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三年 一根思考的芦苇》
第47节作者:
东野牧臣 日期:2011-11-19 12:31:02
《大多数的棋子命运》
只要是一个组织,无论是大到一个国家还是小到几人团体都如同一盘棋。一些人在下棋,一些人有能力看棋,其余的都是棋子。
下棋的人
是下棋的人还是棋子这不取决于他们的地位,而是智慧。如果哪一天命运开了一个很有趣的玩笑,一个愚蠢的人坐在了下棋的位子上,这是危险的。
一,同样下棋的其他人会吞并他的地盘。二,他的棋子反过来会制衡他成为幕后的主人。
有些时候下棋的人原本是高明的,怎奈那些棋子太强大。大名鼎鼎的唐明皇在志得意满之时甚至于听不进去高力士的劝说,以至于一代帝王晚节不保。
同样的唐高宗李治如此幸运的在几位哥哥们争权失败后登上了政治舞台,怎奈他太幸运了,以至于不懂得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也就成为了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棋子。被武则天玩弄的人当然也不会只有他一个,著名酷吏来俊臣以为自己即将功德圆满可以向女皇邀功之时却不知道自己的角色就是一个弃卒。
棋子
看棋的人和下棋的人在某些情况下或许会互换位子。而棋子的命运却是为别人做嫁衣,因为他们永远不知道自己在这盘棋中。
能不能看懂那是一个棋盘决定了棋子们的命运。看不懂棋盘的人无论你多高的地位,多么努力的追求,多么崇高的道德都难以摆脱棋子的命运,而棋子永远是大多数。
无论是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都推崇贵族政体而反对民主政体,原因是当大多数人看不懂棋盘却来下棋这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是危险的。
棋盘有大有小,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组织。每个棋盘都有固定的游戏规则,有一些是上帝制定的,有一些是前人继承的,棋子们在棋盘上摇旗呐喊,他们以为自己是伟大的,可是他们的这种梦幻般的感觉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却是他们的青春。
在希特勒的鼓动下,无数德国青年奔赴欧洲各大战场,他们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又一个勋章而失去的却是生命。
在日本天皇的一声呐喊下,在靖国神社的烟雾中,年轻的学子们拿起战刀为国献身。
一场棋就总会有个结局,无论是赢是输,地盘归下棋胜利的人,回味归看棋的人,而棋子们都是失败者,他们可以在快要饿死的时候还以为自己是成功者,他们可以在被卖了的时候还以为自己是雇主,多么可悲啊。
棋子们得到的仅仅是一些精神上的慰藉,甚至于这些慰藉本身也是经过改造的。他们以为自己是英雄,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英雄。他们以为自己是伟大的,因为他们永远看不懂伟大涵义。
其实这也是公平的。人类发展数千年,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同样的也就创造了难以计数的游戏规则。某些人闻鸡起舞的在规则的海洋中遨游还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涿鹿一方?
终章
偶然间上天涯看到北大某教授和某报刊的争论,据说大多数都是挺某教授的。对于这种争论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忽然想起曾经看过的韩国总统卢武铉的没有完成的传记中,那是第一次如此近的感受一个政治家的心声。
作为大多数的棋子有时候也强迫着下棋的人,正像是有的棋子要自由,有的棋子要温饱。棋子们的档次很多时候让下棋的人也有力难为,以至于棋越下越烂。
至于为什么棋子们的档次差别那么大,这又是另一盘更大的棋局的规则了。正如同有的人喜欢养猴子,有的人喜欢养猪。当猴子某一天进化成人的时候也就多了一群主人,当猪某一天被放上餐桌的时候也就多了一片空地。剩下的就要看造化了,毕竟上帝也许同样在下棋。
日期:2011-11-21 17:48:10
《建立分析框架》
想要什么?一直难以回答这个问题。最初的时候想的是融合中西方思想重新构建中国文化,又很想像摩根和洛克菲勒一样打造一个巨大的组织。后来决定回避这个问题,经过折中也就限定在了总结思维方法的领域。以至于大部分时间用来构建分析框架。
人在无知的时候总是会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都只是普通人而已。
怀特海在构建发展哲学体系的时候说,
第一,一个理论体系必须要覆盖一切遇到的因素,无论能不能解决,但一定要可以分析。如果一个体系遇到了它必须回避的东西,这个体系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第二,一个理论体系要有用,如果建立的一套理论体系都无法指导生活那是荒谬的,指导生活仅仅是小事,最主要的还是可以预测,一切理论的作用都建立在解析现在和分析未来上。
第三,理论体系要具有进化性,不可进化不可修补的理论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怀特海的理论提供的仅仅是一个框架,一个任何人都可以修改的甚至于永远无法完成的框架。
基于以上问题,一直难以下手。本来想在弄懂了西方哲学体系之后再进行总结,不过现在想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他的体系太过于庞大。我们所熟知的比较难以理解的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叔本华等都只是一部分而已,或者说一些形而上的体系。其他的还有更多的非常实用的体系不被我们所认知更不要说掌握。
其中很重要的就有
作为美国精神的实用主义,将一切化为科学框架的结构主义,将一切回归到语言逻辑的分析哲学,规律背后的规律胡塞尔的现象学,关于人的终极问题的存在主义。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体系,不过其难度也同样让人望而生畏(实用主义还好一些)。
关于人的体系
第一等级,存在体系。
存在与虚无(萨特),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拉康的镜子(现象学和精神分析的融合)。
第二等级,思想体系。
涉及到自由,卓越,选择,爱,美,等一些最高概念架构起来的思想系统。但是没有一定的书籍可供选择。
第三等级,心理体系。
佛洛依德(潜意识、人格结构和防御机制),阿德勒(自卑、补偿、社会感),荣格(情结、原型、神秘)。
霍妮(自我挣扎。不是太了解,不过神经官能症值得一些自大狂看看),佛罗姆(还没看,主要是爱)。
马斯洛(需要理论),罗洛梅(存在主义心理学)
第四等级,性格体系。
九型人格,十六型人格,色彩性格学(没看过不知道效果)。
以上的三个等级都是非常成体系的东西,逻辑性比较完整,可以找到一定的书学习。可以在每个等级选择一个进行融合,当然也可以仅仅选择一个等级,这就要看个人爱好和能力了。由于我对于心理学也不是很了解,其中很多书更是一直想看而没有看。当然这只是在我的分析框架上的一种分类,并不代表真实情况,如果有问题不负责。
当然以上仅仅是关于人的体系,还有关于社会的体系,关于逻辑分析的体系。由于关于社会和逻辑的体系,我自身也没有弄明白或者说还没有涉猎,也就难以说清。
更何况,逻辑体系也有很多层级,谋划一个时代的人和谋划一个国家的人,谋划一个组织的人,当然有着本质的差别,甚至与不可逾越。
不过构建社会体系,离不开政治学,经济学,文化体系(道德、价值)。构建逻辑体系离不开现象学,结构主义,分析哲学。
当然如果仅仅是一个小型的逻辑方法仅仅辩证法就已经足够了,如果再加上因果律,系统论,信息论那就很丰富了。更何况很多时候各种体系层出不穷,盘根错节。
这个世界太庞大了,只有站在世界知识库面前的时候,才能明白什么是井底之蛙,这世间没有孤立的存在物,哪怕是理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喜欢模糊的东西,讨厌谈论一些玄奥的没有实际用处的理论。很多东西我们之所以不知道,不是他们不存在,只是因为自身的思维能力达不到一定程度而已。
今天一个网友谈起,怎么构建一个分析框架。如果我知道的话,也就不用看书了。或许是大部分时间都在想关于人的问题,所以对于人还是知道一些的,关于其他的那就几乎处于无知状态,以免误人不敢多言。不过一个人如果真的想构建分析框架,依靠中国的文化体系是不行的。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中国的文化体系中本来就缺少逻辑系统。当时的五四思想家们排斥传统的那一套也不是没有根据的。
中国古代那一套只适合修身,如果以为凭借那一套可以对这个世界进行分析,那才叫扯淡。我们这个民族虚荣心太盛。人们又太喜欢谈玄论道,重行轻思。以至于整个社会呈现一种没文化状态。不得不说我们与整个世界的脱节其实非常的严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