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戏王 奇过袍哥:伶大王》
第29节

作者: 善奎
收藏本书TXT下载

  书僮前来禀报:老夫人留下题目,要公爷做文章。徐子元身架一垮,脑袋一耷,哭声哭气说:“把题目搁在书桌上。”书僮面向观众说:“我看哪里是叫他做文啰,明明是逼牯牛下儿。”徐子元也埋怨母亲:“我好不聪明的老夫人!”场面上立即用小锣配合,打出“猜猜猜”。徐子元再说:“我好不晓事的老太太!”场面又是三声“猜猜猜”。“你儿有什么才学?做得来什么文章?哎哟,只怕今天要逼死人啰!”场面打起小锣、铰子“猜乃乃乃,猜乃乃乃”,配合得丝丝入扣。当抓笔做文章时,夏征辔用了几个娃娃丑动作:先是一把抓起笔,高举过头,要向题单戳,“我把你戳烂算了,做啥文章”之意,转念一想,戳烂了咋向老夫人交代?收回手后,将笔一横,用口来咬,算是发笔。蘸墨后,以五个手指抹笔尖,弄得一手墨,在胸襟上擦手。桌上的墨水,用衣袖去擦。字没写一个,已弄得一身稀脏。“恼火哟!”徐子元双手蒙头,神起了。之后,他去扑麻拐拐(麻雀),还走起占占步。写不出文章,却想起邻家女孩,遂学起女人身段,左手叉腰走小旦步,踹过场,在中场口走蛇形步,钻三步,再走快占占步,无聊至极。最后,他对新买来的、有文采的仆人单非英说:“你把公爷倒吊起,吊在那黄桷树尖尖上,三天三夜,也吊不出一滴墨水。”只能让单非英帮写,徐子元为之磨墨。最后,不仅做文章要单非英代笔,去对文招亲,也要单非英去代替,不答应就又央求、又耍赖、又恐吓。单非英只好代他去招亲。夏征辔简直把无知而具优越感、愚昧而自以为是的、“南瓜大的字,认得几箩筐”的宦门公子的丑态、傻劲,演到家了。

  川督十分赞赏地对陆远舟说:“夏征辔师傅戏演得精彩、耐看,是把人物吃准了的,演得不‘油’,不‘流’,恰到好处。”场下的观众亦是看得津津有味、乐不可支。
  日期:2013-04-27 08:23:55
  25.四大声腔昆为首
  雅音班只演了一场,就走了。
  希声科社也回到自家小院。夏征辔把大家召集起来,问对昆曲感觉如何。基本上都是摆脑壳:“不咋样!”
  朱儿说:“我早就听说了,昆曲班子现在日子难过,票卖不脱。饭都吃不起了。现在这个雅音班之所以没垮,是督抚大人撑起的,时不时给他们一点资助,官员们为了讨好督抚,也请雅音班唱一唱堂会。但出了府衙,就很少买主。民间不买账。”

  马永宁师傅也说:“我看这雅音班也唱不了几天,迟早要垮台。川内各地,唱板凳戏、打围鼓的,多如牛毛,我就没听到一个玩票的,唱啥子昆曲。没有人气基础嘛,怎么维持?”
  夏征辔看一眼素儿,素儿说:“我本来是很关心他们咋唱《思凡》的,但一吐词,就像听洋文一样。我还是会唱《思凡》的,我都不懂,观众更不懂了。”
  “四大声腔昆为首,昆曲是好东西,”夏征辔说。“要识这个货!唱川戏的,都应该懂点昆曲,才过得到坳。”
  文师傅说:“曲调是美,但总要人听得懂,才吞得下喉咙。把‘酒’唱成‘举’,‘重’唱成‘绒’,连成一句,更不晓得唱的啥。人唱睡着了,再美的调子,都成了耳边风。”
  夏征辔说:“昆曲班跑码头不受欢迎,卖不得票,这我清楚。那是唱戏的和听戏的,没对起‘马口’。”
  王斯年支持夏师傅的说法:“牛听不懂琴,琴也不管牛。弹琴的没找准地方,把川内当成淮扬了。但这并不等于琴就是孬东西。”
  “我主张希声科社的人,要会唱昆曲。”夏征辔说。

  此言一出,下面许多人都互相盯一眼:有没有搞错啊?这一篙竿撑出去,船还不知跑好远!
  夏征辔说:“洗澡水要倒,但盆盆里的娃娃要捞。昆曲要拿到川戏里来,一唱三叹,舒缓悠扬,就多了那份优雅,添了几多婉约。这对目前俗多雅少的高腔、弹戏等一些唱法,是一种优化。”说着,对素儿讲:“你用川戏的唱法,唱几句《思凡》给大家听听。”
  素儿开口唱道:“两下里多牵挂,冤家!怎能够成就了姻缘?就死在阎王殿前,由他把那碓来舂,锯来拉,把磨来挨,放在油锅里去炸。唉呀!由他。”
  夏征辔待素儿唱过这几句后说:“这一段《山坡羊》曲牌,和昆班子唱的,是不是差不多呀?中间只有‘啊呀’变成了‘唉呀’。实际上从康熙年昆班入川后,川戏艺人已经不知不觉借用了昆曲。比如名旦何金枝,就有‘三下锅’唱法。昆曲拿过来,已经不是问题。现在是科社教学中,有意识‘融昆入川’的问题。咋个‘融’?如果整抬过来,不行!那样川戏只是昆曲的一个翻版,会把观众唱跑。这事情我泡了好多次茶馆,熬了许多夜,推敲出来一个板眼,可以搞‘昆头子’。”

  啥是“昆头子”?众人眼鼓鼓地盯住夏征辔。

  “比如,在高腔的调式前面,放上那么一小段昆曲开头,先把优雅味儿唱出来,给那么一点甜头,就不再恋栈,马上转回高腔。‘甜头’弄多了,腻人!”
  “这样好!”王斯年马上附和。不愧是当过秀才的人,一点就通。秦花脸等一干内盘,也觉得夏征辔这个想法,很具操作性,不愧是班内的“箱钉子”,能于广袤之中,一把拎到头绪。
  希声科社经过数月的闭门训练后,开始边演出,边授徒。临江镇的戏迷们一下就嗅出:“气气变了!”不光是行头漂亮、齐整,方方面面都过得到坳。以前春云班演出时,皇帝只配一个太监;娘娘只带一个宫娥,寒酸得很。现在十分排场,皇帝老倌出场,都是四宫人、四朝臣。演出基本上场场都有大家名角,夏征辔、王斯年、秦空雷都是要上的。
  唱腔的味道,也优美得像上了几个梯梯。明明是高腔,前面有一段弯横倒拐的悠悠儿调,像是那天昆曲班来临江镇唱得人打瞌睡的调式,现在却既能懂,又入耳。
  日期:2013-04-28 08:18:17

  26.武官缠不过两姨太
  驻简州清营的千总秦墩子兴致勃勃地回到府邸,一趟就往后院八姨太小棠的房内走。
  月门内,恍惚听到一个粗声粗气的男声,在和小棠说话。秦墩子立刻踮起脚步,轻手轻脚,蹑步而行,听得更清楚了,里面,那男声在叫小棠“娘子”,小棠叫他“郎君”。秦墩子用口水蘸湿窗户纸,捅开看,只见到雕镂精致的大床上放下的蚊帐里,隐约有一对鸳鸯在床上乱拷,绞成一团。
  秦墩子火冒三丈,一脚踢开房门,拔出佩刀,将蚊帐一撩,只见两个光董董的人在床上乱按。秦墩子炸雷般吼道:“贱婆娘!和你的野男人见阎王去!”那两个胡闹的人齐刷刷掉过头来,却是大棠、小棠。大棠戴着秦墩子的一顶瓜皮帽,扮成男角,正把小棠按在下面,两人也不知怎么个闹法,竟然将床上弄出了湿迹。
  秦墩子一腔怒气,飘散得无影无踪。看着两团白肉,顿生怜爱:“乖乖,原来是你两个,也太会闹了,差点让老夫劈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