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晏几道幼时曾喜欢柳永的词。一次,在家中宴会上,五岁的小晏几道竟将街头流行的“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拍手唱给大家听。一屋高雅宾客面面相觑,脸上是一片死灰,哪里还能开口!晏殊脸色涨得通红,呵斥道:“住口!小孩子不得胡说乱唱!”小晏几道不依,嚷着这歌好听。晏殊恼怒,立刻给了儿子一个耳光。丫鬟们慌忙奔过来,要捂住小晏几道的嘴,要将他拉走。小晏几道委屈极了,边走边哭道:“我说的都是真话,我就觉得好听嘛,我为什么不能唱?” 晏殊跌足,喟然长叹:孺子不可教也!
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小山的真,一个童年孩子的真。而随着我们的成长,世俗的约束越来越多。我们竟不能做自己的本真,带着道德的伪面具。其实,这些东西,男人真的不喜欢么?小孩真是觉得好听,现实的男人确实在真实的玩,一语被刺到痛处,竟不能言罢了。
从他比较早的一首词中就可以看出少年晏几道的真来。
鹧 鸪 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传说这是晏殊大宴时,找了一个很有名的歌女演唱他的《浣溪沙》(去年天气旧亭台),这是晏殊最的得意的作品。歌女唱罢,小山就偷偷把这首词给她看能不能唱。歌女细想来:“一般的词,我可不唱,唱了坏词的话会毁了自己的名声。”可是又不能拒绝宰相的公子,再说这位公子风度翩翩,就要先看一下词。读着读着就不能停下。可是小山却要他她保密,因为他不想晏殊知道他作词,可能是怕父亲词名太盛,会让客人失去对自己词的客观评价吧。歌女唱罢,全场惊艳,纷纷打听这是哪家的公子,汴梁城一阵躁动,有一位大词人即将横空出世了。就连皇上也关心起来。一直追问“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是谁的手笔,当知道是晏几道时,甚为高兴。一曲《鹧鸪天》,小山名动京师。
但是,长大后的晏几道,却开始像他父亲晏殊那样,视柳永那类慢词为“下里巴人”;原来人也会变的,不管他怎么样,如果想不变,那就只有选择离开众人,可变成了一种傲。小山就是一个傲的人,可以说是傲骨,可以说是傲气,甚至说成骄傲也没关系。要想选择不变,那就这有傲吧。
这并不是他的本心,他不想那样虚伪地活着,因为他不是那种人。他不受世俗约束,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从不利用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谋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
十八岁那年,父亲晏殊去世,“树倒猢狲散”,此后家道中落。神宗熙宁七年,不合群的晏几道因郑侠上《流民图》反对王安石变法受到牵连,身陷囹圄。出狱后境况日下,四十多岁时才做了小官,晚年甚至到了衣食不能自给的程度。
日期:2011-7-10 0:23:00
关于他的傲,他的好友,当朝著名诗人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也许给我们一个最好的解释:
“余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处亦自绝。人爱叔原者,皆愠而问其旨:‘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皆负之而不恨,已信之终不疑其欺已,此又一痴也。’乃共以为然。”从四痴也就能看到他们孤芳自洁的个性。忠纯真挚的痴情,他仍未失却童心,他难与一般俗人合流。
甚至当时最大的明星东坡居士拜访他,也吃了个闭门羹。
《研北杂志》记载说,苏轼曾对晏几道拒绝慢词、坚持小令的作法十分纳闷。一次,苏轼亲自来拜访晏几道,想和他谈谈心。晏几道从破旧的屋子里踱出来,冷冷地道:“当今朝廷高官,多半是我晏府当年的旧客门生,我连他们都无暇接见,更何况你!”掉头回屋。
苏轼自然愣住。当时的苏轼名满天下,又喜朋友,所到之处,无不呼朋引类,极受欢迎。这种钉子还是人生第一次碰到!
苏轼捋捋胡子,笑着走开了。遇见这么一个任性倔强的落魄公子,他除了笑一笑之外,还能怎么样?难道要去跟穷途末路的晏几道呕气不成?
还好他碰到的是生性豁达的苏东坡,要是遇到心胸狭隘的人,岂不是要一直被人穿小鞋。小山呀,真是个不合时宜的人。
不合时宜的人总会做不合时宜的事。落魄的小山就留恋红尘俗世烟花之中。或许,只有这些最卑微的女子才能给他最真的情怀,一如柳三变。最后,在流浪中死去,不知他是在笑,还是在哭?
或许只有一首《御街行》能解释他的心情。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阴深驻。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关于小山词,后人品评不已。可对于他在婉约词上的巨大成就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而最直接的就是和他父亲的对比。
日期:2011-7-10 0:44:00
关于晏氏父子词的高下之分,后人有不同的看法,宋人王灼云:“晏元献公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叔原如金陵王谢子弟,秀气胜韵,得之天然,将不可学。”有许多人认为小晏词不如大晏词的,如《蕙风词话未刊稿》说:“小山词从珠玉词出,而成就不同,体貌各具。珠玉比花中牡丹,小山其文杏乎?”叶嘉莹也认为小晏词意境“实在远较乃父为狭隘而浅薄。”
但小晏词较之大晏词更为沉郁顿挫,在小令的技法上也有所发展,日臻纯熟,故有人对《小山词》的评价甚高,认为他远超大晏。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实罕其匹。”近人夏敬观说:“晏氏父子,嗣响南唐二主,才力相敌,盖不特词胜,尤有过人之情。叔原以贵人暮子,落拓一生,华屋山邱,身亲经历,哀丝豪竹,寓其微痛纤悲,宜其造诣又过于父。”
《小山词》从《珠玉词》出,而成就不同,虽是走其父婉约传统,固守小令的阵地,却创造出新的艺术世界。可以说晏几道的词艳而不俗,浅处皆深,将艳词小令,从语言的精度和情感的深度与两个层面上发展到极致。
以上都是历代词评家对小山词的评价,从我个人来说,论词好坏,标准有二:
1.意境。2.真情。有两者足矣。我们做一读者,看到好的就高兴,何必去纠结于高下之分呢?难道保不成让词人们自己复活争论一番,应该没这个必要吧。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我们就在落花时节,微雨纷纷的季节慢慢品词吧。找个安静的角落,泡一杯香茗。闲云归后,人面何处?
日期:2011-7-10 15:10:00
曾巩——曾子原来很有名
记着当初唐宋八大家里老容易把曾巩忘记,可是如果说到《墨池记》,可能大家都有印象吧。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为什么曾巩独独钟情于王羲之的“墨池”呢?可能他坚持的就是一种勤奋的精神。也就是实在,不玩虚的。这也可能是曾巩的性格。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