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是一位认真勤学的人。在他的《几暇格物编》中,记载了一则他所做的关于声音传播距离的实验,题目 是“雷声不过百里”。他说:“朕以算法较之,雷声不能出百里。其算法:依黄钟准尺寸,定一秒之重线,或长或短,或重或轻,皆有一定之加减。先试之铳炮之 属,烟起即响,其声益远益迟。得准比例,而后算雷炮之远近,即得矣。朕每测量,过百里虽有电而声不至,方知雷声之远近也。朕为河工,至天津驻跸,芦沟桥八 旗放炮,时值西北风,炮声似觉不远,大约将二百里。以此度之,大炮之响比雷尚远,无疑也。”
―――-把康熙这文言论文翻译一下是这样的,他用了个记时工具:“黄钟”,应该是一个西洋钟吧,这种有个秒摆(每摆动一次是一秒)。先用铳炮(火绳枪的东方名字)做试验,火药爆炸时发出烟,一看见这烟开始计时,听到声音计时停止,根据铳炮和观测者之间的距离除以时间就可以得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光每秒跑30万公里,光从铳炮到人眼耗费的时间忽略不计)。然后再用同样方法多次观察闪电和雷鸣,如果闪电雷鸣的源头离我们近,我们能看到闪电听到雷声,如果远,我们就只能看见闪电而听不到雷声了(雷声通过较远的距离传播,衰耗到人耳已经不能被识别了)。这样根据以前算出的声速乘以时间就得到了雷声最远的距离―――不出百里。(后来他又对大炮声做了一些计算和比较)。回过头来,我们是想知道鼓声最远能传多远,云层里正负电离子的猛烈碰撞而产生的雷声的音源,其强度一定比鼓声的强度大,但是大多少喃?无从比较。
我们知道鼓在古代是作为战场指挥用和祭祀用,后来又作城市报时和娱乐用途。皮鼓是最典型最古老的鼓,一般是用整张兽皮(最常用是牛皮)蒙制,要想鼓声强传得远,在同样工艺条件下,一般就得加大鼓面的直径,而鼓的直径又受限于整张兽皮的大小。
国内有据可查的鼓声传播距离有下面这些:
1. 清代庙里的鼓―――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古村坪村二组的龙骨石山颠有座盘古庙,据清同治三年(1864)《东湖县志》载,庙内观音殿有一个两人合抱的大皮鼓,用木棒擂击,隆隆鼓声可传四、五公里远
2. 2008年造的“丹阳第一大鼓”―――鼓面直径达1.7米,高约1米,重达100多公斤, 大鼓正反两个鼓面用了两整张牛皮,由山东著名的制鼓高手耗时两个月制作而成,鼓声最远能传3公里,
3. 古代城市里的鼓―――每个城市都会设置钟楼鼓楼,钟鼓的声音必须要覆盖整个城市。因为,除了市民官府的作息要参照钟鼓报时外,更重要的是各城门要靠钟鼓报时来严格开闭。一般钟鼓楼都设在城市中心,这样我们取城市的对角半径就能知道鼓声能传递的距离。我们找最大的城市得到最大的城市的半径,就可以用来参考最远的鼓声传播距离。
京城是最大的城,让我们考查清代北京城的大小布局。北京城很有特色。她的南北轴线,南端自永定门起, 北端至鼓楼、钟楼北面的安定门和德胜门中间的位置,全长8.56公里。她的东西最宽处,以外城广安门到广渠门测量,长8.2公里。北京城布局很特殊,她的钟鼓楼不在城中心而在城北,不管怎样布局,按照所有城门必须听到鼓声的原则, 那么我们以鼓楼到城市西南角或东南角为鼓声最远距离,也就是鼓楼到左安门或右安门的距离来作为北京城鼓声的最远距离,实测鼓楼到左安门8.7公里,到右安门8.8公里
解读山海经的钥匙---第二话,度量衡
国外的鼓声传播范围的记录:
1. 在西非,有一种叫做“传话鼓”的鼓在近代还在使用,这种鼓相当于现在的无线电,用于远距离的通讯,据记载,在清晨、傍晚比较安静的时刻,鼓声可以传到15公里以外。
2.墨西哥是一个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民族。据说,当地的鼓声可以传到十公里以外。
但是国外的记录都不大确切,只能稍稍参考。我们还是以清代北京城的鼓声传播距离8.8公里来取信,我们就用这个来计算。要知道几千年来皮鼓的制作工艺并没有太大变化。《山海经》的鼓声能传五百里的最高记录约等于清代北京城的鼓声传播距离8.8公里,好了,8.8公里除以500里, 结论―――《山海经》一里约等于现代17.6米。
按照这个结论,“禹曰: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
我们换算,天地东西大约有492.8公里,南北大约457.6公里,这就是《山海经》描述的多山环境国家的大致疆域大小。
4.3 这里顺便提一下,云南测绘局的扶永发老师的《神州的发现》一书认为,《山海经》记述的是云南西部东经101度以西,北纬23度以北纵谷地区的地理,书中的古昆仑山即今云南纳溪河和毗雄河—— 苴力河以西、云县县城以北、高黎贡山以东、金沙江以南横断山脉地区。作者还利用地图比例,换算出《山海经》里距为今日华里的3.3%左右,即《山海经》一里约等于现代16.5米。关于扶老师的这些地域研究测绘结论,我们在下一章,《山海经》的地理历史分析里面详细讨论。
4.4“里”字的来源? 《说文解字》说是“居也从田从土”,认为和居住的里,田土相关,但是查“里”字的金文写法,似乎是土里长出的东西,或者像安置在地上的东西,想不明白。也许以后可以有比较合理的解释
California Coastal Redwood
日期:2010-06-18 17:13:24
第二章. 《山海经》所记录的地理历史范围的分析,困惑我们最多的是《山海经》的地域问题,这个问题不弄清楚的话,那我国的文明起源史还是像现在一样――― 一团混乱。
1. 《山海经》所记录的历史范围―――约公元前2000年
《山海经》记录了从黄帝打败炎帝蚩尤之后,黄帝的嫡系子孙取得政权,排斥打压炎帝嫡系。建立国家雏形,国家的王位,先在黄帝嫡系各分支之间交叉传位,历尧舜禹,而后禹的儿子启独霸王位,开创子子相传的制度,开启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封建朝代―――夏。对这段历史范围,后来研究者历来分歧不大。我们这里要做的是以公历定位这段历史范围。
2000年11月9日我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夏商周年表》定夏朝约开始于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都到殷约在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武王伐纣之年)定为前1046年。虽然这一工程基本没有任何实质成果―――没有找到夏和夏以前的城址。但是这一年代结论大体沿袭能和殷商甲骨记录互相印证的《竹书纪年》,比较合理,我们采用。那么我们的《山海经》大约记录的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们中华民族国家文明的开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