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鲁哀公问宰我关于社。宰我回答说:“夏朝用松。商朝用柏。周朝用栗,说是使民众战栗。”孔子听到说:“完成的事不说,成功的事不谏,过往的事不追究。”
【真相】
本章的文字也不难,但是不难的文字背后似乎有什么内幕。
先是哀公问了宰我一些材料科学方面的事情,问立社用什么木头。宰我工程师的回答开始很专业,说是夏商周3朝分别用松柏栗3种木头,然后加以了一句话,说周用栗是为了让老百姓战栗。玄就玄在这后一句,本来在讨论木匠的事,怎么就转到了城管。
圣人耳朵很长,于是这话让孔老师听见了。孔老师说了3句话:完成的事不说,成功的事不谏,过往的事不追究。这3句话也莫名其妙,木头的事怎么就不能说不能谏不能追究呢?
后人有不同的猜测。有人说,社是土地神,那时候杀人常在社,所以哀公问社其实是问杀人。宰我没有辜负他们家送给他的那个姓,说栗的典故的意思就是说杀。孔老师的3句莫名其妙则是对宰我不满意,可能是对暗示杀具体的人不满意,也可能是对一般性的杀不满意,还可能是对宰我把大家都知道的国家机密说出来不满意。
不管内幕如何,孔老师的这3句话倒是很聪明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你再说他谏他追究他,不是没事找事吗?
日期:2012-01-19 15:42:24
【3.22】
原文: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文:
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小啊!”
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氏有三归,管事不兼职,怎么谈得上节俭呢?”
“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说:“国君设立照壁,管仲也设立照壁。国君为了两国国君友好,有反坫,管仲也有反坫。如果管仲知礼,谁不知礼?”
【真相】
这一章有3个孔老师对管老师个人品质的评价。评价都很低。三个评价是:小器、浪费、非礼。
2000多年过去了,不知道大家如何,我闻到一股醋味。
你可能问:圣人也吃醋吗?如果你认为圣人不是普通人,那我告诉你孔老师吃的也不是普通的醋,是圣醋,或者剩醋。
关于“三归”。有多封举报信:有说管老师跨国婚姻娶了三个国家女人的,有说管老师筑了三个台子藏财物女人的,有说管老师买了三座豪宅的,有说管老师从地税局取走三份税的,不一而足。后世孔老师的粉丝们组团穿越回去查了几百年,最后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
日期:2012-01-20 12:00:34
【3.23】
原文: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译文:
孔子给鲁国乐官讲音乐,说:“音乐是可以知道的:开始,和声合奏;继续下去,纯净,清晰,连续不断,这样完成。”
【真相】
相信不管懂不懂音乐的现代人,都会对孔老师这段两千多年前对交响乐的讲解越听越糊涂。
当时听讲的人能听明白吗?这个幸运或不幸的听讲人是鲁国乐官的头。给乐官讲乐,就好象给文化部长讲文化,并没什么可笑。文化部长并不管文化,他只是管文化人。同样鲁国乐官的头并不管音乐,他只是管乐官。大概乐官头太外行了,连低调的孔老师都看不下去了,就主动给他讲了讲交响乐的ABC。
给当官的讲音乐,孔老师的讲解很通俗。里面有几个生词,但知道生词的意思就知道很简单了。孔老师是这么对瞪圆了一双怪眼的鲁国国家首席乐官开头的:音乐这个东西真的是可以听懂的。意思是像您这么傻也能听得懂。
接下来孔老师是这么讲的:音乐开始啊,就是所有声都混在一起,后来呢就剩一个声了,一个声你懂吧很清晰的,然后一直就是这一个声,然后就完了。
这么讲,不知道那个首席乐官听懂没有,但我想你一定懂了,就算你一点不懂音乐。你肯定还会说,怎么这么简单啊,这个孔老师自己懂音乐吗?为了防止你这样的想法影响圣人的高大形象,后世孔老师的高级粉丝们就想了一些办法来解释这段话。例如这个解释:乐之开始为金奏,继之以升歌,歌者升堂唱诗,其时所重在人声,不杂以器声,其声单纯,故曰纯如也。升歌之后,继以笙入,奏笙有声无辞,而笙音清别,故曰皦如也。于是乃有间歌,歌声与笙奏间代而作,寻续不绝,故曰绎如也。有此四奏,然后合乐,众人齐唱,所谓「洋洋乎盈耳」也。如是始为乐成。古者升歌三终,笙奏三终,间歌三终,合乐三终,为一备也。
但其实,孔老师时代的音乐其实很像现在电视晚会或教堂唱诗的音乐,只是为仪式服务的,目的让你别想那么多,所以就像孔老师讲的这么简单,从听众角度看没什么复杂的。
顺便说一下,你一定知道滥竽充数的故事,那条烂鱼怎么充数呢,就是开始所有声都混在一起的时候,那时候一片混乱,出不出声都别人都听不出好坏,所以很好充的。
日期:2012-01-20 14:55:28
【3.24】
原文: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译文:
仪这个地方的官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随从学生让他见了。他出来说:“几位,为什么担心得不到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天将以孔夫子为木铃铛。”
【真相】
孔老师带着学生经过仪这个地方的时候,一个地方上的领导请求见孔老师。看来那个时候知识分子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领导求见的话说的也很巧妙,说是只要是君子都见我。
孔老师一向自以为是君子,所以只得见了这位领导。领导见完了出门说,你们几个小子不要哭丧着脸,老天爷马上就要把你们老师当铃铛用了。看这位领导的口气,估计铃铛这个比喻是不是骂人的话。那时候穿官衣的要开会或开路什么的,就要摇铃铛。能给老天爷当铃铛,这位领导觉得是很荣幸的事。
这个故事透露了一个信息,就是学生们在跟孔老师旅游的时候,都是哭丧着脸的。为什么呢?那时候还不时兴自由行,大家跟着孔大考察团千里出门只为官。哭丧着脸,一定是这一趟大家都没有当上官吧?或者是孔老师兼导游带着大家强行消费让大家亏了钱?
日期:2012-01-21 12:56:32
【3.25】
原文: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译文:
孔子评论《韶》:“美到极点了,也好到极点了。”说《武》:“美到极点了,没有好到极点。”
【真相】
《韶》和《武》是当时流行音乐排行榜上的前2名。孔老师为它们写的乐评是:《韶》尽善尽美,《武》尽美但是不尽善。
这2首音乐早就失传了。流行歌曲嘛,也就流行一阵子,再说那时候还没有Sony录音机。所以到底怎么美怎么不善的,后人也只得猜了。
比较流行的猜法是,美指形式,善指内容。
如果这么猜没错,就好说一点了,因为后人对内容知道得稍微清楚一些。这2首音乐都是当时宣传政治主旋律的,其中《韶》是歌颂虞舜的,《武》是歌颂周武王的。舜当权是和平禅让的,武王则是武装斗争夺权的。后人的猜测是,孔老师更欣赏前者,对后者略有意见。
如果这些猜测都对,那么孔老师欣赏音乐,还是从内容出发。这样一来,我们倒怀疑起当时的音乐排行榜了。圣人这样有政治目的的人从内容出发还可以理解,老百姓不会都有这么高的政治觉悟。所以这个排行榜一定是官方的榜,不是老百姓的榜。
日期:2012-01-21 21:34:35
【3.26】
原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