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发达国家的优秀生活的迷雾—我在英国的经历一二》
第18节作者:
tuboseng
现在每年由泰晤士报(TIMES)和卫报(GUARDIAN)评定的不过是前100的, 就是说他们也就认可100所还算是象样的大学. 但两家的排名实在评定要素差别很大, 所以经常出现同一所学校在两边的排名可以有20,30名之差, 甚至一边在前15的到另一边连前35的都进不了. 英国的教育专家也一直教导学生和家长不要看综合排名, 要看就看专业的排名, 但没办法全球的家长一样就认牌子. 一般而言, 剑桥和牛津和前两名基本的, 接着前30左右是个档次, 基本没什么区别, 也基本是当年的老大学, 然后前60左右没什么区别, 依此类推吧.
日期:2005-12-20 19:22:59
迷雾之再谈英国教育----到底英国教育的质量如何?
(1)
有些日子没续了, 看见还有朋友关注, 很是感谢. 一是, 前些天有些忙, 家里有些事, 自己也忙着准备各种面试, 所以没空写; 另外,也一时觉得实在没什么特别的话题可以累加, 而且上天崖的时候发现有不少朋友谈海外的经历.
前两天, 看了新版的实话实说, 第一次看和晶主持, 岁月不饶人, 感觉和晶都比当初在上海的时候苍老了不少. 主题是付费择校, 很是感慨, 虽然我是没有孩子, 因为不敢承担这可怕的责任, 也不想要. 可怜天下父母心. 人人都在说不能让孩子输起跑线上, 揣着几万元钱, 手心都纂出汗来. 从小学读到高中, 可能十来万的钱的都已经送出去了. 自然还不能和那些全寄宿的双语学校比, 一年可能就五万----十万出去了. 有些人会说这没什么用, 学校好不好关系不大, 自己读好书才重要, 个人感觉都是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 往往教育专家们能轻松地说这话, 因为他们不必要担心缺少接触优质教育资源的渠道.
想到当初自己择校是从未经过的, 小时候也听过见过不少各种开后门进重点中学的故事. 后来大学毕业那会儿, 考公务员-外事警察, 两个80来分, 三轮试后, 父亲说道想想办法托人, 砸个2, 3万进去. 当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也因为找到了别的工作, 所以没有实行.但看着一个三考才过四级的同班同学去报到, 也是五味杂陈啊.
那英国的教育是如何? 总体人家的学风可校品要比我们是好上不少, 当然也偶尔有些小故事, 如什么英国王子的在伊顿公学的美术老师辞职, 因为据说拒绝服从董事会的命令给王子修改美术课的成绩, 以确保他有足够的A进军校. 沙特王子在剑桥的博士论文是由导师的助教代笔的,牛津的有些学院是开出报价来收学生的, 象一个哥们的说法是给他修个厕所就可以保证入校.不过这些毕竟是个别现象, 而且上层的生活不足与道也.
还是谈谈普通家庭的教育体系. 可怜天下父母心, 英国大多数普通家庭的父母也是如此, 不是说有多惨吧, 但也决不是所谓的政府免费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大家可以高枕无忧了. 记得当初在CROYDON的一个客户, 是个本地出生的孟加拉的女老板娘该有4,50岁吧, 丈夫四年前死了, 她独立管理着两家零售店, 生意不错, 也绝不算穷. 她的名言是:”
白人有钱很厉害, 当初欺负我们亚洲人, 现在我们卖点质量不符的东西给他们是理所当然的, 只要你们不骗我就行.”
很让我们这些出售非规格产品的人受到鼓舞. 但也是把一个小儿子送进了白人开的私人学校, 一年18000镑左右的学费家住宿费.将她从白人身上辛苦得到的”理所当然的钱’, 再乖乖交给白人校长, 另一句她的名言是: “我要让他和白人一样说话, 长大了做会计师.”
估计是以此表达她对于每年寄可怕帐单的会计事务所的不满.
更惶论白人的中产家庭, 为了给孩子找个好学校, 夫妇两换了工作地点, 搬新家. 或者本来妻子是不工作的, 但为了孩子进私立学校, 妻子重新上班的钱就全贡献给学校和孩子的来回旅费了. 还有就是依靠祖父母的积蓄来支持小孩的学费, 即使那些家庭收入达到6位数的家庭, 也会因为私校费而负担重重. 很是出乎我们那些鼓吹西方教育家庭无负担者的想法. 正好手头有本新的杂志(假如哪位与兴趣, 可以提供REFERENCE), 有一章专门谈可以和我以前谈的关于英国的初级教育相互引证,且录上来个概要. 先说明毕竟在英国读私校的学生也就70多万, 2000多所学校; (因为他们的私校是从幼儿教育一直延伸到高中教育的), 比起剩下的900多万读国立学校的学生, 还是也就12:1的关系吧, 但这比例决不应该是一个公共教育良好的社会应有的吧. 伊顿公学今年的学费是23,688镑, 温彻斯特是22,236镑. 平均一年的住宿+学费用是18,828镑. 这可是一个英国白领的收入. 英国家长也吃饱了没事干吗? 烧这钱干吗? 原来事实是92%的私校毕业生是进入大学学习的, 73%的私校生的A-LEVEL(类似于中国会考成绩,但英国大学以此成绩为入学标准)的成绩达到全部在A和B. 而与此相比全国整体大学入学率是46%. 原来十来年十数万镑甚至三十万镑的英国家长的”择校费”
买来的就是近一倍的大学入学率, 买来的是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学生占据了英国那些前十名大学中近60%的座位, 而剩下的十分之九的学生不得不为那剩下的40%的座位进行更激烈的竞争. 自然也买来了一个希望大的多的前途.
当然英国的公共教育有那么可怕吗? 是不是就人人没前途了? 自然不是不过众多国立校也会有369等, 好的国立学校往往在那些较富有的社区, 可以收受家长和社区的捐款的事宜. 例如学校要办个郊游, 搞个实验室, 买两辆校车之类的, 需要周边企业捐助. 想来最终拍板的是那些公司有个一职半衔的MANAGER吧, 资金的走向哪些学校也是不必费劲猜测的.
对读私校的家庭, 考入大学后, 费用反而是有所下降了. 目前涨完后, 英国大学的学费是每年3000镑;估计一个学生的整体费用应该在10000镑一年, 本科三年, (英格兰三年, 苏格兰四年:但本地学生免费, 英格兰学生需要交费)的整体费用根据调查是大约3万左右. 所以不少读私校的学生进了大学后, 家长们反而感觉学费负担减轻了. 当然很多家长和学生愿意申请政府的贷款, 这对大多数本地学生都不是什么难事, 有些不是自己不能付, 而是能够享受低息贷款为什么放弃. 而且英国政府有个规定, 好象毕业后收入低于1,5000镑(数字不确定)的大学生不用还款, 直到你的收入够高了, 才还, 说是有学生特地隐瞒收入或找个低于这一标准的收入, 想法躲避还贷款. 对于那些没条件读私校的家庭, 特别是家里孩子多的, 那么大学费用仍然是个大负担, 而且又加上英国人的那种提前消费习惯, 不少投资公司, 银行就经常做些很煽晴的广告来通知家长们, 为孩子的未来而储蓄…, 假如光看那些广告里家长们欣喜的笑容, 投资顾问的善循循善诱, 你会觉得原来世界上最对孩子前途负责的家长都在英国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