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8-06 12:36:28
第八章 初识张良
各位,听完陈王的悲壮故事,欢迎继续关心我刘老三的革命生活过得好不好。
当时,痛失立足之地的我,被迫寄人篱下寻求帮助。
人的一生,单凭一己之力,往往解决不了自身面对的诸多难题,故有求于人是自然而然必不可少之事。
寄人篱下不是最终目的,核心在于求助于人。
而求助于人,包含两个基本前提:第一,我之力有限,人之力有余;第二,所求对象是别人的囊中之物。
换言之,寄人篱下并不是你想寄就寄的事情,求助于人也不是你想求就能求到,那需要征得对方的同意。
有求于人并不可耻,求人需要智慧和勇气。
而我刘某人,正是那种乐于求人敢于求人善于求人的厉害角色。
该特长,将会让我受益终生。
那么,被迫成为游击队的我,怎样求助于人呢?
请看我的精彩表现。
寄人篱下,首要的问题,是选定想要依赖之人。
如今,陈王已成泥菩萨过河,暂无独立之能的我,天大地大,还能投奔谁呢?
公元前二百零八年正月,流浪途中的我,偶然听见盲流们唾沫横飞,称楚人景驹被革命军余部拥立为新一届楚王,带领大伙继续找秦军抢馒头啃。
我一阵狂喜,认为总算找到组织,又有了奔头!
我与战友们赶紧化悲痛为力量,马不停蹄前往景驹大营谋取饭碗。
十字路口,我们和一群雄纠纠气昂昂迎面而来的年轻人不期而遇。
对方的带头大哥,名叫张良。
张良,一个曾让秦始皇胆战心惊,终生想见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传奇人物。在此,予以隆重介绍。
他,本名张子房,比我晚生六年,战国时期韩国人。
这里的韩国,可不是未来世界的那个韩国。未来的韩国比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个韩国,足足晚生二千年!
关于张良的出生地,由于《史记》、《汉书》、《后汉书》均语焉不详,导致未来中国的若干地方为了这张历史名片而吵得不可开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我刘某也未亲见张良兄弟呱呱坠地,没得发言权,不再鲁班门前掉大斧。
不过,张良本姓韩,其父死在任上。据此,张良的出生地应为韩国都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县)。
但是,《后汉书》记载张良出生地为城父,而城父到底是什么地方,这下热闹了,后人又开始新的争夺战。
算球,后人爱吵由他,我继续回忆眼前的峥嵘岁月。
张良之前,其祖父、父亲相继在韩国五任国王手下担任最高文官职务——丞相。
而秦始皇一举吞并韩国,让已过而立之年的张良,痛失继承先辈遗志接手当高干的锦绣前程。
姓嬴的,你敢让本少爷没前程,我就找你索命。而这,正是没落官二代张良老弟的朴素想法。
从此,身负国仇家恨的他,以万贯家财做资本,苦苦寻找能够帮忙挽回面子的英雄朋友。
功夫不负有心人。后经仓海君(本名不详,张良也只知对方的化名)介绍,张良结交到一名能挥舞一百余斤铁椎的大力士。
如此笨重的铁疙瘩,平常人想举起来都成困难,此人竟然能够当做武器运用自如,看来确实非同一般。
有如此威猛的朋友愿意出面摆平仇家,张良预感自己的恶气很快就能痛痛快快地出掉。
然而,事实证明,现实与预感是有距离的。
当时,秦始皇爱好出巡,也就是公务旅游。因此,找到帮手的张良,开始密切关心仇家的行程。
公元前二百一十八年的一天,张良听说秦始皇即将经过地形险要的博浪沙(河南新乡市原阳县东南)。
他与刺客朋友提前埋伏在那里,准备袭击他眼中的千古第一大恶霸秦始皇。
不久,始皇车队浩浩荡荡抵达博浪沙,无名高手为张良两肋插刀心情急迫,从天而降,击中始皇的一辆备用马车。
侥幸逃过一劫的秦始皇,非常震惊。
本人威震天下望重四海群小畏服,为何还有狂妄之徒不自量力,胆敢跳出来图谋不轨!
我已收缴完天下兵器,此人手中凶器从何而来?难道我大秦王朝竟然存在地下兵工厂?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惊魂稍定的秦始皇,赶紧勒令保驾护航的卫士,捉拿蒙面狙击手。
令他失望的是,卫士未能抓住彪悍刺客的现形。
秦始皇既惊且怒,不肯听任凶手逍遥法外,故命令全国公安部队拉网式搜查十天,务必逮捕两贼,千刀万剐!
结果,刺客好像人间蒸发,张良此后石沉大海。
关于张良雇凶杀人一案,不满封建暴政的后人感到兴奋不已,为此还专门赋诗大赞特赞。
诗中,诗人高歌“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惊摇”,疑问“为何十二金人外,还有人间铁未销”。
前一句是歌颂张良胆色过人,惊动千古一帝之心;后一句是讽刺秦始皇收缴天下兵器预防暴力事件,却因本人恣意制造白色恐怖而激起更大的暴力!
对于后人的挖苦,秦始皇是没有未卜先知之能的。
当时的他,根本就不相信刺客会钻地缝,因而在全国范围内张榜通缉!
张良被迫改姓,从此自称姬良,阅遍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艰难磨砺。
于是乎,当年那个血气方刚棱角分明的他,成为遇事沉着的中年汉子。
一忍再忍直到忍无可忍,成为张良的显著个性。
因为一忍再忍,所以积压的能量一旦汇总爆发出来,就会让所有对手都承受不住!
这,正是貌似脆弱内心强大的张良的可怕之处。
谁不能认清这一点,谁就会在他的跟前栽跟头!
后来,张良逃亡到下邳(江苏徐州睢宁县古邳镇)。
革命成功以后,根据张良同志口述,他在隐居下邳期间有两件事情值得大书特书。
其一是项老大故意杀人,得到他全力包庇,双方成为刎颈之交。
多个朋友多条路,项老大后来果然知恩图报,不仅拯救了张良,更挽救了我的革命大业,算是我大汉朝的开国元勋。
其二是他意外得到军事竹简一卷,提升了军事素养。
具体经过,张良回忆的情况是比较神奇的。
某日,他信步于下邳桥上,恰逢桥边立着一个穿粗布短衣的老人。
当张良经过身旁时,老人故意把鞋飞到桥下。
飞就飞吧,反正是你的破鞋,你想怎么处置都行。
然而,奇就奇在,老人突然回过头来,傲慢地喝令素不相识的张良:“小子,下去帮老夫捡鞋!”
陌生老人的冒昧,让张良非常惊讶。
他本来想请老人饱餐一顿拳头,却转念对方年纪老迈须发银白,只得强忍怒气到桥下捡鞋,然后扔在对方脚跟前。
不料,老人倚老卖老,竟然要求张良把草鞋给他穿上!
张良虽然一脸恼怒,却认为既然已帮忙捡了鞋,就好事做到底,再帮对方穿上也没啥大不了的。
因此,他慢腾腾地蹲下身子,帮对方套鞋。
老人坦然自若伸出脚来,心安理得接受张良免费服务,随后笑呵呵地离去。
我帮你捡了鞋,又帮你套上,你老居然连一个谢字都省略了,节约得太离谱了吧。
对此,张良一脸惊奇,目送老人飘然而去。
意外的是,老人走出大约一里地,又折身回到仍在发愣的张良面前,要求张良五天后天亮时分来此再见。
张良感到老人浑身透着古怪,希望能够一探对方究竟是何方神圣,故接受了老人的邀约。
五天后,天蒙蒙亮,张良懒洋洋来到桥上,却发现那个老人已经立在桥边。
老人大发雷霆,指责张良同老年人约会却晚到,显然缺乏尊老爱幼的诚意。
因此,他气愤地告诉张良:“五天以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再会!”
然后,老人转身离去。
这个怪老头子,到底有什么事儿要告诉我呢?
五天以后,鸡叫点击此处继续阅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