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国商人聊天》
第43节

作者: 望京闲人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11-08 23:33:02
  二、开放真理
  一个人到了近六十岁的年纪上还在时不时地思考一些哲学问题,这对一个既非专家又非学者的人来说的确有点古怪。但是作为领导者,刘铁生认为:所谓管理的学问,就是95%的科学加上5%的哲学。恰恰是后者,可以让一个人用来回答“做得对却不见得效果好”的那类独特问题。几十年的从商经历让他认识到,管理的学问不是一把标尺,可以被人用来任意测量如何解决问题。由于相关的决策必须具有前瞻性,在最佳方案与适度实施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存在着不明确(或开放的)真理。他觉得,“在这个地方哲学就大有用武之地。只要人们不拘泥于问题,就会寻得最佳视角。”为此他指出:“任何科学的方法都必须借助于适宜的角度,然后人们才能更好地把握那些‘看得透、想得开、做得活’的东西。故而,没有科学我们就不明白是什么,但假如我们不知道有什么,科学就可能是一件无用的摆设。”就是凭着这个观点,他决定不理会业内专家们言之凿凿的忠告,在一片预言倒闭的恐慌声中,宣布改造后的东安市场如期重张开业。

  后来,回忆起当初的情景,刘铁生还道出了另外一个理由:“由于反对如期开业的意见太多、太一致,使我觉得有必要朝相反方向想一想,如果不是有一些商场在倒闭的话,我们就可能面对更为惨烈的竞争,而不仅仅是面对一个不景气的市场。”他据此判断,同某些盲目的行为相比,人们身陷其中的困境会更致命。为此,他主张人最好不要扒着门缝看问题,如果想进去,就径直蹬堂入室。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就这样,刘铁生一步跨进了萧条的市场。凭着个人的直觉,他认定某种最为不利的情况已经过去,在这个不景气的市场上,有些事情正在改变。
  日期:2012-11-08 23:36:12
  三、合格次品
  首先,刘铁生观察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即随着商品在供大于求的意义上开始丧失效率,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积压商品,以至总的看来这个市场的价值也有所降低。而在过去,类似这样的商品都是以不合格的次品形式出现的,但是现在,它们却是一些合格次品。这个发现极大地触动了他,也让他由此认识到,无论是一件商品还是一家企业,在以(合格或不合格)次品形式存在时,注定都要面对一个不景气的市场。“不只如此,”他说:“它们将被淘汰出局。因为照例,市场不接受不景气的东西。”于是他问:“人们会购买二流价值吗?”

  这个问题着实让刘铁生感到苦恼。虽说他同时承认,只要还存在着需求,就会有相应的购买者。但是他却不能因此肯定那个购买了“二流价值”的人还是不是人们通常所指的顾客?结果大量的商家为了将他转化为顾客,只好不断地降低价格。“在此情况下,合格次品仍将充斥市场,直到可以降价的空间完全消失。”故而他认为,要是不能冲破这一窘况,不景气的市场就不会过去。在这个市场中就会交叉着“迷途路径”。由于人们在拼命地兜售“二流价值”,只好继续接受一个不景气的市场。

  日期:2012-11-08 23:41:58
  四、亩田困境

  为了确保重张开业后的东安市场取得成功,刘铁生不得不转换视角,一心一意地找寻起他的景气市场来。然而每每,他的思路都会被堵在同一个问题上:不景气的市场客观存在,相对于此,他的“景气市场”不过是个杜撰品。正是在这一点上,他身不由己地陷入困境。如果说他必须要面对现实,在这个不景气的市场中有所作为,那么为此,他就不得不像位农夫那样,用“一亩地能够多打几斤粮食”的方式思考问题。结果,相对于这个问题,也总有一个“一亩地可以多打几斤粮食”的答案。可是对于他和他的企业来说,这个答案不解决问题。“换言之,要是我不能重新建立一个景气市场,则在不景气的市场中有没有作为都一样。我的确可以多打几斤粮食,但是东安市场却不能靠这个繁荣起来。”为此,他反复自问:“我该怎么办呢?”

  在刘铁生看来,有些现实是不能被轻易接受的,即你不能用经验告诉你的一切来看待变化了的事物。他指出:“在这一点上,除非经验可以导致预见,否则一个顺乎潮流的人将无法打破框框,以至他做得越多,受到的限制也越大。”他这样思考着、斗争着,直到有一天,在一个飞舞着漫天雪花的傍晚,当他远远地站在路旁,再度端详起那幢矗立在五彩霓虹中的宏大建筑时,心下忽然大悟:“原来是我想错了问题啊!”

  这一回,正是他身上那5%的哲学帮了他的忙,从前的管理者,一跃成为大智大慧的思想家。因为就在他怦然心动的那一刹那,他发现这段日子以来一直困扰着他的“景气”问题竟然是一种最狭义的偏见。他的确是看到了相关的现实,但这现实只向他显示了一个方面,他专心致志地盯着这一点,竟然从未怀疑过它有问题。于是他说:“我重新打量起眼前这座庞然大物,心想,如果它仍旧是一家百货商场的话,昨天的大篷和今天的楼宇又有什么区别呢?”在那个寒流肆虐的冬日里,这种想法让他惊出一身冷汗。而此刻,随着新的视角逐渐变得清晰明确,他也开始尝试着换个角度问自己:“假如这座建筑如今不再等同于一家百货商场了呢?”一时间,曾经牢牢地困扰着他的问题松动了。

  几天后,刘铁生卓越的头脑里第一次形成了“百年东安,百姓乐园”的概念。与一般意义上的“做秀”不同,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源于他放弃了“这里必定是一家商场”的传统思路。他的思维因而上升至一个全新领域,在业已打开的空间中,“亩田”的限制渐渐消失。据此,他提出了“极限不容”著名观点,颇值得世人玩味;简单的讲,就是“在亩田中,你不可能当真多打到那几斤粮食。”而作为中国商界率先认识到消费时代即将到来的人物之一,他不仅在后来的实践中成功地改造了东安市场,也在其相关的思想和理论中为我们提供了一面足以鉴赏其所处时代的镜子。

  日期:2012-11-08 23:46:01
  五、逼仄思维
  有位天文学家曾经这样描述过:“宇宙看上去就像一间敞开的格子。”结果,他无意中指出一个相反问题:所有的格子注定是一种限制,即使广袤如地球、浩瀚似宇宙,在以格子的形式存在时,空间也是狭小的。对此,刘铁生也认为,的确存在着一个“狭小的宇宙。”他说:“如果我们只能一味地就事论事,则在‘狭小的宇宙’中,就会有大量相关的死定式和死规律。好像我最初在思考东安市场的未来时,就总也脱不出‘不景气’的限制。久而久之,形成了针对此‘格子’的逼仄思维,尽管市场无限广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但在狭隘的倾向中,也感觉毫无出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