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最早一代特种兵回忆录》
第26节

作者: 金色蒲公英1942
收藏本书TXT下载
  如果说空降兵內部搞大比武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话,那么,从基层单位的选拔开始,每个人都在这条路上走过来了。刘真他们也不例外。当然,进入最后决赛的人,在这条路上走的时间要长一点,走的距离要远一点。那又为什么不把参加决赛阶段比赛的人都当作革命对象,而偏偏找我一个人呢?更何况,我並不是指挥别人走这条路的当权派,也不是领着别人走这条路的带头人。
  原因恐怕不在这里。
  这背后会不会有个人的私利和欲望在驱动呢?要是有了利益的竞争或者欲望的驱动,有些人就会丧失理智、就会脱掉“道德先生”和“谦谦君子”的面具,变成同室操戈、兄弟相残的魔鬼!
  如果真是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朝夕相处的,同生死、共患难的亲密战友,在一夜之间就会变得冰炭不能同炉、水火不能相容了。

  刘真他们完全明白,我本来应该是,与他们同一批被选送到军事院校去深造的战友、同学。我只是“工作需要”而需要走得迟一点而已。他们抓住了军事院校可以与地方院校一样“闹革命”的千载难逢的机会。把我看作了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把我当成了他们的革命对象。
  我真不明白:人与魔鬼之间,有时怎么就离得那么近呢!
日期:2012-08-14 19:42:51

  全国第一张大字报是北京大学聂元梓一伙人贴出来的,矛头直指当时的国家主席。这张大字报得到了毛主席的首肯。
  同样是大学生,“来头”一定也不小,我决不能等闲视之。
  平时,我是不大善于隐瞒自己的观点的,喜欢开诚布公。这一次,我得小心才好。他们对刘(少奇)、邓(小平)、陶(铸),对彭(真)、陆(定一)、罗(瑞卿)、杨(尚昆)都能像风卷残云那样毫不费力,对我这个无名小卒,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杀鸡焉用牛刀?”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还是“忍”着点好。
  刘真是山东烟台来的,工人出身;吕成和常优都来自河南南阳,几代都是雇农,他们都属于最革命的阶级。我读过十二年书,在他们眼里,我可以算是一个沾点小资产阶级气的小知识分子,平时喜欢背背古诗词,封建残余比较浓。
  刘真原来与我床铺挨着床铺,关系相当亲密;我与吕成、常优也经常交往、谈心。三、四年下来了,彼此十分熟悉,也相处得很好,并且都是属于“比较优秀”这个层次的。
  看来,文化大革命的威力确实无比强大。一次批判会,就像一把利剑一样,把我与他们之间的战友情谊,统统都斩断了。从此以后,尽管我没有失去自由,可我与战友之间,仿佛隔了一座山,好象多了一面墙。
  接下来,只要是开批判会,我总会表态:要与资产阶级反动军事路线划清界线,早日回到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上来。至于联系实际么,我孤言寡语,生怕祸从口出。他们总是说我的态度不好,说我是在软对抗,更不让我“回到革命队伍中来”。他们要求我每天在毛主席像前低头认罪,直到脚跟回到毛主席的军事路线为止。
  我怨愁绞心、彻夜难眠。困极了,也只是迷迷糊糊、噩梦丛生。
  夜深人静,回首往事,不免“悲”上心来。

  我想得最多的是我的父亲。印象最深的,是十五岁那年的暑假:盛夏的一天,父亲从桃园里摘下许多许多桃子,个头又大、色泽又好。父亲说:一定要送到城里去,才能卖出好价钱。那么多的桃子,装了满满的三十笼。父亲看着桃子,摇了摇头。他无可奈何地告诉我,他老了,挑不动那么多了。要我跟他一起进城。
  我信心满满、欣然答应。
  三十笼桃子,分成两担。父亲提议:他挑二十笼,我挑十笼。那一年,我已经跟父亲一样高大了。只挑他的一半,当时已觉得不好意思。才知走着走着,刚一半路程,我就左摇右摆,力不从心了。父亲见了,叫我停下来。
  “脚底板不实,减去二笼吧。”说完,从我担上取下二笼,加到他自己的担子上去了。又走了剩下的一半路左右,我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了。父亲见了,又催我停下来。
  “腰杆子不硬,再减去二笼吧。”说着,又从我担上取下二笼,加到他自己那里。
  到达目的地时,三十笼桃子,竟有二十六笼在父亲的肩上!我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父亲老了,父亲一辈子没有挑过今天这么多的重量。我长大了,只知道对不起父亲,却没有能力实实在在地为父亲分挑担子。

  两年前,就在我绞尽脑汁,千方百计要去完成那桩“特殊任务”时,父亲因病不治,永远地走了。作为儿子,我没有在他身边陪过一夜、没有为他端过一次水、没有给他喂过一次药,连看上一眼都没有机会。
  为什么?
  因为我是一名空降兵战士!因为国家利益重于泰山!
  尽管我欠父亲的实在太多了,尽管这种亏欠再也没有机会补偿了,但我只是觉得心痛,却从来没有埋怨过。
  现在,满腹委屈,无处倾诉。我真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家乡去,跪倒在父亲坟前,痛哭一场!
  (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