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曾巩也是和王安石惺惺相惜。
日期:2011-7-11 9:29:00
曾巩对王安石则是慧眼独具,早早看出他在政治上的卓越潜质,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五月,二十六岁的曾巩极力向朝廷推荐二十四岁的王安石。在给翰林学士蔡襄的推荐信中,他说:
巩之友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称其文,虽已得科名,然居今知安石者尚少也。彼诚自重,不愿知于人。然如此人,古今不常有。……执事倘进于朝廷,其有补于天下。亦书其所为文一编进左右,庶知巩之非妄也。(《上蔡学士书》)
我的朋友王安石,文章合乎古人的圣贤之道,虽然已经中了进士,但是世人对他还是不太了解。他也是一个非常自重自爱的人,不愿意轻易将自己推荐给别人。但是这样的人,古今都不多见。如果您能将王安石推荐给朝廷,对天下会有大大的好处。我将王安石所写的文章寄给您,您就知道我说的不是瞎话。
王安石是不是古今难得的人才,暂且不说。这个推荐王安石的举动倒真是古今少有的奇观。为什么?此时的曾巩只是一个身处江西乡野的落榜生,而王安石则是春风得意的中榜进士,并且已经在扬州开始做官。这只能说明曾巩这个人,眼里只有国家,没有自己,没有私心。这种人格的力量怎么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呢?
而这么优秀的人才就因为考试问题被政府拒之门外,对天下人都是一件很遗憾的事。于是一向刚正无私的欧阳老头这下假公济私了一下。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命题,曾巩才与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第。或许欧阳老头儿这个题目就是给曾巩出的,专业对口,一下子,曾巩中举了。
这倒颇有点今天自主招生的风范。38岁的曾巩终于走上了仕途。
在历任越阁校勘,集贤校理等职之后,曾巩开始了地方官的生涯。他曾任越州通判,之后到过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地任职。在此期间,他在地方上施行了许多德政,获得佳评。
他担任越州通判时碰上荒年,他让县内的富裕人士拿出余粮,用比官价略高的价钱卖给贫民,又由政府出谷五万石,贷给农民作种子,有效地使人民渡过灾荒,减少生命损失。
在齐州时,他为地方除去不少蛮横恶霸;据说,当曾巩调要离齐州时,老百姓还堵住桥头,关上城门,恳切挽留他继续在齐州留任。在襄州时,为了不冤枉任何好人,曾巩亲自调查、审问案情,开释了一百多位无辜良民。
作为地方父母官,曾巩能从学术的殿堂走出来,实实在在的扮演照顾百姓,关心百姓疾苦的角色,所以深受人民爱戴。
日期:2011-7-11 15:24:00
可以说,一个好的官员不在乎他的官有多大,名声有多高。只要有一颗赤子之心,心甘情愿为百姓做事,他就是一个有作为的官员,一个能让人们记住的官。否则的话,官位越大,笑话闹得越大。说不定还会遗臭万年。
元丰六年(西元1908)四月,六十五岁的曾巩逝世于江陵府。过了近二百年,到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所以后来人们就称他为“文定公”。
历史上,关于曾巩的轶事也有不少:
1.-全鱼宴的来历
从祠堂出来,便沿着盱江前往曾巩的读书岩,路上听到一个现在南丰人经常提起的关于曾巩的一个故事。在以美食著称的县城里,盛行一种全鱼宴,就是满桌佳肴,清一色的鱼为主料,当地有句俗语叫“南丰不食全鱼宴,等于未到橘都游”。而这个全鱼宴,便与曾巩有着渊源。
由于过于用功读书,曾巩饮食渐少,急坏了曾巩的妻子。曾巩的妻子不仅才貌出众,且秀外慧中,尤善于女工与烹调。她督促书童每日抽空在盱江垂钓,再做出种种美食,改善伙食,增强曾巩与两位小叔子的食欲,让他们更加精神奋发地学习渊博的知识。这一日,书童钓到一尾重达五六斤重的大青鱼。曾巩娘子眼前一亮,灵机飞动,有心尽展烹调手艺,烧出一桌好菜,给曾家兄弟一个惊喜。她穷尽心智,精工制作,将一条大鲜鱼化成了色香味形各不相同、风味殊异的十盘美食。摆上石桌,她娓娓道出名目与特点,曾家兄弟食兴大开,菜足饭饱之余赞不绝口。曾巩更是激情洋溢,夸赞娘子:“南丰有三子(橘子、炉子、女子)之说,诚不欺也。娘子手艺精深,实在意味深长,催人奋进啊。”
这一桌全鱼菜肴,经橘乡厨师发扬光大,便成了流传千年的全鱼宴。
2.对对联
庆历年间,北宋著名思想家李觏常在江西南城十贤堂讲课,听讲者有太学生百余人,其中有唐宋八大家之一、号称“南丰先生”的曾巩。
日期:2011-7-11 15:27:00
有一次,李觏应邀赴豫章春游,随行学生十余人。从建昌东门出发,经抚河至赣江。时值暮春三月,逆风顺水,船家扯下帆篷,装上浆橹,摇橹前进。舱内李觏居中而坐,门生并列左右,曾巩坐于右侧最后一个位子上。李觏对众生说:“此去豫章尚远,行舟寂寞,何不以行船为题,对一对联,用来消遣。”诸生同声说道:“请先生拟上联,我等对下联。”李觏点头沉思,舱中顿时沉静下来,唯有吱哑吱哑的橹声。李觏手指船橹,高声说诵道:“两橹并摇,好似双刀分绿水”
诸生从左至右,依次对下联。李觏抚髯静听,有时轻轻点头,有时又评论修改一番。看他的神气,似乎对所有下联,均不满意。最后,只剩下曾巩一人,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只见曾巩不慌不忙,站起来躬身向先生施了一礼,高声对道:
“孤桅独立,犹如一笔扫青天!”
李觏听罢,不禁连声叫好:“此联气魄雄伟,思路开阔,对仗准确,实为难得之妙联。”诸生齐拱手向曾巩祝贺。正在摇橹的船家,也来凑热闹:“真是名师门下有高徒啊!”
3. -曾巩三训陈师道
虽说花了十多年才考上进士,但曾巩从小好学,“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日草数千言。”20岁时,便名闻四方,深得欧阳修的赏识,他的散文以古雅、平正著称。他讲究布局结构,段落分明,层次井然。宋朝诗人陈师道,16岁就学于曾巩,进步很快,在文坛上渐有名声。他对老师曾巩非常崇敬,在《观兖文忠公家六一堂图书》诗中说:“何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一瓣香,就是一炷香,这种香形似瓜瓣,礼佛时所用,表示敬仰之意。因此,在南丰县城之南,盱水之侧,建瓣香亭。稍后,民间便流传着关于瓣香亭的种种故事。
日期:2011-7-12 9:33:00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