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主考官手记》
第7节

作者: 博雅白马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7-24 10:23:25
  网友提醒前面发掉了一篇,今天补起来:
  主考官手记14:结构化面试的死穴
  公务员面试方法,大体上有结构化面试、实践操作、无领导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几种类型,结构化面试是最常见的一种。
  结构化面试又称标准化面试。这种面试,所涉及的内容、试题评分标准、评分方法、分数使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的、结构化的操作模式。确实是相当的标准化。
  你看,相同的流程,相同的题目,相同的答题时间,相同的评委构成,相同的评分标准,等等。够科学够公正的吧。
  结构化面试过程中,主考官会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发问,除了事先制定好的题目之外不会对考生进行现场提问。如果程序上没规定,主考官现场发问就算违规。如果考官真的临场发挥,忍不住问了个性化的问题,有人就会质疑他没有一致同仁。
  这几场考试,我惟一可以自作主张的是,看到前面答题时间用得太少的考生,补充问一句:“对前面的答问,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记得我一共问过3名考生。可惜,他们顿了顿,作了惊人一致的回答:“没有”。没有话说的考生,即便你给机会,他依然会沉默。这个环节的设置,简直是多余的。
  这样的面试,主考官真是没有任何更多发挥的空间。而考生,却有不小的“发挥”空间。
  很多单位的面试有“自我介绍”的环节,这种设计不错,毕竟考官要初步了解考生。考生们似乎对此相当熟悉了。我组织过的考试,经常有这样的考生,主考官还没开口,他就滔滔不绝地作自我介绍了。当然,他也会懂基本的规矩,不透露姓名和考号。
  但是,考生介绍的全部是真实的吗?考官能够通过自我介绍全面了解这个人吗?没办法全面了解的。而且,程序上又规定,你不能追问,不能针对性地提问。如果他编造一段经历,粉饰自己的作为,隐藏自己的缺点,就算你发现了,你也没有权力现场揭穿他。因为,程序规定了,你必须对他的背景一无所知。呵呵,这只是极端的推断。我们相信绝大多数考生还是诚实的不会说谎哈。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在想,这种形式,对于非名牌高校的考生,未偿不是一种相对优势。你想想,如果以投简历的形式求职,在同等条件下,一个是名牌高校,一个是三本高校,老板大多会看中好一点的学校。而在公务员面试这个竞技场上,你的私人信息是隐藏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表达能力,足够的自信,一个三本的学生,完全可以把自己当作名牌高校学生来现场表演。

  找准了结构化面试的死穴,你可能更有利于从容应对了。亲们,说了这么多,你听明白其中的玄机了吗?
  合理利用游戏规则获胜,不失为聪明人。
  日期:2013-07-25 17:40:38
  主考官手记17:答题切忌模式化
  每年公务员考试的时节,一些培训机构也忙得不亦乐乎。什么“真题”、“包过”等广告满天飞。我一度认为,这些培训机构与公务员管理部门可能有“猫腻”。但通过这几次主考官的经历,我的看法有点改变。

  每次面试的头一天晚上,都要开一次考官工作会议,主要讲一些面试及评分的注意事项。主讲者一般是当地人事局分管副局长或公务员局局长。其他的要求我就不说了,值得关注的是,三地都提到,“对参加培训机构训练的模式化答题,建议考官给低分”。
  比如这次大学生村官面试,考官面前的答题要点最后有一段话是这样的:“考官评分时要注意观察、鉴别考生回答内容的真实性和针对性,对于不紧扣面试题要求或不结合具体情景的空话、套话及其他模式化回答,建议评分时降低等级。”
  参加这几次面试后,我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他们,不是一伙的。”当然,这些个培训机构,在体制内是否有“内线”,是否有其他“关联”,我就不得而知了。我所表达的,仅仅是自己的观察与思考。
  什么样的答题算得上“模式化”?这个还真不好直接界定。新考官往往要陌生一些。对于老考官来说,一些模式化的回答是明显可以听出来的,举几个例子吧:

  比如,如何做好领导交给你的一项工作?这种题型比较普遍。受过培训的考生会说:“这是领导对我的信任,我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次锻炼和提升的机会,一定要努力做好……”其实,绝大多数工作是例行的工作,领导安排你做,都是职责所在,不存在信任不信任的问题,你何必说得这么神圣呢?
  还有些是礼仪语言或衔接语言方面的,比如:一进门,带着职业微笑,双手叠放在腹部,双肘分开,深深地一鞠躬,深情地说:各位考官,各位工作人员,上午好,你们辛苦了!对于这一点,我的意见是,基本的礼仪不能不讲,却也不必太过拘礼。上前鞠个躬,道一声:“各位考官好。”就行了。至于“辛苦了”,就免了罢。“工作人员好”,也免了吧,说句自私点的话,他们又不是评分者,何必多此一举呢?呵呵,作为主考官这样说话,有点不妥哈。

  还有一种模式,就是主考官念完一道题,示意考生可以回答,考生面带微笑说:“考生现在开始思考!”“考生思考完毕,现在开始答题!”老实说,对这种模式化,我本人并不反感。答题前提示一下,也无不可。但这种语言,很容易曝露你的“模式化”,如果有考官听从了组织者的前番“建议”,有可能会吃点小亏哦。
  离场的时候,有的考生也是深深鞠一躬,大声说:“各位考官辛苦了!”坦率地说,这个,不会给你增分的。因为按一般的评分习惯,当你最后一题“回答完毕”的时候,考官的评分已经确定了。所以说,你的“辛苦”可能是白费,倒是又给人留下“模式化”的影子。我的建议是,起身后,礼节性地轻轻鞠个躬,然后转身离场,就行了。
  当然,还有其他类型的模式化,都留下了上过培训班的痕迹。比如,不管什么事,都要说“做好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比如说,也不分什么题目类型,答完后都要“写总结”;本来不属于应急类型的工作,也要拿“应急预案”;等等。
  说句客观一点的话,某些培训班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起一些作用的。但即使上这样的班,也要活学活用。学活了,用活了,你才能做到“手中无刀,心中有刀”,才能做到“无剑胜有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