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8-30 20:15:01
【6.11】
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孔子说:“贤啊,颜回!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别人不能这种忧愁,颜回不改变他的快乐。贤啊,颜回!”
【真相】
本章描绘了一个贤者颜回的画像:左手一箪饭,右手一瓢水,在脏兮兮的小胡同里溜达,一边还嘻嘻或哈哈地哼唱着小曲儿。这画像让我联想起的古人,一个是鞋儿破帽儿破的济公,一个是装疯卖傻的孙膑。孔老师口吐的莲花太生动,所以让我有这个印象,但其实可能颜回只是在9平米的违章建筑里粗茶淡饭地安心自学自修,也就是安贫乐道。
本章的疑惑是下面几个字。
“贤”。这个字是本章的核心。什么是贤呢?贤在古代有多种解释,并没有统一标准。比如才,比如德,比如才加德也就是德艺双馨。孔老师的标准是什么呢?从本章来看,主要还是德而不是才或才加德,因为从本章的画面看不到才。就算是颜回在唱小曲儿吧,故事里也并没有说大家围着他鼓掌或他被星探发现。
“箪”。类似于筐的圆形竹器,用于盛饭。其售价肯定低于金属制品,和“瓢”一样都是低价产品。
“陋巷”。直译是简陋的巷子,但王念孙说“巷”有2义,一是里中道谓之巷,此义接近现在我们说的巷子;二是人所居谓之巷,那么“陋巷”就接近我们现在说的贫民区。
“其乐”。“乐”可以翻译为“快乐”或“乐趣”,前者生理学一些后者哲学一些。关键是“其”,也就是颜回的“乐”而不是济公的“乐”或其他什么人的“乐”。颜回的“乐”是什么“乐”呢?孔老师这么夸他,当然就是孔老师所宣传的那一套的“乐”了。
日期:2012-08-30 22:46:46
【6.12】
原文: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译文:
冉求说:“不是不喜欢先生的道,力量不足啊。”孔子说:“力量不足的人,半途而废。现在你在原地。”
【真相】
冉求是我们的熟人了。前面孔老师多次夸他,最后一次是夸他“艺”,意思是有才能。本章圣人批评他,说他“画”。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说冉求“画”并不是说他有绘画的才艺,而是说他画地为牢,仿佛唐憎被孙悟空用金箍棒画了个圈,唐憎就一步不走地不出那个圈。孔老师和冉求可能都没有读过《西游记》,但是当冉求说他的能力不够上圣人的道时,后者说能力不够是走到一半走不下去了,而你冉求是自己给自己画了圈,根本就不走。
冉求的能力在孔大算是高的,但是却上不了孔老师的“道儿”,可见这“道儿”不是指能力,而是指思想道德。如果是五分制的话,冉求的能力已经是5甚至5+了,但是思想道德可能只是0,因为按孔老师的话说只是原地“画”连中途都没有到。不过冉求同学也大可不必灰心,因为能力这东西是客观中立的,你百米能跑9秒,谁都不能否认;而所谓思想品德这种道上的东西是主观有倾向性的,孔老师是周天子一头的,你不向着周天子向着诸侯、大臣甚至老百姓孔老师就会给你0分。春秋时的中央集权是很弱的,周天子已经不怎么玩的转了,所以冉求即使不上孔老师的“道儿”,照样可以在鲁国当高官,连圣人自己想当公务员都要借冉求的光,所以冉求想开点不必在乎孔老师那家伙就是了。
总结起来,“道儿”是重要的,但是哪条“道儿”好哪条“道儿”不好,不是圣人说了算的,要从自己或社会的利益出发,不要从圣人或已经没落的周天子的利益出发。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得起家人,从社会的利益出发是为有良心。从别人包括圣人的利益出发,很可能既对不起家人也没有良心。
日期:2012-08-31 00:23:46
【6.13】
原文: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文: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之儒,不要做小人之儒。”
【真相】
“君子”与“小人”,一般人的理解是“好人”与“坏人”。这种理解是肤浅的,因为所谓“君子”“小人”和“好人”“坏人”一样,都是出于某种立场某种价值观的有倾向性的价值判断。所以基于不同立场不同价值的判断就是不同的,而所谓普世价值不过是符合全世界大多数人的立场和价值观。比如强拆老百姓房子的城管,从开发商利益集团立场上来看就是“君子”和“好人”,从老百姓立场上来看就是“小人”和“坏人”,当然从普世价值来看也是“小人”和“坏人”。
要理解《论语》中所说的“君子”与“小人”,也要从当时的社会政治以及孔老师的价值观来分析。通观《论语》,我们发现“君子”和“小人”有2套标准。一套是基于当时社会政治体制的,另一套是基于孔老师个人价值观的。当时的社会有2大阶级,统治阶级是奴隶主和地主,被统治阶级是劳动人民。统治阶级的成员除了天子、国君和臣外,在《论语》中一般被称为“人”;劳动人民一般被称为“民”,可见在《论语》中“人民”可以分为不同的2个阶级。“君子”和“小人”都属于“人”那个阶级,但是“君子”的政治地位更高些,一般是现任公务员;“小人”的政治地位更低些,顶多是候补或卸任公务员。这是一套标准。在另一套根据孔老师价值观的标准里,因为孔老师的价值观是无条件倾向于周天子的,所以你有利于周天子,你就是“君子”,否则就是“小人”。
本章中“君子”“小人”是哪一套标准呢?这就要再看看子夏这个人了。子夏在孔大是文学系的,长于文学而不是从政,所以与公务员那套标准不大适于子夏,价值观那套标准则比较适合。所以,孔老师在与子夏座谈会的讲话精神是,子夏你的文学要为周天子我们这一伙服务,不要为背弃周天子的那些人服务,当然更不能为工农兵服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