一,洪承畴的军令下达到了杭州,在这里苦苦驻扎了两个多月的博洛,终于打算撤兵了。
  这两个月,杭州城的军民也不好过。被围困了两个多月,江北出城的道路已经被清军阻挡了,生活物资只有依靠水路从钱塘江南岸,也就是浙东地区调拨过来。然而杭州城有几大十万的人口,物资供应非常紧张,所以军人和百姓过的都不好。
  为了解决物资供应紧缺的问题,杨铭化只有向皇帝建议,将杭城的百姓暂时分批地转移到对岸去,以缓解城内的粮食供给危机。然而军队士气的问题,不太好解决。
  为解决军队士气的问题,弘光皇帝一反常态,每日检阅城上兵将,以振奋士气。并且下诏向杭州及浙东诸府各地官员富绅募捐,以资军用。募捐颇有成效,一时间军饷齐备,士气终于得到稳定。
  弘光帝抵达杭州之后,传诏南方各省勤王,甚至也派死士携带诏书秘密深入北方沦陷区,联络各地反清义士。诏书发到赣闽粤桂黔蜀楚等省,福建巡抚吴之屏、总兵郑芝龙、赣南巡抚万元吉、两广总督丁魁楚、湖广总督何腾蛟、西南川湖云贵四省总督王应熊、四川巡抚马德乾都作了回应。
  日期:2013-04-10 08:35:37
  ========更新========
  然而这只是表面上,如果弘光皇帝不能在江浙战场上取得一定的战果,树立威望,是指挥不了各地的势力的。此外,特别是江西一带,势力错综复杂,大小藩王皆自树抗清大旗,私授官爵,如果不能匡复南京,恐怕也难以让这些宗室成员老老实实地服从自己。

  在接下来的时间内,除了继续巩固城防外,杨铭化还着手催大户输捐,招募工匠,开矿场,赶制剑、矛、弓弩、箭矢等冷兵器,此外还命军中精通西洋火器的传教士督造火枪、火炮、炮弹等热兵器,壮大明军的战力。
  到七月底,苏松、宣徽的战事传到杭州,杨铭化以敏锐的军事嗅觉,预料到城外的清军即将撤退,反攻的时机到了。
  八月初二,杨铭化继续蹲敌楼,观察清军的阵势,寻找清军的破绽。这一看,杨铭化又差点没笑得合不拢嘴,因为他看到的情景是,清军的各部前军、后军都井然有序地撤离了,但是留在战场上的是博洛的中军,也就是满洲八旗摆牙喇兵丁(护军)那四千人。
  博洛这么做犯了一个大忌,因为把自己留在最后,等于是把指挥中心暴露给明军,一旦明军倾巢而出,包围中军,那么博洛就只有玩完的命。但是博洛依然这么做了,不是他不知道这个最基本的兵家常识,而是因为他是故意的。他故意留中军断后,其余兵马假意撤退,实际上就是引诱明军出城,而后来个反包围。
  也就是说,眼前的景象,是博洛给杨铭化下的套子。
  但是杨铭化开始毅然决然地让方国安、王秉灵率领守城大军两万余兵力汹涌而出,海啸般将清军的中军围了个水泄不通。
  接下来并没有出现明军被清军反包围的现象,相反,八旗军最精锐的核心部队,向来以无敌著称的满洲八旗摆牙喇铁骑,在明军的包围圈中,作战空间却越来越被压缩。明军以长枪兵当头,以剑盾兵护卫长枪兵,阻挡清军的弓箭,使得清军无法冲破包围圈,这叫围堵。而后以数千弓弩手居中圈,对八旗军轮番射击,这叫火力压制,压制清军的反攻势头。外圈以骑兵坐镇,负责追杀冲出包围圈的漏网之鱼。

  为什么明军没有被反包围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用来反包围的清军队伍没了,这个没了不是凭空消失了,而是被明军的另外一支队伍赶走了。
  博洛的小伎俩,杨铭化能看不出来吗。杨铭化之所以明知是套,还要往里钻,那是因为,这个套压根就是一个废套,不仅套不着明军,还会把自己套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