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10-28 09:02:55
赵高一愣,嬴政一向神秘莫测,镇定自如,即使是近臣,也极少表露爱恨喜憎,因此在赵高心中,虽服侍嬴政多年,却依旧觉得他难以琢磨。而嬴政这样问,心中必然有着一个巨大的疑团,且又牵涉到他最倾注心血的长生不老事业,所以竟忍不住乱了些马脚。赵高明白,此事关系重大,答对了不一定有赏,答错了则立刻有祸。他略一思忖,道:“贱臣听闻,国有疑事,谋于丞相。陛下心中既有所疑,为何不宣召丞相咨问呢?李丞相博闻强志,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嬴政冷哼一声,虽知赵高耍滑头推卸,但细想来也有一番道理。遂冷冷道:“速召丞相。”赵高仿似拣回了一条性命般,长出了口气,立刻令人找来了李斯。而李斯一听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与赵高如出一辙:头大。
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嬴政对求仙痴迷已极,徐福现在成了他最后的希望。李斯、赵高等人虽然明白长生不老乃是无稽之谈,却从不敢劝谏。嬴政越老越固执,早已听不见任何逆耳之言,满朝上下,凡诽谤求仙之举者,全遭诛灭,无一人幸免。因此,李斯即使对徐福有所怀疑,也不得不为他打圆场。
李斯以退为进道:“不知陛下因何而怀疑徐福出海带有私心?”
嬴政冷笑道:“若无私心,为何要带三千童男童女?为何要带百工?为何要带五谷之种?去蓬莱不过祭祀鬼神、入山求药而已,这些岂不是无用之物?执意要带无用之物,私心不昭然若揭吗?”
李斯心中一凛,谨慎措辞道:“微臣听闻此乃东海之神托梦于徐福而索要的,陛下是不信其梦吗?”
嬴政冷笑一声,许久似自言自语道:“丞相,你认为朕信还是不信?你又是信还是不信?”
李斯略一思索,道:“启禀陛下,微臣不全信,但又不敢不信。”
李斯明白,嬴政对神仙鬼怪之说坚信不疑,凡此等故事,嬴政纵使不全盘接受,也绝不会嗤之以鼻,遂只好以言语试探。嬴政闻听此语,正中下怀,遂对李斯赞赏地看了一眼,道:“丞相,你我相知相识已三十年,你对大秦,对朕的忠心光照日月,若有话可尽情说来。”
嬴政的欢悦神态出卖了自己,李斯瞬间明白,原来嬴政始终放不下对徐福的期望,长生不老的梦已刻进了他脑海中,绝不可抹除。 看着嬴政虽坚毅威武,但鬓角上早染满了秋霜,眼角密密的鱼尾纹,已将它摧残成了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李斯心中一阵酸楚,若嬴政果能长生不老该有多好。毕竟这么多年,他们君臣两人心意相通,如鱼水欢,而嬴政的精神支柱一旦倒下,嬴政也必然倒下。
想毕,李斯遂高声道:“微臣愚钝,前以为徐福事不敢不信,但微臣再一细思,反复推敲,却发现又全不能不信。”
嬴政喜道:“你已参透了徐福为何置办三千童男童女、五谷之种,百工之属出海的秘密了吗?”
李斯道:“这本身就不是秘密。臣以为,徐福已将答案明白无误地告诉了陛下,陛下为何又去自寻烦恼而多虑呢?”
嬴政皱眉道:“丞相真的这么认为?”
李斯道:“然。”
嬴政怔怔出神,好久方道:“丞相所说有理,东海之神既能托梦于朕,为何又不能托梦于朕的使者呢,此事寡人心中再也无疑虑了。”
李斯暗暗松了口气。嬴政忽又道:“听丞相刚才的口气,似乎想说的并不止这些。何不尽言,以为寡人解惑?”
李斯道:“微臣以为,徐福的出现是上合天意,乃必然之事。而徐福出海求药,更是造化之功,成功乃水到渠成。”
嬴政惊道:“竟然如此,丞相有说乎?”
李斯道:“有说。陛下为何不考虑一下,徐福的恩师是何人?”
嬴政道:“鬼谷子。这能如何?”
李斯道:“陛下可知,鬼谷子是何人?其徒弟又是何等人?”
嬴政道:“鬼谷子乃隐君子,至于其徒弟何人,丞相为何不为寡人解说呢?”
李斯大窘,心内更升起一股寒气,他擅长游说之术,故而不自觉又玩起了反问式的把戏。可这次面对的是嬴政,是天子,是一位反复无常的暴君。若非受宠,嬴政估计早已发怒了,而天子一发怒,则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李斯忙遮掩道:“依微臣之见,鬼谷子非止是隐君子,更已如黄帝轩辕与老子李聃一般,介于神人之间。据说其学问广博无涯,无所不包。对于术数卦兆,日星象纬,尤其精通。所以,人间之事,其实已尽在其掌握之中。”
嬴政微微点头。鬼谷子的大名,他虽身居深宫之中,也是如雷贯耳。
李斯道:“徐福之前,得鬼谷子之业的弟子有四人,分别是庞涓,孙膑,苏秦,张仪。庞涓仕魏,掌大将军之职,百战百胜,强盛魏国。孙膑为齐军师,马陵之战擒杀庞涓,终报宿仇,齐国因此而再霸,更有兵法传世。苏秦合纵六国,使我大秦不敢出兵函谷关者十有五年,也可谓是能人俊杰。张仪更是陛下所知,瓦解天下合纵而连横于秦,六国如蚁附膻,纷纷归附大秦,俯首称臣,更兼以商於沃地六百里两诈楚怀王。可以说,无张仪,便无大秦的今天,便无陛下一扫六合垂名千古的丰功伟绩。”
嬴政道:“丞相何不说尽言下之意?”
李斯道:“微臣以为,鬼谷子的这四个弟子并非偶然的,他是在试探天下一统的归向,最后得出非大秦莫属,非陛下莫属。”
嬴政吃惊道:“此说法倒闻所未闻,请丞相为朕解惑。”
李斯道:“战国七雄,燕为小国不足提,楚为蛮夷之国亦不足提,故能得天命者必然是齐、赵、韩、魏、秦五者之一。陛下所知,韩乃四战之国,又无山河之险依恃,屡遭侵削,待鬼谷子出世时,已岌岌可危。圣人只因势利导,而不可令枯骨生肉。故鬼谷子从齐、赵、魏、秦四国中选一继天命者,分别派出四名弟子,庞涓适魏,孙膑辅齐,苏秦因赵而起,张仪归于大秦,各做试探,最后发现大秦乃天命所归,故四人中也唯有张仪功德圆满。”
嬴政道:“按丞相所言,鬼谷子真能如此神乎其神吗?”
李斯道:“天下士人间流传有一个鬼谷子的典故,可证微臣所说丝毫不差,不知陛下是否听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