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凤和鸣》
第14节

作者: 稻穗麥穗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4-17 14:55:25
  ***** 往事如烟 (2)*****
  “唉!”睡在徐老师脚头的老柳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醒的。徐老师没搭丈夫的茬,她麻利地坐起,穿上衣服下了地。从水缸里舀了半瓢冷水倒进脸盆,然后从暖水瓶里倒了点儿热水兑上,洗了一把把脸。抠出一团百雀羚护肤脂,对着镜子仔细地把手和脸涂抹均匀。然后,摘下挂在墙上的篮子。
  “今天不逢集,供销社又不杀猪,恁早去干什么?”老柳披着棉袄,坐在床边,瓮声瓮气地发话了。
  “我去转转,看看有没有小鸡子鱼呀唔的,他们南方人,欢喜吃这个。”

  “切!来人那得熬猪肉!什么小鸡子鱼的,净是骨头,像个什么话!“
  老柳吧嗒着烟嘴,怪瞧不起老婆出的馊主意。
  “什么画?墙上挂!上回人黄老师请俺上她家,尝她做的鱼丸子汤,要多好吃有多好吃。”
  “吃鱼?那得使花椒大料熬。做汤?没听说过,瞎腥的。南蛮子,净出古怪。跟俺们此地人过不到一块。”
  “哪个跟你这老头子过?人家上海来的,又是大学生。我说老头子,俺春业这步棋卡在这块可是有几年了。这就是千载难逢的一个好机会,我跟你说。”
  “哼,**会!”老柳不屑地从鼻孔里喷出两股浓烟。“告你说,便宜就是当。上海人,全中国出了名的眼光高。背地里还不知道有什么古怪呢。要不,他大上海好好的一个大学生,会跑俺这穷乡僻壤来扒砂礓?你们女人家,不知道这里面的厉害。”
  徐老师明白,赶上丈夫出差,这次是自己一个人拿的主意。他这是在怪自己自作主张,一肚子的气,有事没事净找茬儿。她只好息事宁人地笑了笑,“公子要是没落难,小姐也就显不出重要了呢。”

  老柳却不接老婆递过来的橄榄枝,他伸出下嘴唇,不屑地说到:
  “就怕落难的时候当你是个宝,有朝一日出了头,连草你都不如呢。”
  一听这话,徐老师倒是有点迟疑,可转念一想,又如释重负地吁了一口气,“陈世美,王魁那样的到底没几个。他就不怕遗臭万年,给人编戏里骂上一千几百年?再说了,俺家闺女也不是一个大字不认的睁眼瞎,上哪块也不丢他人。”
  “嗯,你伸长了脖子等着吧。他出了头,你家闺女的骨头就该打鼓了。你没见那当右派的,摘了帽子还不是个摘帽右派!到哪块他也是个缩头乌龟。这有小二十年了吧,你说说,啥时候出头?”老柳把烟袋锅在鞋底上重重地磕了磕。
  “不中!我得找人上他们公社好好打听打听。城里这拨下放户,没有一个干净的。要不,放着城里的大米白面不吃 ,跑俺这块来啃山芋干子?”
  女人们关心的事向来跟男人不同。徐老师此刻惦记的只是午饭吃什么,才不会怠慢了她的客人,也就没有心思听老伴扯下去了。临出门时,她不放心地叮嘱道:
  “我去了啊。你也不要磨蹭了,赶紧起来收拾收拾。回头人来了,说话当心点。人大老远的,跑来给你家闺女做媒。看看你那张脸,跟抹了锅烟子似的。哪个借你大米还你黑豆了。”

  日期:2013-04-18 21:56:58
  ***** 往事如烟(3) *****
  因为是星期天,小学校静悄悄的。往常喧闹无比的大操场上,只有几个家住镇上的孩子,围在一起踢毽子。穿了一冬天的臃肿棉袄脱了下来,孩子们显得象小鹿一般活泼佻脱。一看见老师走过,他们纷纷停下来打招呼:
  “徐老师,上集去呀。”
  “哎,五兰子,你又偷偷踢毽子。回头你妈看见不打你?”
  “不碍事,俺妈上俺二姨家走亲戚去了。”
  孩子们见老师对他们的事情感兴趣,高兴得围上来七嘴八舌抢着说话。
  “徐老师,五兰子今天来邪劲,一口气踢了三百下。“
  “怪道你那鞋恁容易坏。你妈手再快,没有布票,怎弄?书红子,你家今天做豆腐没?“
  “今天不逢集,做不多点儿,自家吃。”
  “回头给老师家拿两块来。”
  “中,中。”
  “老师家今天来人哪?”
  “嗯那.”
  “可是柳老师的对象?”
  “多嘴的小鬼。哎哟,太阳都上树梢了。”
  徐老师笑眯眯的穿过空荡荡的大操场,上了西边的那条小路。顺着这条小路走不多远,就是集市了。
  这胜利公社从前叫做平安围子。可能是这个名字不够革命,就给改了。但是不少当地人还是习惯用老名字,逢五逢十赶集的老规矩依然照旧,只是从农历改成了阳历。
  所谓的集市,不过是通往县城的公路经过这个镇子的其中一段,农民们挑两筐自留地长的瓜菜,抱几只家养的鸡鸭,换点儿打油称盐的零花钱。这个镇子地处偏僻,即使是逢集,不到中午,也就散的七七八八了。本地人请客只看重猪肉。没菜,他们情愿削几个苹果,撒上点儿白糖,凑个碟子下酒。鸡鸭鱼的,有点儿上不得席面的意思。
  自打城里来了下放户,这个小小的集市一天天兴旺起来。不逢集也有些农民,提溜着老母鸡,小公鸡,十只八只鸡蛋鸭蛋来转悠。卖它块把两块钱,就能去供销社扯几尺布回家作件裤衩小褂子的穿穿。卖布票的人也因此慢慢地绝了迹。真的,每人一年只有一丈六尺布票,穿的戴的铺的盖的,从头到脚全靠这点儿布票,不是手头实在没钱,谁愿意卖这个宝贝?
  马路上稀稀拉拉地已经摆着几个摊子了。徐老师一眼就瞧见个卖芦花鸡的中年汉子。这只鸡的鸡冠虽然不是太红,细看眼睛倒是很明亮。她走上前,提起鸡腿,吹开鸡屁股周围的羽毛,看看它有没有拉稀,这是她的好朋友,黄美莺老师教给她的法子。那只鸡想必从来没有经过这么一手,吓得呱呱乱叫。细细检查完毕,看样子不像有什么问题。徐老师开始问价了。

  “这鸡怎买?”
  “一块钱一斤,四块钱,叫你拿走。你拎拎,至少有四斤二三两。就这么一只,我也懒带秤。”
  卖鸡的汉子穿一件蓝卡其布对襟棉袄,上面虽然打了不少补丁,补丁针脚均匀整齐,非常熨帖,看样子,家里有位贤内助。他见徐老师露出怀疑的神气,就指了指旁边的那个卖菜的说:“你不信呀,借这个大哥的秤使使。”
  “哟,猪肉才七毛钱一斤。这东西,去毛开膛的,还剩多少?怎卖恁贵?看那嗉子鼓的,不知你塞多少东西进去了,五毛一斤还差不多。”
  旁边那个卖韭菜的插了进来:
  “你那是老黄历了,大姨。从前那,两三毛一斤也没有人要。自南边小蛮子来了,他们什么东西不吃?螺蛳,小虾,青蛙,还有那个螃蟹,买起来,一坛子一坛子的。你说说,俺此地人哪吃这个?小孩捞去不都是喂鸭子?现在?这些都能卖钱,还抢不到呢?”
  “逢集才杀一口半口猪,公社干部一家称几斤还不够呢。轮到俺们不就剩点猪肠猪肺的了。那能上桌面?你能称到猪肉也不来跟我磨牙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