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9-05 22:34:01
【6.30】
原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
子贡说:“如果能广施给民众而且能救助民众,怎么样?可以称作仁吗?”孔子说:“怎么限于仁,必定是圣了!尧舜大概还对此为难!仁者,自己想立而立别人,自己想达而达别人。能就近举例,可以说是仁的方法啊。”
【真相】
本章的文字略多,意思也似乎有些复杂,前人的很多解读只是增加了疑惑。但其实,只要把背景放到孔大,故事就比较容易理解;而故事里的理论当然需要逐条理解。
先说故事。我们知道孔大的最高学位是“仁”,仁字证书很难拿到,前面孔老师就曾一口气毙了好几个水平很高的学生。现在子贡又来试探,问“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算不算“仁”。孔老师说,这早就超过“仁”而到达“圣”了,也就是博士后了,这是连尧和舜都不一定达的到的。咱们孔大根本就没有这个学位,子贡你还是老老实实想点力所能及的,争取拿到“仁”吧。
再看理论。第1个理论是关于“仁”和“圣”的。“仁”在《论语》体系里几乎是最高位置,但是还有“圣”在上面。那么“仁”和“圣”的区别是什么呢?从本章文字来看,“仁”基本属于个人修养,或者是从个人出发;而“圣”则是博施于民众的社会行为,这当然就需要权力和钱力。尧舜为什么也达不到“圣”呢?他们在思想上达到了“仁”,权力也有,应该不是太抠门,而是钱力不足的缘故。钱力足了就会“圣”吗?看看一部中国历史就知道当然不会,皇帝再有钱再满口孔孟也不会的。
第2个理论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推己及人。这说明孔老师多少讲一点理,就是他要求别人的起码是他自己也想的。比孔老师更不讲理的就是强盗和统治者了,他们自己不想被抢却抢别人。但是圣人讲理也有限,因为他自己想的可能只是对他自己或他的周天子有利的,这样的道理有很大的漏洞。比如周天子要强拆老百姓的房子,孔老师当然就会也这么想,推己及人的话,就会觉得别人也应该这么想,这就不讲理了。
第3个理论是“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这是普世的理论,凡事不管是做还是说,都从身边的事情开始,不仅方便,而且切实。孔老师在这里对子贡讲这个理论很有针对性,因为子贡一开始提出的是超高难度的“圣”,孔老师让子贡别那么好高骛远先从身边小事做起达到 “仁”。
日期:2012-09-06 20:32:05
“事”:有人说同“倳”,意为“置”。但“倳”一般做插入的意思,不是太符合。但查辞源“事”不过“事情/职务/从事/侍奉/事故/事物”等几个意思,都不太符合。这里从众暂译为“限于”。
“己欲立人而立人”2句有2解,一解是“己欲立人”是“立人”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自己“立”然后再“立”别人;另一解是自己“立”和“立”别人并列且同时。这里暂模糊。
日期:2012-9-6 22:19:00
【7.1】
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译文:
孔子说:“传述而不创作,相信并喜好古代,私下自比我的老彭。”
【真相】
春秋战国时,中央集权尚未形成,周天子不太集权的统治也开始分崩瓦解,是中国古代文化最为自由昌盛的时候,所谓百家争鸣就产生于这个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孔老师作为百家中比较主流的一家,却因循于古,其意义和后来欧洲文艺复兴的援引古希腊罗马不同,因为并不是借古创新,而是绝对守旧。孔老师是否百分之百没有创新,由于资料的限制,不是很好考证。但是大致上“述而不作”是公认的,也就是只叙述以前的概念和理论,自己并不另外创新。
有人把圣人的“述而不作”和现在的山寨抄袭相提并论,但其实它们还是不同的。首先孔老师是为了周天子的利益而不是为了自己挣钱,这不同于山寨们的唯利是图。其次圣人引用古人而不是抄袭,他并不侵犯古人的品牌而是保护这些品牌,这当然不同于山寨们把Sony改为Somy。最后孔老师因循的古人都是几百年前的,专利早已过了保护期;而山寨们则恨不能下午抄袭别人上午的创作。当然,不创新是二者的共同点。
本章中的“老彭”有多种解释,有说是彭祖的,有说是老子和彭祖的,还有把“我老彭”解为“我们家老彭”也就是和孔老师比较熟的一个“老彭”比如孔老师的爱人或他们家门口卖油条的那位。到底“老彭”是谁呢?当然不可能是卖油条的,因为孔老师看不起劳动人民。一定是孔老师看得上的,也一定是大大有名的。老子是有可能的,因为圣人拜访过他,同时也有名。彭祖的可能性更大些,因为他更有名,而且是古人。彭祖有名主要是两点,一是长寿,活了800多岁;二是房中术,这个因为绿霸咱们就不多说了。孔老师把自己比做彭祖,不会是因为长寿,因为他是70多岁死的。是不是因为房中术呢?不好推断,但起码上下文不太合。我觉得应该是因为“述而不作”。彭祖和孔老师一样,虽然有名,却都没有出版过专著。后世的《彭祖经》之类的书,都是伪书,是托他的名写的,就好象现在的管理书托名美国人一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