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
第50节

作者: 寒山憶雪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实说到这,已经很明确了,弘光朝廷既要争取到士绅阶层的支持(财力),也要得到庞大的佃农仆农阶层的支持(人力),还要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
  如何调和呢?
  保甲法算是一个。保甲法实际上就是由乡绅实施的,乡绅一般担任保甲体系当中的节点,严密地控制乡村,这实际上是争取乡绅阶层的支持。但是,要想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并且能够取得底层民众对弘光朝廷的支持,就必须兼顾佃农仆农的利益。

  日期:2013-04-25 22:03:36
  ========更新========
  所以杨铭化由此实施了一些政策,比如减租减息,既保留了乡绅的利益来源,又缓解了佃农的生存压力。又或者佃农对土地的“永佃权”,田地的所有权掌握在田主手中,可以自由转让买卖,但佃户则享有对土地永久的租赁权,这样,既不妨碍田主的利益,也解决了佃户对可能失去土地的忧虑。再比如废除贱民籍,还归仆农以自由之身,但从颁布法令开始,仆农为户主继续工作一年,才能获取自由身份,而那之后,仆农可以获得足以保障生存的土地租赁权,演变为佃农,也可以自愿放弃土地进入城市,这样,也是两者兼顾。

  除了佃农仆农之外,江南一带还存在着一个最危险的阶层。他们既不是掌握土地的士绅,也不是掌握资金的商人,不是劳作的农民,也不是作坊的工人,他们无产无业,居无定所,他们就是正宗的无产阶级——流民。正因为他们无产无业,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所以很有可能沦为社会不安定分子。对此,只有一贯的办法,招募他们加入军队。
  说经济。江南虽然号称天下粮仓,但是现在却有饿死人的危险,之所以会这样,要怪就怪十七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国内战争的破坏。由于江浙一带及其适合种植棉花和养蚕,而欧洲市场、日本市场对棉布、丝绸的需求量又极大,所以江南水乡纷纷废弃水利,改水为旱,种植棉桑,生产棉布丝绸,这样能产生比种水稻更大的收益。所以苏州的刺绣、松江的印花棉布才闻名全国,所以江南才能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但是都种棉桑,不太种粮食了,吃啥呢?没关系,除了江浙,江西和两湖也是很富裕的,那里处于内陆,外洋交通不便,所以生产棉布丝绸效益不大,还是以种植水稻为主。晚明时期,湖广才是天下的粮仓。江浙不是有钱吗,那就从湖广买好了呀。可是,战争毁了这一切。
  1643年到如今,李自成在湖广打仗,张献忠也在湖广打仗,好不容易老李跑关中去了,老张跑四川去了,湖广还有个左良玉。左良玉私募军队十来万,国家不发军饷,只好自己挣。好不容易左良玉离开湖广了,接着赶来的是清军。就这样折腾吧,所以湖广的粮食,也只够湖广的了,那么江浙就只有挨饿了。
  江浙的百姓都挨饿了,那军队还能好到哪里去吗?军队不好,那还指望啥呢?
  所以,还得继续给政策。比如限制棉桑的种植规模,按照每户的耕作面积,必须保持三分之二的土地用来种植粮食作物,而这三分之二最低也要保持每户人均有一亩地来生产粮食,以此来保证粮食的基本产量。再比如推广高产作物,比如这个时代从美洲传过来的玉米、番薯等等,暂时缓解粮食危机。
  此外,由工部尚书张国维主持,在江浙一带重新整修水利工程,疏浚沟渠河道,保证农田生产,都在收复南京后开始实施了。
  日期:2013-04-25 22:03:57
  ========更新========
  第三个问题是军队的问题。虽然收复了南京,在这过程中也使得大批投降清廷的汉军又反正了。表面上看起来,李成栋、张天禄这些人是和明军站到一起了,然而实质上他们只是投机者,秉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想法才又投归明军的,指望他们在前线多卖力去杀清军,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甚至临阵再来一次“好汉不吃眼前亏”,投降清军,那都是极有可能的。
  说白了就是军心不齐,杨铭化无法牢牢掌控所有军队。
  对于这个问题,杨铭化还得学习前人的老办法,军官调任。比如李成栋,部下有一万两千余人,分为六个部分,他控制这支军队的办法就是控制六个部分的军官。所以,如果把这六个部分分散开来,各自交给其他将领统领,而李成栋则重新统领其他将领部下凑来的六个部分,这样,李成栋万一想在战场上叛变,那么也不会有人跟着他一起叛变。
  但是为了防止作战效率受到影响,防止出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杨铭化还将高级军官与中低级军官区分开来。高级军官可以调到其他军队里去,但是低级军官不能动,动了就乱套了,而中级军官可以适当动一动,在本部军队中来回互调,但不调到其他队伍中。
  这个政策就是专门用来对曾经投降过清军队伍的明军的改编,防患于未然。
  但是仅仅是军官调任,还是不够的,因为兵制已经发生了变化了,卫所军已经名存实亡。眼下是半募兵制和半征兵制(保甲军),征兵制是经由各地文官系统经办的,但是募兵,基本上都是军官自己招募的。这就不好了,军官自己招募,容易形成个人势力,也就是私人武装,所以这一点必须打破。为此,杨铭化在各营恢复设立监军,由文官充任,负责招募新兵事宜,以及底层军官的人事调动事宜及士卒的赏罚事宜,军官负责统兵作战,两者区分开来,分权制衡。

  此外,为了防止军队贪腐,军官持空额,各营也设立佥事,将原本军官手中的财权转到佥事的手中。

  这样一来,军官只负责统兵作战,监军和佥事分别负责人事军纪和财政,权责分明,可以暂时防止军队的一些明显问题。
  这样的话,江淮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了,但是湖广呢,究竟拉拢大顺军结果如何,反攻湖北又将怎样,汉中的贺珍会不会响应反清,清军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再次南侵?
  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作者注:本节涉及杨铭化情节基本上为虚构,但关于关内形势的分析和江南经济及其他方面的分析符合历史事实。
  日期:2013-04-26 20:46:53

  ========更新========
  第二章 生死关头
  南京得而复失,清廷不仅啥都没捞到,还损失了七千满洲劲卒和勒克德浑、叶臣、阿山、和托、朱马喇五员骁将,连清廷最有利用价值的汉臣洪承畴也玩完了。
  多尔衮很郁闷。
  但郁闷归郁闷,在满清第一谋臣范文程的建议下,清军筹划再次南下。弘光元年(1645)十一月,清廷派出两路大军南下攻明。东路由阿济格统率,满洲兵三万人,汉军八旗四万人,其余汉军三万人,合十万余人,经山东徐州,直指南京。中路主要为汉军,由孔有德统率,尚可喜、耿精忠副之,兵力八万,入湖北,主攻湖南,以及追剿大顺军余部。
  这是清廷第二次攻明之战,南北局势瞬间紧张了起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