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打天下的那些岁月——刘备正传》
第21节

作者: 罗衾不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联军中,第二个有胆有识的人是第四方面军的孙坚。曹操进军重在识,而孙坚重在胆。我在上文已经说过,孙坚与董卓曾在张温帐下共过事,孙坚早就看出董卓这王八蛋不地道,并建议张温宰了董卓。可惜张温不听,致使养虎成患。孙坚是武官出身,其成长经历也是一段英雄传奇(此处先略过),后来积功做到长沙太守。关东起兵讨董,一心要干大事的孙坚自然积极响应。那时荆州刺史王叡向来轻视孙坚,因此孙坚起兵之时顺手把坚王叡宰了,出了一口鸟气。孙坚率军来到南阳,部队已达数万之众,粮草接济不上,但南阳太守张咨却拒绝为孙坚提供粮草,孙坚一怒,也把张咨斩了。现在的确是乱世了,孙坚连杀朝廷两名高级干部,也没人治他的罪了。孙坚英勇无敌,但名望不高,行至鲁阳(今河南鲁山县)于是投靠了袁术。袁术表荐坚行(代理)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孙坚此后有了一个响亮的外号:孙破虏。孙坚在中原暂时有了自己的地盘,便以鲁阳为据点,进兵讨卓。毕竟同事一场,孙坚对于董卓看得很清楚,也知道怎么对付他。在初平元年的冬天,孙坚为我们上演了比空城计还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天孙坚与属下在鲁阳城外会饮,身边也没带多少士兵,而董军步骑数万突然兵临城下。这时,孙坚竟然对数万敌军视若无睹,继续喝酒欢笑,却暗令部队整顿行列,不得妄动。后来敌骑越来越多,孙坚才缓缓站起,指挥队伍整整齐齐地退入城中。董军见孙坚队伍整肃,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怕有蹊跷,于是不攻而退。这时孙坚才对部下说:“刚才我们不让你们马上起身,那是怕士卒看咱们惊慌他们更加慌乱无措,到时互相拥挤践踏,假如敌人趁机来攻,那样咱们都进不了城了。”孙坚如此胆识过人,焉能不开创一番基业。

  后来,孙坚率军向洛阳挺进,与董军在梁县(今河南临汝西)一带展开激战。开始孙坚败了一阵,但他毫不气馁重整旗鼓,继续发动攻击,终获大胜,并斩杀董卓手下悍将叶雄。后来,《三国演义》把斩华雄的故事安到了关羽身上。事实上那时即使刘备跟随曹操到过第二方面军,不过最多也是看客。孙坚的英勇无敌,不仅令董军胆寒,更令袁术心怀忌惮。袁术眼见孙坚实力不断壮大,大有反客为主之势,于是开始使绊子,停止给孙坚供应军粮。孙坚哪里是好欺负的,立即飞马来见袁术,怒道:“我孙坚之所以奋不顾身与董军作战,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将军报家门私仇,不是我孙坚与董卓老贼有什么不共戴天的私仇,我是一心为国呀!你为什么要听信谗言,对我大加猜疑?”袁术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好给孙坚调拨军粮。

  董卓一见拿勇猛无畏的孙坚没办法,只好换招。于是他派人去与孙坚讲和,答应可以跟孙坚联姻,并许诺可以让孙坚的子弟担任刺吏、郡守之类的高官。孙坚则坚定地回答说:“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假如我不夷灭他三族,悬示四海,我死不瞑目,怎么会与这个狗贼和亲呢!”于是继续奋力向洛阳前进,最终连败董卓和吕布,打到洛阳。一到洛阳,他就让部下打扫汉室宗庙,结果部下从一口井中找到了用和氏壁刻成的传国玉玺。他还想扩大战果,分兵几路连破董卓军。这时董卓告戒他的部下说:“关东联军几次败给我,估计胆子都吓破了,他们蹦达不了几天。可是孙坚这个愣头青,很会用人,他的部下都能给他卖死力,真不好对付。吩咐下去,以后再遇到孙坚的部队,一定要小心谨慎,最好能闪就闪。”(“关东军数败矣,皆畏孤,无能为也。惟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然后,董卓令诸将分守战略要点,自己引军退回到长安。可以说,正是由于孙坚艰苦卓绝的努力,才使董卓的嚣张气焰有所收敛,才不致乘机反攻关东。

  进了洛阳的孙坚,还做了一件很帅的事情,表明他绝对不是一介武夫。那就是他让部下把东汉诸帝的陵墓休憩了一番。这才是勤王之师,忠义之师,打仗是为了匡扶王室,那么如何忍心看先帝的陵墓破败如斯呢?但孙坚毕竟孤军深入,不能久持,于是全军班师回到鲁阳根据地。
  声势浩大的关东联军,最后仅仅靠孙坚的胆和曹操的识,才撑起一点点的局面。现在,各路诸侯早已无心恋战了,而只想早回乡了。讨伐董卓、匡扶汉室似乎已经是遥远的传说,而他们所据的一州一郡,才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在那里进可争天下,退则保一方。皇权失去也就失去吧,至少现在各路诸侯反落个逍遥自在,要不他们怎么天天饮酒高会呢。于是,关东联军在把粮食吃光后不战自散,各自回家。

  联军如此虎头蛇尾上演了一此闹剧,袁绍要付主要责任。那时天下豪杰都看好袁绍,唯有才智过人的鲍信对袁绍嗤之以鼻,并对曹操说:“过人的胆识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有的,最终能够拨乱反正肯定是你。假如才干和地位不相称,那么即使现在再强大,最终也一定完蛋,难道是上天派他们为你开路的吗?”无疑,这个“才干和地位不相称”的人,就指的是袁绍。

  袁绍大概对军事和战争太过陌生,而总是喜欢玩弄政治。此时,他的对策是另立新君,于是伙同韩馥想把幽州牧刘虞扶上帝位。但刘虞是忠厚长者,而且头脑清晰,认为这个提议简直是“逆谋”,断然拒绝。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袁绍又盯上了冀州刺史韩馥的位置。我们说袁绍的胆识是二流的,问题是韩馥的胆识是三流乃至四流的。韩馥的手下人还算强硬,但他自己极其软弱,竟然真的将冀州拱手相让。得了冀州的袁绍,脾气也涨了,张邈曾经因好意劝了他几句,他不顾多年的交情,竟然指使曹操杀掉张邈,幸好曹操没答应。此时,鲍信已经看出袁绍其实就是董卓第二,于是与曹操商议“规大河之南,以待其变”(《三国志•鲍勋传》注引《魏书》)。由此,曹操为了天下大计,在黄河以南开始了自己的奋斗。

  袁绍的第一方面军,完成了权力整合,占据了冀州。而群龙无首的第二方面军则闹得不可开交。兖州刺史刘岱本来是一个以“孝悌仁恕”著称的谦谦君子,起兵以来脾气也突然暴涨,因与东郡太守桥瑁一语不合,便杀了桥瑁,还兼并了桥瑁的地盘。此后,他还怒气未消地给冀州治中刘子惠写了封信:“卓无道,天下所共攻,死在旦暮,不足为忧。但卓死之后,当复回师讨文节(韩馥)。”(《后汉书•袁绍传》注引《英雄记》)也就是说刘岱杀了桥瑁还不算完,以后还要杀韩馥。

  第四方面军的袁术也根本辖制不住孙坚,后来孙坚持领兵到江南开辟基业去了。
  大家都以为诗史是杜甫,其实曹操是更早的一个,曹操在很多诗作中都如实记载了三国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他在《蒿里行》里,就有头有尾地描述了诸侯讨董的过程:“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笔锋一转,曹操不无讽刺地写道:“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曹操用“势力”这个词,把诸侯讨董失败的根源说透了。天下已乱,诸侯各据势力,势如水火,相互征伐。现在,历史使命是,需要再打出一个最强者,重新一统天下,别的都是扯淡。

  第七回是额外增加的,本来是可以用几句话就可以带过去的背景,写起来还是写多了。从第八回开始,书归正传,还是着力刻画刘备,而且进一步增加文学性。但请注意,本文不是文学作品,而是历史研究,只是在行文方面增加了文学色彩。也许写完刘备正传会尝试创作关于三国的历史小说。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平原发迹》。

  周舆(罗衾不耐)于天津蛰居斋
  2008年4月9日下午
  日期:2008-04-12 22:21:18
  008、平原发迹(1)
  在刘备的一生中,总是为那些新奇的东西着迷。因此,他总是乐观而不知疲倦地向前追逐。在他小时候,当他穿着破衣烂衫在楼桑树下被人欺负时,突然有人对他说:你家是汉室宗亲,以前可阔气呢。幼小的刘备使劲在记忆里搜索过去,不过怎么也想不起过去的阔气来,家里只有守寡的母亲编织的苇席和草鞋。也许从村中大户人家那里,他看到过奔驰的骏马、鲜艳的锦衣,听到过渺如仙境的音乐,这些是他从未拥有过的。当他开始去追求这些的时候,也许仅仅是为了追回逝去的尊严和记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