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7-21 20:57:01
主考官手记14:第三次当主考官
这个暑期的确有点特别,幸运地被抽中公务员面试考官并担任主考官后,竟然连续三次当主考官。
上周四晚散步回来,不早不晚,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是市人事考试院的,问我周末有没有时间。老实说周末活动我已经提前安排了,准备与几个朋友到乡下搞搞“农家乐”,顺便避避暑。这几天真是太热了。但我意识到这个电话可能与公务员考试有关,内心稍有犹豫,在电话中我还是爽快地答应了。
没有告诉我去哪里,只是说了哪个省,坐车大概要多长时间。这是打电话者的纪律要求,我也没有具体问,免得他为难。
第二天中午12点半出发。人不多,一辆车装得下,都是些老考官,考前培训的老套路也免了。晚饭前得赶到几百公里外的另一座城市。这座城市不大,却因瓷器而扬名中外。
出发的时候才知道,这次面试的是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是国家人才向基层流动战略的一部分,算得上准公务员吧,有很多优惠政策,各省都很重视,考录环节基本上与公务员差不多。
稍有不同的是,大学生村官的招录,属同一职位。一般公务员考试,会把报考同一职位的考生安排在同一考场,由相同的考官评分。但大学生村官招录的岗位和报考的人实在太多,不可能安排在同一考场。
不同的考官组合,参与同一职位的评分,多少是有误差的。因此,面试分数出来后,会有一个“平衡系数”进行平衡。这个系数怎么算,考生也不必操心,你只要相信,组织者会用规定的数学方法,力所能及做到公平。至于公平之外,是否还有较小的误差,就不必想得太细了,认真答题才是正道。
还有一点不同。面试组织得告诉我们,这批大学生村官候选者进入面试后,他们的笔试成绩就不再作参考了。这意味着,面试成绩,是决定他们是否录取的惟一因素。
基于此,这个市的公务员局局长建议,评分在65分至85分之间。而此前的两次公务员面试,“个体评分表”上明确的范围是60分到90分。当然,这只是建议,作为考官,你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突破这个分数的。如果考生特别优秀,打个90多分,有什么不行呢?如果考生有的题一句话都不说或完全不在点,自然也可以打低分。
不过,我观察,考官们都比较守“规矩”。有人笑称,“入乡随俗”嘛,规定什么样的评分范围都没关系,公平公正就行。所以,这次大学生村官面试,如果能拿到82分左右,就算是很高了。
哦,还有一点也算是变化。每位考生综合评分出来后,是由主考官宣布,而不是由计分员宣读。前两次,我都是最后在所有考生的总成绩表格上象征性地签一个字。而这次,每位考生的汇总成绩表我都要现场签字,并现场大声宣布成绩。
这一回,倒是有点儿主考官的味道。呵呵。
日期:2013-07-22 15:33:08
主考官手记16:角色意识很重要
关于答题时的角色意识问题,在前面的手记中提到过。由于这次大学生村官面试这个问题表现得特别突出,所以在这里专门提一下。
面试的第一道题是这样的:农村工作条件艰苦,任务繁杂,具有挑战性,你为什么要报考大学生村官?有什么打算?这道题测评的要素是你的求职动机。
对于有准备的考生,这道题太简单了。既然你要报考大学生村官,当然得对农村的基本现状及大学生村官的生存状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就应该设身处地地把自己当作一名大学生村官,来思考这样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考题。
相对来说,农村的条件比较艰苦,村委会的工作任务也很繁杂。到基层工作,多少要有点心理准备。当然,如果能表达出奉献“三农”、服务基层的理想信念,把自己适度“拔高”一点,会有利于考官评分的。但有的考生却说,“大学生村官有稳定的收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还可以离家近照顾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就显得他对“村官”这个角色不够了解。
还有一道题,是到农村后,要做农民的贴心人,你将如何做?像这种题型,闭上眼睛都可以“捉”得到的。考试前,你完全可以查点资料,组织语言,准备一套“标准答案”。
然而,值得提醒的是,这个“大学生村官的角色”意识要有,但不能沉迷于其中,而忽视了题干中设定的角色。
比如第二题,是道综合分析题。某地发展“农家乐”旅游休闲项目,准备建若干个点,一时间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引发争议,你怎么看?为什么这么看?这个“某地”,没有说是“某村”,你可以看作是“某县”,或“某乡镇”。如果把思维限制到“某村”,从一个大学生村官的角度去思考,就是自缚手脚了,不利于你全面、客观、辨证地分析这种现象。
还有一道题,是省里树立的一个乡村教师典型,你作为县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如何在本县组织开展这项学习活动?考察的是组织协调能力。有的考生还是说,将在“村里”怎么怎么做,这就离题了。请注意,答这道题时,你的身份就不是大学生村官,而是“县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既然是“宣传部的”,对全县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有指导的职能,你也不能拘限于在本单位组织一次学习报告会或讨论会了。
我发现公务员面试也好,大学生村官面试也好,很多题目,都设定了角色。顺应角色去思考并组织语言,会有利于答题。角色错位了,有可能会南辕北辙,你答得越多,就偏得越远。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