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真相:孔子及其弟子们以及很多中国成语的内幕》
第13节

作者: gongqi2000
收藏本书TXT下载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
  孔子说:“居于上位不宽厚,行礼不恭敬,参加丧礼不悲哀,我凭什么看他呢?”
  【真相】
  本章有没有内幕故事我们就不猜了。猜一猜孔老师为什么抛出来这三“不”。如果你符合三“不”则孔老师不看你,反过来说孔老师要求是三“不”的反面,达到要求圣人才会去看你,哪怕你是医生。
  第1条要求是居于上位要宽。就是说你做领导不许整什么打卡迟到罚款之类的管卡压制度,要宽松。这和3.19说的“君使臣以礼”是一致的,说明“礼”不应该特别严,总是罚款罚款的孔老师就不看你了。
  第2条要求是行礼要恭敬。这里的行礼既不是说鞠躬也不是握手,是指行使各种礼仪。孔老师很重视礼和礼仪,所以定了这么一条。如果奏国歌时你嚼口香糖,孔老师就不看你了。

  第3条要求是参加丧礼要悲哀。这一条说的不太清楚,是自己家人的丧礼呢,还是别人的?如果是自己家人的,悲哀是正常的,不悲哀连我也不看你。如果是别人的,比如不太熟的,要悲哀到什么程度呢?一把鼻涕一把泪肯定要上物理化学手段了。总之,不悲哀孔老师是不会看你的。
  有人说,这3条都是对统治者的要求。如果是这样,孔老师的这3条和前面3.19一样,也是让后来的皇帝们有些头疼的。
  日期:2012-01-23 11:29:01
  【4.1】
  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
  孔子说:“住在有仁的地方是好的。不选择与仁相处,怎么能得到知呢?”
  【真相】
  孔老师重视仁,所以他主张择居的时候要考虑仁,后来的孟母三迁就是受了他的影响。

  择居怎么考虑仁呢?其实择居包括多方面因素,风水好不好、邻居怎么样,当然还有每平米多少钱。孔老师大概是50岁以后才开始研究风水的,这方面我们所知甚少,姑且不论。邻居应该很重要,和一帮杀猪的住在一起,学杀猪倒是方便,学仁就难了。春秋战国时房价是多少,我没有看到过物价局的统计,不过根据孟母三迁的故事,一个单亲母亲说三迁就三迁,说明房价和过户费应该是比较低的。

  择仁在孔老师那个年代是比较容易的。那时候人没有现在狡猾,也不讲究个人隐私,所以比较容易看出来或调查出来一个人仁不仁;那时候房价也比较低,换个小区对普通老百姓也不是很难。
  有人说,“知”通“智”,而且在《论语》里“智”都写作“知”,也就是“焉得知”的意思不是和杀猪的住一个小区就只知道杀猪,而是就不会聪明。在我看来其实没有太大不同,“不知”怎么算“智”呢?“智”当然就会“知”。只知道杀猪不算聪明吧?聪明人也不会选择杀猪吧?当然这只是一般规律,也有例外,比如北大的那个才子。

  还有人说,本章的“择”,不限于住房选择,还包括择业、择友、择偶等等。哲学嘛,就应该是这样,放之四海而皆准,举一反三。择业好解释,三百六十行其实不是行行出状元的,要根据仁来选择。不过像现在找工作这么难,遵守这一条也很难。择友好说,交朋友的时候你让对方填一张表,很容易看出来他仁不仁。择偶更简单了,征婚时写清楚就行了:年龄不限,限仁。

  最后,到底什么是仁的标准呢?后面4.3我们会看到,仁者自己就是标准。仁者说谁仁谁就仁说谁不仁谁就不仁。不是仁者怎么办呢?只能找仁者去打听了。孔老师那时候也不知道有没有开发商,要是有一定设法买断圣人让圣人代言说他开发的小区是仁小区。
  日期:2012-01-23 17:28:53
  【4.2】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处于约束中,不可以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者以仁为安,智者以仁为利。”
  【真相】
  本章有几个疑惑。
  一是为什么不仁者“约”长了也不行“乐”长了也不行。“约”是约束,对照于“乐”,可以说是苦。如果我们把苦乐简单对应为贫富,可以参考现代一句俗话:女人坏了就有钱,男人有钱就变坏。也就是不仁者苦长了就会去偷去抢去骗,当然女不仁者还可能去从事被某些人看不起的职业;而不仁者乐长了就会去找二奶找小三欺男霸女。孔老师的古话和现代俗话有没有道理需要调查统计,但圣人说此话其实是连蒙带吓的意思。

  二是“仁者安仁”是什么意思。此句通常翻译为“仁者安于仁”,意思差不多,但我的翻法把原因翻译出来了,为什么安于仁呢?因为以仁为安嘛。根据前面的意思,这也可以看成是仁者安于苦安于贫的意思。这是这句话的意思。孔老师说这句话,则应该与孔老师自己有过苦和贫的日子有关。
  三是“知者利仁”是什么意思。此句因其中的“利”可以多解因此有多种翻译,我翻译为智者以利为仁则兼顾了与前面不仁两句意思上的连贯、与“仁者安于仁”结构上的对应和朱熹对“利”的解释。在孔老师的思想系统中,知者应该是智者的子集,但是很多情况下相差不大,在本章中应该相等。这句话的意思是,智者接受仁是因为觉得仁有利可图,比起仁者的安于仁从主观动机上海市差了一层。孔老师存在心里没说出来的话是,智者比我孔老师还是差了一层。

  日期:2012-01-24 10:30:06
  【4.3】
  原文: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

  孔子说:“只有仁者才能喜好人,才能厌恶人。”
  【真相】
  为什么只有仁者才能喜欢别人厌恶别人呢?你可能不懂。
  碰到这种问题,首先要看原话是理话还是人话。所谓理话,就是这是从一个什么理论推导出来的,比如说等边三角形每个角是60度,这是从几何理论推导出来的。所谓人话,就是这是一个人说的,反映了说话人的利益和立场。
  本章的话,部分是理话,部分是人话。
  说它是理话,是因为它是从孔老师自己的仁义道德理论推导出来的。孔老师认为仁者是从天也就是周天子的利益出发的,不像小人也就是老百姓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判断的好人坏人,和从周天子利益出发判断的好人坏人,显然不同。孔老师当然是在自己这一边的,所以认为自己是对的,小人是错的。
  孔老师站在自己一边说这话,说明这是一句人话。人当然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圣人也不例外。只不过这话有些过分。你可以让老百姓服从周天子,但是连老百姓喜欢谁不喜欢谁都要管或都要批评,比城管也差不太多了。

  有人说这话有理,因为只有仁者才有公正心,才能从公正心出发来好恶。歇菜吧您哪。从周天子的利益出发叫公正?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才叫公正。
  日期:2012-01-25 12:29:41
  【4.4】
  原文: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没有恶。”
  【真相】
  逻辑是这样的:孔老师的口号是仁,你只要跟着孔老师走,就没有坏处不做坏事别人也不会说你坏。这个逻辑再简化一下就是:我说的就是好。其实所有的人和组织心里都是这个逻辑,只是有人好意思说出来有人不好意思,比如卖大力丸的都好意思这么说。
  所以这句话没有任何意义,它的意义甚至不如卖大力丸的。卖大力丸的说自己的药包治百病,好歹治病还有个比较公认的标准;孔子的恶,则完全以他自己为标准。上一章4.3不是说了吗?
  一般来说,说这种话,都是有直接目的的。没事总跟人家说我说的就是好,再好意思也总会不好意思,所以一般没事不总说。卖大力丸的只是卖药的时候说自己的药好,平时吃饭住店的时候就不会说。孔老师可能更事业心更强一些,所以会说得更多一些,但也不会没完没了。只是《论语》记述得太简单,后人无法猜测是什么直接目的。

  日期:2012-01-25 22:10:54
  【4.5】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