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坐法(很多文献踞跽不分):
有身份的人是跽(ji)坐――两膝着地,两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后跟上,两手放在膝盖处
而身份低微的工人是踞(ju)坐――臀部贴地,两腿张开,平放而直伸,将腿当成工作台。刘邦就曾多次边踞床洗脚边接见宾客,观察来人对于这种傲慢的接见方式的反应,似乎成了刘邦快速面试招聘人员的法宝。
日期:2010-08-19 22:52:03
3. 诅盟场面青铜贮贝器
以上虎耳细腰桶型贮贝器1956年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12号墓,雕铸人物残存127人,是目前出土贮贝器中人物最多的一件。场景中央是一干栏式房屋,楼上一大号人物显然是主持会议活动的最高领导,除其他与会者外,楼上还放置了16面铜鼓。在最高领导的左手侧楼下,地上置一大鼎,上横放一大勺,鼎前卧一被宰的牛,还有一人正要杀羊。最高领导右手侧楼下,置一大镬,一匹马系于旁,有妇女在喂猪,有人操蛇,有一虎一豹系在桩上,有狗有鸡。在领导正对的楼下,有人正在演奏乐器。最高领导背后楼下又是另一番场面,两大铜鼓分置两边。中间有一祭祀柱,有蛇盘在上面还正在吞噬一人,另一碑桩行刑柱上绑有一人,这堆里其他人物要么参与行刑要么围观。这是个典型的重大会议祭祀场面,这一场面被考古学家根据《华阳国志.南中志》命名为“诅盟场面”。
附:鼎和镬(huo)的区别,鼎有足,镬无足需要借助另外的支架架设。
注:有文献称主持会议者是女性,但发型显然不是某些文献所称的“银锭髻”(“银锭髻”啥样?回头看看纺织贮贝器上的女贵族就清楚了),我偏向同意另一些称其为男性的文献。
这篇文字里所有滇文化器物的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发布和翻拍出版物,初步整理的时候原以为上面这张图片也属于同一个诅盟贮贝器。中心房屋,楼上的16面小铜鼓,楼下两面大铜鼓,密密麻麻的人,但是,慢着,楼下那匹马的位置怎么变成了一口大鼎,祭祀柱的布局也不一致,就像第一个诅盟贮贝器的反转片。这图片来源于网上“河南博物院《国家宝藏》特展”报道,夹杂在上一个贮贝器的介绍中。除此外,搜遍手中资料查不到进一步线索,从器物的锈色看,不是假造,应该是表现同一场景题材的另一个器物。希望读到文章的同学能给我提供关于此器的详细来源资料。
又细细比较了大铜鼓鼓面上的铜锈,发现―――以上是一个贮贝器,色差应该是拍片光线所导致。估计后面这张是宣传资料上用的胶片用反了。
4. 杀人祭祀场面青铜贮贝器
以上鼓型贮贝器1955年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1号墓,上有41个人物,大铜鼓,蛇缠祭祀柱,绑人行刑柱场景均与诅盟贮贝器相似,只是没有房屋会议人员。被行刑者除已绑到柱上的,还有反缚而跪一人,左脚被锁挣扎一人,脚手皆被缚拽于地一人,负婴而跪一人。除此外,行刑,围观,集市,过路之人各忙各的。
日期:2010-08-19 22:57:01
5, 战争场面青铜贮贝器
以上异(洗)型贮贝器(器身太残,这里只有盖的照片)1956年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13号墓,画面正中,主将通体鎏金,戴盔披甲,左手控缰,右手持矛,一人在其右前方,被其刺得仰身倒地。马颈部还悬挂一人头。其余人等环绕在这一人物周围,有奔跑进攻的,有慌忙逃窜的,有持盾退缩防御的,有已被砍去头颅的尸首,有一完整甲被弃置一边,有一人方扑到在地,被身后另一人脚踏其背,挣扎不得,身后者左手抓住地上人的辫子,右手正持矛类武器正要刺穿他的心窝……人马的喧嚣声,割人头时的怒吼声,垂死人绝望的叹息声, 在这几千年后的静夜里,仍然充斥在我耳中,让我又有了操刀起舞的冲动。
以上为遣送战利品扣饰(可以暂时简单地理解为大大的衣服扣子,详细解释在后面文字里),战争的目的在于争夺资源,此扣饰通体鎏金,一前一后俩戴盔披甲战士之间正是战利品―――牛羊妇孺。后一战士腿上还挂了个人头,前以武士右手 戴着“有领玉璧”。
注:后面那个战士手持靠在肩膀上的可不是镰刀,而是最古老的武器――“斤”(很多博物馆不明白它是什么,而把它叫做“啄”)
日期:2010-08-19 22:59:42
6.进贡场面贮贝器
以上叠鼓型(两铜鼓重叠改制)贮贝器1956年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13号墓,上塑造人物牛马等21个形象,根据人物牛马的布局关系,人物的不同穿戴,发型,配刀剑等特征,大致将人物分为7组,估计来自7个不同的部族,每组人物前面为穿戴整齐,配刀剑的首领,后为牵引背负贡物的奴隶或随从。上面第二图是第一组人物,让我们引用别人的文字描述来细细看看―――“第一组四人,前二人均挽长髻直贴于脑后,顶髻上以叠带为饰,并以窄带系于颌下。第一人短须,着短衣长裤,左腰配剑,右手执杖;第二人长须过腹,服饰如前,也配剑拄杖;第三人短须,发式同前,唯发顶无带饰,不佩剑,背负一筐,并以带承于额际,此人的地位,低于前二人,应为随从之类;第四人挽尖长型髻于脑后,无发饰,裸体,仅以宽带系于胯下,跣足,左悬布袋以带负于右肩,左手执鞭,右手牵牛,此人似为牧奴。”
注:第一组人物前二位的佩刀太有特色,多唠叨两句。有明显弧度(虽然不知道是内弧还是外弧),意味着这是刀而非剑。长柄意味着是双手刀,刀身很长,这种长刀在滇文化出土器物里是见不到的。肩带斜跨的佩戴方式是中原文明从春秋战国到两汉都见不到的,倒是和今天的西南少数民族如傣族长刀佩戴很相似。滇文化是从春秋战国到两汉的一个青铜文明,从这种长刀里面看不到青铜的影子,倒是有钢铁刀剑的影子,奇怪,真奇怪,这是个什么样的部族,还要向滇国进贡?
日期:2010-08-19 23:05:03
7. 狩猎场面贮贝器和腰扣
大量的滇文化青铜器展现狩猎场面,那是由于渔猎仍然是当时很重要的食物来源,所有的狩猎场面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1.贵族骑马,悠哉游哉猎鹿,没人任何危险,完全是一种高雅的娱乐
2.普通猎人狩猎,对象为虎,豹,野猪,野牛,基本要出动很多人,而且代价很大,这类狩猎场景里常见的是一人被虎豹所噬,其他人乘机扑在虎豹身后侧面将猎物牢牢抱住,即便是猎牛,也常付出一人被牛角刺穿倒挂在牛角上的代价。
以上叠鼓型(两铜鼓重叠改制)贮贝器1996年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71号墓,我本想找一张能详细展现贮贝器盖上狩猎场景的照片,但是遍寻网络不获,观看了“国宝档案――狩猎场面贮贝器”的视频,原想在里面截取一张照片,结果这个17分钟的节目看了让人很生气,里边居然没有一段清晰的贮贝器照片不说,其他文字讲述配图完全是胡说八道,潦潦草草。不多说了,回到贮贝器本身,这个狩猎场面包含了两骑手,一徒步猎人,两头被猎的鹿,两条帮忙的猎犬,地上还有惊惶失措的一只兔子一只狐狸。其中一骑手通体鎏金(估计是滇王或大贵族),执矛刺鹿的右手上照例戴了个“有领玉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