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最早一代特种兵回忆录》
第36节

作者: 金色蒲公英1942
收藏本书TXT下载
  “走马上任”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领一群青年工人平整土地、“白手起家”搞出一个露天球场。好在工厂里木材、钢管等应有尽有;木工、电焊工、油漆工等一呼百应,随叫随到。不到一个星期,露天球场就大功告成了。接下来,就是物色人选。打篮球其实就是玩,是按照打篮球的规矩玩。年轻人当然是乐此不疲、争先恐后了。但要真正玩得出成绩的,或者具有这方面潜质的,却并不多。我只能建议工厂领导先组织车间之间的友谊赛,在比赛中选拔人才、组织球队。一个工厂的业余球队,作为队长兼教练,我把训练时间安排在上班前和下班后,要求队员在上班前提前一点来,下班后推迟一点回。由于教得用心,队员又练得刻苦,当年就在县属企业篮球联赛中夺得季军,全厂上下都很振奋。

  在这期间,有个远亲暗示我:“学好车、钳、铇,企业争着要。借这个机会在厂里学门手艺,掌握点生产技能,就不愁没有饭吃。”经他一指点,我在管好后勤,带好球队的同时,如饥似渴地学习起机械加工方面的专业技能来。有个老师傅对我说:“车工,开头比较难学,但容易达到较高境界;钳工则相反,开头比较容易学,达到较高境界却很难。”我选择了开头比较难学,却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境界的车工。我借来一本“车工工艺学”,先似懂非懂地通读了二遍。然后结合车间里正在加工的机械零件,重点阅读工艺学中的有关章节,利用夜班到机床上去实习,帮助车工干活。因为篮球队的组成人员中,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工种,所以,我随时都可以找到实习的岗位。

  二年后,工厂规模扩大,金工车间盖了新车间,添了新设备。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我的报名单引起工厂领导极大的关注。经过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轮考试,我不仅成了车床上的一名熟练工,还担任了金工车间车工二班的班长。
  这一年的下半年,村里组建毛巾厂,只要自带生产设备,就可以成为生产员工。我与荷芬商量之后,买了一台蝴蝶牌缝纫机,荷芬也成了村属工厂的员工。那个年代,实行大寨式分配制度,我在县属工厂的工资和荷芬在村属工厂的工资都必须转给生产队。生产队根据我们在工厂的出勤天数折算成生产队参加农业劳动的天数,记给相对应的劳动工分,参加生产队的年终分配。因此,我们俩都到工厂去上班,只是多了一些挣工分的机会,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窘境。

  在一九七一年三月和一九七四年十一月,荷芬先后生下两个儿子。为我带来了希望,为我预示着明天。两个孩子,天资聪颖,活泼可爱,给家里增添了无尽欢乐。
  多两张小嘴巴吃饭,当然也会多一份艰辛,但与沉甸甸的、实实在在的欢乐相比,那份艰辛就显的微不足道了。记得在老二出生后的一九七五年,在生产队的年终分配方案上,我与荷芬两个人的全年工分,扣除已经预分的粮食、柴草之后,只剩下二元二角三分(总分账为负数)。对我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字里行间夹带着多少忧愁!但是,这种忧愁,还是被孩子降生的喜气冲得烟消云散了。

日期:2012-08-25 20:27:23

  那段时光,若想改善一下生活条件,唯一的办法就是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劳动。
  在我们那批同龄人中间,荷芬的勤劳是出了名的。她除了正常的田间劳动并且在田间劳动时一如既往地用她的超额部分弥补我的不足,弥补我的无能之外,休工后,还要割草喂猪。她埋头割草,常常忘了时间。等到把草集中在一起时,发现已有小山似的一堆,再也拿不动了。我经常接到她捎来的口信,要我带着什么工具,赶到某某地方去把草运回来;一听说哪里有绣花、缝纫类的活计,不管单价压得多么低,无论工期排得多么紧,她总不忍错过。常常夜以继日,通宵达旦。有时真的累垮了,住进了医院,护士拔掉吊针以后,她也很少回家休息,总是直接从医院去了车间或田头。

  在我们那批同龄人中间,荷芬的能干也是出了名的。担水浇地、锄田插秧,无所不能;缝纫绣花、纳鞋制衣,样样精通。闲暇时,陪她逛商场,她在服装柜台前逗留的时间最长。看到喜欢的、款式新颖的时装,总是翻来覆去,要细看许多遍,直到把裁剪方式和缝制工艺都搞清楚了,才装作依依不舍的样子离开。转向布料柜台,剪下同样的衣料,回家三下五去二,按自己的体形裁起来。不出三天,流行时装就穿在身上了,大方得体,令乡亲们赞不绝口。好不容易去一趟杭州,在丝绸市场转了半天,没有买下一件成品衣服,而是买了七、八段丝绸零头布。回来亲手缝制成色彩有别、式样各异的夏装。当年夏天,一天变一种款式,一天换一种颜色,真是羡煞了村上的众姐妹!

  时光匆匆,岁月无痕。在离开空降兵部队的头十年,我生活的主旋律就是没日没夜的劳动、就是在繁重的劳动中苦苦挣扎。任凭我们夫妻俩如何努力,“贫穷”二个字一直紧贴着我们,如影随形,怎么也摆脱不掉。然而,生活越困难,我们越是时时刻刻想着对方,越是把对方看得比自己还重!双方都能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温暖!“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或许,幸福在本质上本来就不是拥有得多、而是计较得少的缘故吧,在这十多年的贫困之中,我们仍然感到十分甜美。

  我和荷芬三十六年的夫妻生活,让我感觉到:“成功”,未必就是封官晋爵。“成功”,也不一定要坐拥万贯家财。能够经营好一个和和睦睦的家庭、能够过上平平淡淡的生活,也何尝不是“成功”!
  在这里,我倒要告诉大家:夫妻之间,只有彼此都把对方“捂牢”在自己心上了,才称得上是“甜蜜”的夫妻。生活中,也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很多宝贵的东西、美好的东西,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从本质上说,有爱的地方,就是天堂。有爱的地方,才是天堂!
  (第十章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