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山海经的钥匙》
第9节

作者: 小砚的白玉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插图,秦俑(可怜的灰俑和生动的彩俑)
  2.3灿烂的滇文化和扶永发老师的云南说
  2.3.1 灿烂的滇文化
  滇文化是指战国中后期至西汉末,以从滇池到玉溪境内三湖(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之间的狭长地带为中心的一个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
  她是遗失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无与伦比的璀璨明珠。我为什么这样高地评价她,听我细细讲来。

  兵马俑大家都知道吧?我是18岁的时候去西安旅游参观了兵马俑,看到兵马坑的时候啥心情?――――不是震惊,是失望。就这么个带顶棚的几百上千平方米的大坑(后来查了资料一号坑是1万多平米,二号坑是6千多平米,三号坑是5百多平米)里面站几百个土不拉及的陶俑,这就世界第八大奇迹了?这陶俑就个个都国宝了?就收这么贵的门票了?后来长大了,学了历史,才慢慢理解兵马俑的重要性在哪里。 在兵马俑被发掘之前,我们对秦的了解―――除了残留下来的秦长城和大量的秦半两钱,其他就是文字记载,有各种著述和民间故事都详细的记录了秦朝,我们知道她是虎狼之国,用武力灭了六国,使中国结束了封建割据时代,进入中央集权时代,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焚了书坑了儒,出了孟姜女,出了赵高,只传到二世就亡了……但是文字的东西有个缺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两千年下来,难免就偏差越来越大。我们一直强调实物的重要性,如果要想真实地反映历史上的秦帝国,那就得靠当时的人和物品。遗憾的是,因为当年长生不老药没炼成 ( 分管这项工作的领导卷起细软和三千童男童女跑到国外享乐去了,直接导致秦始皇郁闷地被夹在臭鲍鱼当中归葬长安,这事牵涉到大和地方倭奴国的起源,也是我一直在关注学习的地方,以后有机会另文细述),我们没法指望能有秦代的人活到今天,在秦兵马俑被发现以前,我们只有零散的物品来零散地揭露一些历史真相。(比如说秦的青铜兵器,各地都有零星出土,出土的秦兵器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几何造型尺寸相当规范,以青铜弩机为例,秦的弩机零件几乎完全可以互换使用,而其他国家的兵器远远不能达到这一规范水平。这说明什么喃?标准件的生产是现代工业的标志之一,它说明秦帝国的管理能力,大规模生产能力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也就是说秦帝国的生产力已经超过六国,秦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并不是单纯依靠我们以前认为的凶残杀戮,而是国家生产力管理能力上的优势决定了战场上的优势。)而秦兵马俑就像给我们一下子带来了几千个活着的秦朝的人一样。要知道,每一个刚被发掘出来的秦俑是完全栩栩如生的,脸上是肉色涂料,胡须头发是黑色,盔甲片有盔甲片的颜色,连缀甲片的扁丝带多为大红色,头巾和围巾是鲜艳的色彩,盔甲内的衬领,棉袍,裤子,束绦,鞋子都施有不同色彩的涂料,完全就像个活生生的人。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手段来保护,大量的彩绘俑一出土彩绘部分就风化剥落了,变成了我们看到的灰陶俑。所以目前最好的保护手段是埋在地下不清理。等到有一天我们真正掌握了保存方法(其实应该也不难,一出来赶快喷点透明漆就行,不过我没大量反复长期实践过,当我胡说吧。),那这些个俑也许让一个不懂历史的小孩也会觉得震撼。另外,兵马俑本身还有个缺陷,他只能反映军队和战阵,对其他秦代生活场景没有揭示。

  插图,秦俑(可怜的灰俑和生动的彩俑)
  回到我们的正题―――滇文化,我最初是被滇文化青铜兵器和铁兵器,滇文化玛瑙和松石吸引而关注这个文化的,后来才发现,早先关注的各种各样造型奇特,而且大量引入动物或人形装饰的青铜兵器;各种小巧美丽的玛瑙松石珠子和钮扣(小小松石钮扣也有大量非常精美生动的动物造型),只是滇文化的冰山一角。滇文化的青铜腰扣(5~8厘米大小的方的或园的小小青铜器,类似现在的皮带扣),就塑造了牛虎互搏场面,打猎场面,演乐场面……场面之生动,无与伦比。再往后,才知道这腰扣塑造的场面算不了什么,最了不起的是滇文化贮贝器(也有的文献称为储贝器,不过“贮”字更能生动地表达内容,这些器物出土的时候里面大多装满了宝贝,所以命名为贮贝器)上塑造的场面,恢宏生动,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塑像的最高峰(三星堆出土的庄严祭祀人神像是另一高峰,除此之外,纵观国内青铜文明遗存,没有其他的青铜文明能望其项背,商周的青铜祭祀礼器多是浅浮雕,而且造型已经相当抽象了)。青铜贮贝器简单地说就是存钱罐,只不过它里面装的是宝贝(作为货币的一种海贝),而且是只有大贵族才用得起的存钱罐。滇文化青铜贮贝器上的塑像多辄上百人,少辄几个动物,不论多少,都生动的展示了了各种各样的自然社会场景―――集市,进贡,杀人祭祀,战场(活生生,动态的战场杀戮,我们仿佛能听到人马的喧嚣声,割人头时的怒吼声,垂死人绝望的叹息声, 静态的秦兵马俑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会议,纺织生产,狩猎,歌舞,斗牛娱乐,牛虎豹蛇相斗……

  语言描述在此多余,让我们直接来看图片,我们的口号是―――实物永远高于文字
  1.  贵妇出巡集市场面――鼓型青铜贮贝器

  此贮贝器1992年出土于云南江川李家山69号墓(滇文化大型墓葬中已知的唯一的女性(两女)合葬墓),器盖正中立有一祭祀柱,表示这里是一个文明区域的中心。周围雕铸有35个人物(其中二人骑马)。其中一由四人肩抬的肩舆,内中坐一 通体鎏金的女性贵族,一人在其侧面双手为其执华盖,另有两个骑马的武士、还有身背袋者、肩扛木耜(音sì,最早的农具)者,有手挎提篮者,展示布帛者,或站或行,或蹲或坐,有手执酒壶,饮得酩酊大醉即将跌倒者;有头 顶薪者;有身材高大、高鼻深目、身着紧身衣裤、腰佩长剑、脚蹬长靴作者,等等。个个形象生动传神,这一切不就是古滇国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吗?

  注:此贮贝器在很多文献中被叫做“播种场面贮贝器”,原因是好像内中有两三人在播种,这名字太不准确。
  日期:2010-08-19 22:45:01
  2. 纺织场面青铜贮贝器―――看两件典型器
  以上鼓型纺织场面贮贝器1955年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1号墓,上铸18个人物,除纺织者外,还有人向女贵族(此人物照例通体鎏金,但鎏金大部脱落了)献上物品的人,有人给女贵族撑着华盖(但是华盖遗失,仅剩支撑的姿势),除人物外地上还有一鸡一狗在跑,生活气息浓厚。这也许是我国最原始的生产管理场景。

  以上桶型纺织场面贮贝器1992年出土于云南江川李家山69号墓,整件器物呈桶型、束腰,器身和器盖雕铸两对称的老虎作耳。器盖之上采用 圆雕手法铸有10人(皆为女性),组成整个纺织的场面。场面正中,一女贵族通体鎏金跽坐于一铜鼓之上,有人手持食盒跪侍其左侧、有人跪其后为其撑着华盖、另一人跪其前方,似正挨训斥和责骂;另外六人,两人作绕线状,其余的正忙于穿梭、打 纬。这是典型的腰机纺织的各道工序及操作过程的生动再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