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航向——大宋崇宁三年》
第8节作者:
草根读史1 日期:2013-05-28 18:00:10
(更新)
二、道君皇帝宋徽宗
大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这一年,宋徽宗赵佶二十三岁。
二十三岁,这是个让人羡慕的年龄。“就象花儿开在春风里”,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正是少年儿童向往,白发老人回味的年龄。
二十三岁,对于现代人来说,正是学业有所成,即将(或刚刚)离开学校,开始走上社会的年龄。“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美好的人生画卷,才刚刚开始展开,壮丽的人生事业,才刚刚开始迈步。
二十三岁,对于古代人来说,也是刚过“及冠”的年龄。“及冠时即更易”,这是古人庄严的人生仪式。它表示一个人已经长大成人,得到了社会的接纳和认同,开始为家族和社会事业,继往开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义务。
二十三岁的宋徽宗赵佶,已经远远地,把同时代的同龄人甩在了身后。甚至也可以说,他也将现时代的同龄人,都已经超越。二十三岁的宋徽宗赵佶,不但事业有成,重任在肩,已经是大宋帝国名誉上的“皇帝”,而且事实上,他也将帝国的权柄,牢牢地掌控在了自己手中。更让人羡慕的是,就算是贵为皇帝也有可能实现不了的,是他的元配显恭皇后,已为他生下了长子赵桓和二女赵金奴。年仅二十三岁的宋徽宗,此时已经是六个儿子的父亲。事业、家庭、权力、金钱、美女,多少人倾情向往、梦中都在祈盼的美事,宋徽宗赵佶一个不拉地,统统将它们揽在了怀中。
这么多的人生乐事,全落在了一个人身上。如果遇到的,是后来的清人金圣叹,也许是又要发一番感慨,大呼“岂不快哉”!
崇宁三年的宋徽宗赵佶,有没有大呼快哉,历史不能穿越,我们自然是不得而知。然而,宋徽宗赵佶“天命所归”,成为“九五之尊”的大宋帝国的皇帝,却是一路走来,并不是那么的必然。
宋徽宗赵佶是宋神宗赵顼的第十一子。皇帝的血脉,帝国的贵胄,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然而,赵佶的生身之母陈氏,是宋神宗赵顼的御侍,因而在他呱呱坠地的一瞬间,就已经烙上了庶子的身份。上有长兄,又是庶子的身份,“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有帝国的宗法制度在,赵佶看起来,离皇帝的宝座是那么的近,可事实上,却显然是那么的远。实际上,宋神宗在临终之际,也是将他的皇位传给了太子赵煦(原名赵佣)。尽管赵煦的生母是朱德妃,同样也是庶子的身份。
如果不出意外,宋哲宗赵煦会把他的皇位,传给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又会继续传给自己的儿子。子子孙孙,父终子及,过不了几代,端王赵佶亲王的一脉,便会渐渐地旁落,成为宗室的远支。赵宋皇帝的宝座,也终将离他们渐行渐远。
然而,人生的充满魅力之处,就是总会充满了意外。
日期:2013-05-28 20:49:28
(更新)
一直体弱多病,少年时便有咯血宿疾的宋哲宗,正当青春年华的二十五岁,就因病而驾崩了。宋哲宗10岁登基,做了15年的皇帝,也许是前期受到高太后的太过压抑,知道君权不可外授;也许是自己正在青壮,没想过会一命呜呼;也许是……宋哲宗临终,既没有留下遗嘱,也没有提过皇位的继承人,这就给端王赵佶的上位,创造了机会。
宋哲宗的刘皇后,曾为他生过一个儿子(赵茂),但很快就夭折了。哲宗去世,没有自己的儿子,继立嗣君就成了朝中大事。向太后召诸王入宫,哭着向章惇等大臣说:“国家不幸,大行皇帝无子,天下事须早定”。
章惇时为宰相,是朝臣中的首辅。他提出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在礼律,当立母弟简王赵似”。
章惇的提议,向太后没有响应。向太后说:“神宗诸子,申王长而有目疾,次则端王当立”。向太后的意思,很明显已把章惇的提议予以否决。
一看自己的建议,没能得到通过,向太后还提出了自己的人选,章惇同样也表示了反对。章惇厉声说:“以年则申王长,以礼律则同母弟简王当立”。
章惇的反对,应是让主持的向太后很不舒服。向太后说:“神宗诸子,莫难如此分别”。向太后的心里话是,老身无子,诸王皆神宗庶子,章惇你也不能这样的欺负人。
关键时刻,曾布站了出来:“章惇听太后处分!”朝臣中的蔡卞、许将等也随声附和:“合依太后圣旨”。
差一点点,端王赵佶和皇帝的宝座,就将擦肩而过。
也就是差那么的一点点,赵宋王朝随后的历史,乃至是整个中国以后的历史,都有可能将要重写。
对于向太后作主,执意把帝位传给端王赵佶,后世的史家有众多的说法。《宋史 宋徽宗传》中,脱脱有“宋不立徽宗,不纳张觉,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的论述。
其实这样的说法,几乎都是倒果为因,从最后的事实着眼,倒推出来的一种说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