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真相:孔子及其弟子们以及很多中国成语的内幕》
第29节

作者: gongqi200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9-02 18:49:32

  【6.20】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它的不如爱好它的,爱好它的不如以之为乐的。”
  【真相】
  本章的文字很浅显,意思好像也很通俗。真是这样吗?
  比如,圣人这番道理的应用对象是什么?有人是学问以及一切事物。学问等会儿再说,一切事物就有问题了。比如黄赌毒大家都知道,那么是不是大家都不如黄赌毒的爱好者?爱好者又不如乐在其中的嫖客赌徒瘾君子呢?
  再说学问,为什么懂的不如爱好的,爱好的又不如乐的?这其实要从当时的生活条件来分析。我们知道孔大的办学条件有限,录像厅棋牌室酒吧一律没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现在无法相比。怎么让学生在枯燥的条件下好好学习呢?孔老师就想到了这条标语,意思像鼓励大家对他那套学问爱好甚至乐在其中。

  这条标语其实是有经济学道理的。爱好则学习的烦恼就少了,这相当于降低了学习的成本。成本降低了就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所以“好之者”的学问往往会强于“知之者”。而如果“乐之者”呢?烦恼就更少了,学习的成本就更低了,学问当然也就更好了。
日期:2012-09-02 20:46:57

  【6.21】
  原文:
  子曰: “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 ”

  译文:
  孔子说:“中等人以上,可以说上;中等人以下,不可以说上。”
  【真相】
  本章的文字并不复杂,但理解起来仍有歧义。例如,什么是“中人”,什么是“上”?
  孔老师的各代粉丝,往往会根据当时的时尚创造发展圣人的主义。比如现代粉丝会用现代事物的这么解读孔老师的话,说“中人”就是中学毕业,“上”就是高等数学,就是说中学毕业你才能跟他讲高等数学,小学生就不要讲高等数学,说这叫循序渐进。但这种“善意”的解释依据不足。

  谈到依据,孔老师说过“上知与下愚不移”,就是说上等人是天生的,是不会由于上小学上大学有变化的,因为所谓上等人是说他的身份而不是他的学问。所以孔老师和上等人讲的“上”并不是他也不懂的高等数学,而是与上等人有关的事情,比如国家机密啊上层八卦啊之类的,这些事当然不方便对下等人讲了。
日期:2012-09-02 22:43:38

  【6.22】
  原文: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文:
  樊迟询问知。孔子说:“致力于民众所适宜的,敬鬼神而远离他们,可以说是知。”

  又询问仁。孔子说:“仁是先艰难后获取,可以说是仁。”
  【真相】
  在《论语》里樊迟这是第1次问什么是“知”什么是“仁”,后面樊迟又问了1次“知”2次“仁”,每次孔老师的回答全都不同。幸亏孔大没有期末考试,否则学生可能永远要补考和补交猪肉干,因为孔老师的标准答案永远没准,就是孔老师自己考试恐怕也要挂的。有人说这是孔老师因材施教,但同一个樊迟材料不都是一个吗?
  孔老师的答案不仅没准,而且还有歧义。一个有歧义的地方是“务民之义”,有2种解释,第一是说使民趋向与“义”;第二是通假解“义”为“宜”,即致力于民之所“宜”。但这个歧义在本章中可以忽略,因为圣人认为适宜于老百姓的肯定既不是凉爽的气候也不是好吃的西瓜,而是他年年讲月月讲的“义”,也就是即使解为“宜”他也等于“义”。
  再一个有歧义的地方是“先难而后获”的主语,这个也有2种解释,一个是“仁者”自己,二是“民”。如果主语是仁者自己,那就是仁者先难为自己再去收获,有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意思。如果主语是“民”也就是老百姓,那就是先难为老百姓再让他们收获,这个就有点狠了。
  敬鬼神而远之是很重要的人生观点,对后世中国文化影响很大。狭义地看这个观点,就是对宗教不是全信也不是全不信。有人说这是中国现在没有强大而统一宗教的原因,有一定道理。广义地看这个观点,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这样好处是不得罪人,缺点是错误的东西得不到否定。我看中国现在骗子这么多坏人这么多,就是因为这种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文化态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