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好听的话,好看的脸色,过分的恭维,左丘明以这些为耻,孔丘也以这些为耻;隐藏对其怨恨而与其人交友,左丘明以这为耻,孔丘也以这为耻。”
【真相】
虽然不喜欢圣人总是从统治者利益出发思考和发言的立场,但我还是承认孔老师有一个优点,就是相对来说比较“直”。以圣人的聪明,在多个国家来回乱窜却经常找不到工作,只能解释为孔老师的“直”让他不讨各国统治者的喜欢。什么是“直”呢?本章孔老师反对巧言令色,反对心里一套表面一套,都是“直”的特征。当然,本章圣人的言论还只是言论,孔老师是否真的完全这么做是另一回事。
能完全这么做很难。你去找工作,对人家老板面试官之类的没有好话好脸子,基本上别想成功,除非你爸是李刚。你去卖东西,对顾客连骂带瞪眼,肯定也卖不出东西,除非你是石化电力这样的垄断企业。民主国家的政治家,也一定会对选民说好话陪笑脸,否则也别想当选,除非是在非民主国家。所以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只能是相对的尽量的做。这个连圣人也不会例外的,他老人家骂人也要挑人,也不会当面骂国君骂权臣的。至于心里恨一个人就不理他,政治家不要说肯定做不到,就是普通人对同事对亲朋也不容易啊。
本章孔老师提到左丘明而且把左丘明放到自己前面,说明他很看重很尊准左丘明。左氏就是传说写《左传》的那位,他的事迹学术界有很多争议,这里就不讨论了。
日期:2012-08-26 23:27:24
【5.26】
原文: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颜渊和季路(子路)侍立。孔子说:“何不谈谈你们的志向?”
子路说:“愿意车马衣服与朋友共享,坏了也没有遗憾。”
颜渊说:“愿意不夸耀好处,不宣传功劳。”
子路说:“愿意听先生的志向。”孔子说:“老者安逸,朋友信任,年轻人怀念。”
【真相】
每个人的志向不同。在本章中,子路、颜回、孔老师分别谈了他们的志向,从中可以看出师生3人性格和层次的不同。
子路的志向是与朋友在物质上不分你我,车一起用坏了算,马一起累死了算,衣服一起穿破了算。这种志向以后主要存在于中层土匪流氓的心中,后世的小说《水浒》里描写了很多这样的人物。
颜回的志向是低调做人,做好事不留名,也不雇公关公司和五毛党水军在网上自己吹嘘自己的优秀事迹和功劳。这种志向在古今高尚的隐士宅男中比较流行,但是因为低调我们反而不知道他们的名字,除非他们只是假装低调或别人利用他们来宣传。
孔老师的志向明显层次就高了一级,他要照顾到老者、朋友和年轻人,而不是子路颜回那样只是基于自己的志向。这种志向其实并不少见,古今中外包括你身边都有很多。
这种志向层次的高低,其实并不一定是人的水平高低,而更主要地是因为位置的高低。孔老师贵为老师和校长,照顾别人是必须的,所以会有这样的层次。子路颜回是学生,那时候也没有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的概念,照顾自己也是本分。
日期:2012-08-27 09:30:19
【5.27】
原文: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译文:
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见到过能见到自己过失而内心自责的人。”
【真相】
孔老师说他从未见过犯错而自责的人。关于这一点,要么是圣人见识太少,要么是圣人表达能力太差,总之圣人这句话是说错了。为了这句话,圣人应该自责,按他的原词就是要自己起诉自己。
其实生活中犯错而自责是很普遍的,例如玩股票的人经常自责自己不应该买或不应该卖。孔老师那时候没有股票,但也很容易找到类似的例子,比如两口子过得不好就会自责我真不该结婚,孔老师自己就是中国式离婚的代表,这个例子当然最清楚。所以,显然圣人的话不是说的这种生活中常见的错误。那么是什么错误呢?
谜底揭穿了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答案很简单,孔老师说所有人都犯错而不自责,一定是指政治观点和他对立的人不承认错误不自责。我们知道圣人一向是站在周天子的立场上,别人可能站在诸侯、大夫甚至老百姓的立场,孔老师说的很可能就是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别人怎么会承认错误呢?因为不过是立场不同而已,根本就没有对错的问题,更谈不上自责了。
日期:2012-08-27 14:04:35
【5.28】
原文: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十户人家的小地方,必定有像我孔丘忠信的人,不像我孔丘好学啊。”
【真相】
中国人是比较谦虚的,不好意思自己夸自己,一般都是借别人的嘴来表扬自己。但是圣人例外。本章孔老师没有注册马甲就直接实名自夸,比起西方人来一点也不逊色。
不过孔老师的自夸还是有道理的。“忠信”不过是意识形态,不要说10户的小地方,洗脑从娃娃抓起的话,3户2户的也很容易实现。“好学”就是比较高级复杂的行为了,它既需要抵制人的天然懒惰心理,又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技巧,当然就会比较困难。
更重要的其实是还物质条件。春秋的时候,统治者的愚民政策暂且不论,“好学”尤其是在孔老师的专业方向上的“好学”的物质条件在10户的小地方基本上就是不具备的。那时候不要说电纸书,就是纸都还没有发明,笔是否已经发明也还有争议。那时候写字要用刀在竹简木渎上刻写,一套古龙小说估计一座王宫都装不下,普及到老百姓肯定是不可能的。10户人家也许连10个字都没看见过,“好学”从何谈起呢?
日期:2012-08-27 21:04:49
【6.1】
原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
孔子说:“雍,可以让他南面。”
【真相】
雍是冉雍。孔老师说他可以南面。什么是南面呢?有2种解释。
一种解释指皇帝、君王或至少诸侯,这符合“南面”在古代的通常用法。在《论语》的注家和粉丝里很多人持此观点,例如郑玄朱熹等。另一个是泛指南面“临民”的君或官,仿佛现在说“上面”的意思。此解也有《大戴礼》、《史记》等古籍为证。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春秋时专制统治尚未严格,禁忌并不很多,大家说话还比较随便,所以泛指的解释也是成立的;秦始皇以后专制越来越严格,南面就只限于专指皇帝了。
那么,孔老师冒然说自己的学生可以当国王甚至天子,是不是大不敬呢?这还要从历史的角度看。在春秋的时候,师生之间这么说说还是无所谓的。但是如果圣人穿越到秦朝以后,说这话就有掉脑袋的危险了。道理很简单,封建社会不像现代的民主社会,那时候天无二日,一国之内再出一个新国王,只有一种可能,就是现有的国王掉脑袋。所以孔老师说这话,统治者就只能让他先掉脑袋了。
日期:2012-08-27 22:57:45
【6.2】
原文: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译文:
仲弓问关于子桑伯子,孔子说:“可以,简单。”
仲弓说:“平时端肃而行事简单,这样统治民众,不也可以吗?平时简单而行事也简单,不是太简单吗?”孔子说:“雍的话对。”
【真相】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