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恢弘唐史:唐风烈烈》
第58节

作者: 长安江伦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元载贪婪而无耻,大肆胡作非为,把大唐政坛搅得一团糟。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奸相巨贪,因此而丢了性命,实属罪有应得。大唐盛世不在,但还是有很多看点。经济方面,在旷世奇才刘晏的整治下,情况大为好转。

  日期:2013-08-05 17:03:14
  9.7天才的理财大师
  姓名:刘晏
  籍贯: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
  生卒年月:718-780年

  专长:理财
  别称:“大唐财相”
  历史上绝大部分赋税或财政改革,都是由政府缺钱花引起的。所以,改革的一般目的当然是增加财政收入。安史之乱之后,唐朝财政极其困难。为此,时任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兼铸币局局长的(御史中丞兼铸钱史)第五琦(729—782年,“第五”是姓氏)站出来支招破解难题。第五琦,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年轻时,就因为干练不断获得升迁。他曾任财政部副部长(户部侍郎)、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并因主持了一场不成功的金融币制改革而闻名。

  面对着棘手的财政问题,第五琦的解决之道是:铸造新货币,并规定新铸造的1枚“乾元重宝”(被称为虚价大钱,民间俗称“乾元大钱”)的法定价值(购买力)相当于10枚“开元通宝”。该钱钱径2.6— 3厘米,重约6—10克,每1000枚(1缗,或称1吊、1贯)重10斤,按照“一当十“的比价与“开元通宝”(重约4克)并行流通。同为金属货币,乾元重宝的重量(代表铸币的成本)是开元通宝2倍多,面值却是开元通宝的10倍,这简直是对老百姓赤裸裸的掠夺!但李亨看到有利可图随即采纳,并于乾元元年(758年)下令施行。第二年,在国家财政不堪巨大军费开支的重压下,又发行“重轮乾元重宝”(钱背面外廓双层,俗称“重轮乾元钱”)。这种钱,钱径3.6厘米左右,重约20克,每1000枚重20斤。但是,1枚的法定价值却相当于50枚“开元通宝”。这种金属货币的购买力,应当与其自身的含铜量成正比,否则就是对百姓的巧取豪夺。但如果以开元通宝的重量与购买力之比为1:1,那么乾元重宝的比例为1:5,重轮乾元重宝则达到了1:10。也就是说,1枚重轮乾元重宝的重量是乾元重宝的一倍,但购买力却是其5倍!要是兑换成开元通宝,差价更是大得吓人,对人民的掠夺又加深了一倍!第五琦此举,实际少许增加铸币的铜含量就大幅度提高铸币面值。只是他可能不知道,他的行为已经违反了经济规律,将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恶果。

  自古以来,货币虽然是政府发行的,但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却不是想发行多少就发行多少,更不是想在币面上标上多少面额就是多少面额!货币的发行,必须严格遵循市场供求关系,否则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无论时代与国度,滥发货币都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付出惨重的代价。果不其然,由于乾元重宝、重轮乾元重宝、开元通宝3种钱同时流通,仅半年市面就出现了混乱,货币购买力下降,通货贬值、物价上涨。并且,人们往往将含铜量较高的开元通宝收藏,而将乾元重宝尽量出手,出现了“劣币驱良币”(也称“格雷欣法则”,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造铸局长提出。他观察到: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贵金属含量高的“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的现象,良币“开元通宝”很快就退出了流通市场。经济规律无国界!马克思说得好:“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那面对私铸、私熔货币,这种有1000%利润的营生,不法之徒还有什么不敢做的呢?果然,李亨时代的民间私铸铜钱盛行。不久,私铸又转为私熔。由于“开元通宝”每枚重4克,5枚即可私铸1枚重轮乾元钱,可获10倍的利益!像变魔术一样,这笔“一本十利”的生意就做成了。当时民间私自铸造货币严重,官府惩处的私铸者每天都有几百人。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因犯“私铸罪”而被拷打致死的就有800余人!但是,在暴利的驱使下,还是收效甚微、不能禁止,官府也无可奈何,仍然屡禁不止。从此大钱退出流通领域,多被熔铸为小钱。这两种版式本来铸量很少,经过多次销熔,能够流存下来的已经是稀中之稀了。所以,能流传到今天的“乾元重宝”和“重轮乾元钱”,都是深受收藏夹青睐的珍品。

  第五琦还对先后对盐、茶、酒等生活必需品实行专卖,控制其生产,垄断其购销,再加价卖于商人出售。尤其是对盐专卖的榷(què)盐法,以获得丰厚利润。在全国产盐地,都设立盐官。为盐户设立专门的户籍,称“亭户”,国家免去其徭役。所产的盐均由官府收购、运销,不准私卖。这就是所谓的,“官营专卖,官府专利,强行加价”。每斗食盐成本10文,经他加价就变成了110文!中国的盐和铁自西汉以来就实行政府专卖,但是敢于把加钱定的这么高的,在历代实属罕见!这是典型的不择手段、不计后果的“与民争利”,唐政府是赚了些昧心钱,但老百姓度日如年,它将逐步失去民心。我们今天的食盐也专卖,但本意却是维持国计民生,所以1斤盐只卖1元多钱!贩卖私盐无利可图,也就没有人干这种勾当。

  总之,第五琦的方法在短期内看似有效,能增加政府的实际收入,但实则埋下了巨大隐患。他最终没能解救朝廷财政困难,反而引发了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其一,在1年多的时间里,这两种新货币在发行中又不断地减轻重量,并不得不不断减小币值,造成唐政府信誉下降。
  其二,加剧了百姓的贫困,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新唐书·食货四》记载:当时“物价飞涨,米价高达7000钱,大批人饿死”。
  其三,引起金融秩序混乱,物价长期不稳。物价经过继任者长期努力,直到几十年后的李适时代才逐步稳定。
  虽然,第五琦凭借这些“政绩”,在第二年升任宰相。但是,因为在改革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意想不到的、更严重的问题,也是他那个时代的人的经济知识所不能理解的一些问题(例如通货膨胀、劣币与良币等)。这项改革遭到朝野普遍责难,而不得不草草收场。759年十一月,朝廷无奈之下,将第五琦贬为忠州州政府秘书长(长史,今重庆忠县)。不久,有人告发他收受贿赂200两黄金,李亨派监察官(御史)刘期先前往追查。随后,这位任职仅几个月的前宰相、失败的经济学家,被贬到了更偏僻的夷州( 今贵州凤冈)。

  在这种形势下,760年李亨任命财政部赋税司副司长兼早朝礼仪纠察官(度支郎中兼侍御史)刘晏,接替第五琦出任国家铸币局局长(铸钱史)。刘晏是唐朝著名的理财家,他从小就聪明好学,少年时期就才华横溢、名噪当时。725年,李隆基封禅泰山,9岁的他向皇帝进献了一本《东封书》,歌颂太平盛世。李隆基既欣喜又好奇,于是派中书令、大诗人张说测试他。刘晏竟对答如流,于是李隆基就把这位“神童”小朋友带回了长安,并授权他在国家图书馆负责校勘典籍、刊正文章(秘书省正字)。南宋学者王应麟在其《三字经》里写道:“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刘晏7岁(实际上是9岁多)就当国家干部了,而且干的还是高级文化工作:校对。难怪宋朝人要把他树为当时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号召大家像他一样奋发有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