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
第52节作者:
寒山憶雪 经过两天昼夜不停的轮番轰炸,瓜洲城的防御工事似乎被摧毁殆尽,远远望去,一片狼藉。在清军阵中,看不到瓜洲的城墙上还有一个士兵的身影。总攻的时刻到了,清军的主将这样想到,于是十六日,清军发起了总攻,成千上万的清军士兵如海啸一般向瓜州城涌去,大有将它淹没之势。
这种景象是足以让人绝望的。
然而,就在清军的大潮越过护城河,即将触及那面目全非的城墙时,忽然巨响连连,火光闪耀,潮水般的清军冲锋队伍中荡起了巨大的涟漪,组成涟漪的是飞向空中的无数清军士兵的尸体和残肢。
原来,郑芝龙早就在护城河两岸埋下了无数的地雷,之所以一炮未发,之所以龟缩在地窖中躲避炮火,为的,就是吸引清军上钩。
随着地雷的不断爆炸,随着城头上铺天盖地的箭雨,清军的发起的这一波攻势大潮被硬生生地止住了。
但是,一向作为老狼精神的坚持者的清军,是不可能轻易退却的,谭泰很快又组织了第二次进攻大潮,成千上外的清军士兵再一次向瓜洲城涌来。
然而这一次,郑芝龙该让清军尝一尝十七世纪中期最先进的西洋大炮的威力了。郑家军将数十门巨型欧式加农炮运到城头,对准清军火炮阵地,而城墙敌楼中的上百门火炮对准清军潮水般的队伍,炮弹上膛,点火,百炮齐发,清军的军阵立刻一片火海。清军压根就没有料到明军还能发起火炮还击,毫无准备之下,瓜洲城北的清军火炮阵地几乎被完全摧毁。
但因为城外的防御工事已经被清军摧毁,所以即便是百炮齐发,也不能阻挡清军的前进,很快,他们就冲到了城边,然后就是疯狂地架云梯爬城头、砸城砖刨城墙。然而城墙上箭矢如雨,石块如洪水般泻下,一批批冲到城墙底下的清军,都相继倒在血泊之中。
这时候,没了火炮的清军,亮出了一个老牌秘密武器,一个在不久前的杭州攻城战役中使用过的武器,楯车。这种车靠人力推进,而且上有护盖,覆有厚厚的几层牛皮和棉被,不管是强弩的箭矢还是火枪的弹丸,都无法穿透。
清军推着这些楯车,自信满满地冲到了城墙地下,而后,躲在车下的弓箭手便出来向城头抛射弓箭,而工兵则涌到城墙底下用大锤大凿发疯似地刨城砖。
没办法了,弓弩射不透,火枪打不穿,正好又是在明军火炮的射程死角,看来瓜洲城危险了,清军的冲锋似乎成功了。
但是清军又忽略了一个事实,为什么楯车叫老牌秘密武器呢?
日期:2013-04-29 11:55:05
========更新========
原因在于,楯车已经过时了,明军早已掌握克制这种楯车的办法,另一种秘密武器,这种武器的名字,叫做火药包。
早在公元十七世纪早期,富有智慧的中国人就利用火药,发明了仅次于炮弹威力的武器火药包。火药包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威力巨大,只需轻轻地拔动导火索,瞄准敌军人堆密集和冲车密集的地方扔下去,就会腾起一阵缩小版的蘑菇云。直到公元十九世纪,改良版火药包—丨炸丨药包仍然在军中广泛使用,实在是守城士兵,据城杀敌的不二利器。
除了火药包以外,明军还使用了另一种新式的老式武器,手雷,又称手榴弹。之所以说是老式的,是因为早在宋代,这种武器就诞生了,当时叫做火球或者火药球,在宋靖康元年的汴梁保卫战中,宋军就大量使用火球,内有铁钩、砒霜、弹珠等,杀伤力极大,因而取得了守城作战的胜利,迫使金兵撤退。到了明代,火球的种类和制作工艺都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出现了毒性火球、燃烧火球等新型种类,而且使用范围和比率也极大的增长,著名的戚家军在剿杀倭寇时,就普遍携带这种武器。之所以说它是新式的,是因为它不同于以往的火球,它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手雷,而且弹壳不再用竹木,全部改用裂纹铁片或裂纹陶瓷,其杀伤力比原本的火球要强得多。
在这两种武器以及弓弩、火枪、石块、热油的配合打击下,清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惨重的损失,几番冲到城下的清军以及楯车全部有来无回。
攻城持续了两天,清军终于吃不消了,损失兵力在三千人以上,到了腊月初二,谭泰果断下令,停止进攻,大军后退五里驻扎,同时向主帅阿济格请求增派援军和重新调运火炮。
瓜洲初战给了清军当头一棒,大大挫了清军的进攻锐气。然而,仅仅两天后,清军增援援军一万人,浩浩荡荡地朝瓜洲而来。
腊月初五,瓜州之战再次打响。这一次,清军接受了上一次的教训,着重保护火炮阵地,猛烈地炮火和清军大潮同时奔瓜洲城而来,这一次,明军面临的局势,没有上次那么简单了。
这一次是硬碰硬,铁与血的较量,清军的炮弹不断地落在瓜洲城头,而清军的士兵也渐次的向城边逼来,明军除了要应付敌军的炮火,还要阻挡敌军前进的步伐。
依靠兵船,和明军对长江水道的完全控制,南岸的京口不断地送来补给,支持着明军在瓜洲苦苦支撑。
作者注:本情节纯属虚构,瓜洲保卫战参考1653年海澄战役,清军金砺重炮轰击海澄要塞,郑成功开创掩体作战,用地雷阵破清军攻势。
日期:2013-04-29 23:10:31
========更新========
【张家洼大捷】
瓜洲之围一直持续了十余天,瓜洲城的明军没能击退清军,而清军也没能攻下瓜洲,双方就这样僵持着。
其实,清军如果投入瓜州城外的全部兵力发起总攻,瓜洲城未必能守得住,然而清军就这样围着,隔三差五地发动几次不上规模的进攻,其目的就是在于吸引明军主力救援瓜洲。
然而从十一月二十八日开战以来,直到腊月初十五,明军也没派出一兵一卒到江北救援瓜洲,清军引诱明军出战的想法似乎落空了。
此刻撤除瓜洲的包围圈毫无意义,阿济格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同时对扬州和瓜洲发起猛攻,准备一鼓作气拿下瓜洲和扬州,在明军的长江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
清军的行动在几个时辰后被坐镇南京的杨铭化得知,形势急迫,凭借瓜洲一城,断然无法阻挡清军的总攻,所以得尽快地想出解决办法。
这个时候,杨铭化的幕僚们向他提出了一个虚攻魏而救赵、诱敌分兵的战略计划。所谓虚攻魏而救赵,就是派兵渡江,假造声势攻打清军的后方大本营,迫使清军分兵迎战,解救瓜洲的危局。所谓诱敌分兵,就是以渡江北上的军队故意败给清军,引诱清军一步步远离瓜洲,而后设伏,小败清军,使清军分兵之势形成,对峙就可以长久持续。
这个计划得到了通过,于是次日,即腊月十六,就在清军大军对瓜洲再一次发起攻势,瓜洲的战况再一次陷入危局之时,杨铭化派遣精骑五千、步兵一万人由其长子杨缘启率领,江胜虎副之,从南京燕子矶渡江北上,往仪真方向进发,沿途大造声势,以引起清军注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