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9-02 00:16:26
【6.17】
原文: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译文:
孔子说:“谁能出去不经由门户?为什么没有人经由这条道呢?”
【真相】
本章孔老师又发感慨了,而且这感慨很俗。
孔老师说,谁能出屋不走门呢?既然门是必须走的,那我孔圣人的“道儿”也是必须走的。话很简单,但说它俗并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它没有必然性但是又很普遍。道理是这样的:每个人选择“道儿”都有自己的道理,而且会以为这道理是唯一的道理。比如老王选择卖西瓜,他就认为西瓜是大家都必须吃的东西。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人明知某条“道儿”只是对他自己有利的,却偏要设法要大家都认为是唯一的。比如袁世凯称帝时,命人讲了很多道理,把在中国实行帝制而且让他当皇帝说成是唯一的选择。
我们已经知道孔老师的“道儿”就是让已经逐渐失势的周天子恢复其绝对统治地位,这条“道儿”除了对周天子一家及其亲信是唯一选择外,对所有其他人都是没有道理的选择。以圣人的聪明会不明白这一点?所以孔老师的感叹也仅仅是一种庸俗的忽悠而已。
日期:2012-09-02 11:39:32
【6.18】
原文: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质朴胜于文饰则像野人,文饰胜于质朴则像史官。质朴文饰间杂,然后成为君子。”
【真相】
本质和形式的哲学关系是很复杂的。之所以复杂,就在于这个关系在不同具体领域的情况很难哲学化地统一。比如在数理科学领域,重要的是本质,形式基本可以忽略,学术社会在评价科学家时可以完全忽略他的文笔。但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本质则经常可以忽略,文学水平艺术水平就是形式的水平。所以如果要讨论这个本质与形式复杂的哲学关系,这哲学就要充分复杂。
中国古代哲学如果说是哲学的话,特点就是简单。本章孔老师的讨论很形象生动,但是形象生动的代价就是简单化。孔老师没有说他的“哲学”的应用领域,不过大概是讲行为风格,我们就假设是谈恋爱吧。如果一个人谈恋爱本质大于形式,比如说一上来就谈性生活和生孩子,人们当然会觉得他粗野。如果他形式大于本质,比如说他理想啊人生啊名著啊了10年也没有说到结婚,孔老师说他就像一个史官。古代的史官很难,又要文辞优美又不能得罪所有的国家领导人和方面大员,所以养成了谨慎小心回避事实的恶习。孔老师说这2种倾向都不好,君子应该是文质彬彬。
什么是文质彬彬呢?现在我们的成语文质彬彬其实意思已经变了,现在的文质彬彬是孔老师说的过分文的史官。孔老师说的文质彬彬则是一半文一半质的意思,也就是本质和形式并存。为什么文质彬彬就能成为君子呢?因为君子就是公务员也就是当官的。当官的不能太文,太文了一个是容易流于形式主义,再一个也没有执行力,比如现在搞计划生育和城管的官员就要有武打的本领。当官的也不能全是本质而没有文,起码向上级汇报的时候不能拍桌子骂娘吧?
日期:2012-09-02 16:28:24
【6.19】
原文: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译文:
孔子说:“人的生存是因为直,不直的人也生存是因为幸免。”
【真相】
本章的内容比较抽象。抽象的话不好解释,古代而抽象的话就更不好解释。
一般的理解是,圣人的意思是说直的人才能生存,不直的人也能生存是因为偶然的幸运。什么是孔老师所谓的直呢?一般的理解是正直。但是这种理解和中国人的常识相悖。中国人的常识是正直的人会倒霉,不正直的人比较容易得势。正直的人不倒霉才是幸运呢。还记得上一次孔老师批评谁不直吗?那个借别人的醋给人的微生高。现在中国搞慈善的有几个是掏自己的钱呢?大部分都是像一基金那样掏别人兜里的钱去做慈善,它们不是生存得很好吗?
当然,孔老师所谓的正直和我们今天理解的正直也有所不同。比如父亲包庇犯罪的儿子或儿子包庇犯罪的父亲,现在认为是包庇罪,但是圣人认为是正直。要是把这种正直应用于本章,倒好解释了:儿子杀了人,父亲如果包庇他,他就活下来了;如果不包庇他他还能活,那只能算是运气好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