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皇五帝到夏商》
第22节

作者: 卢江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禹搞定共工,这才能一心治水,不需要打仗了。他以身作则,和二十万征召来的百姓同食同宿,整天泡在泥水里,完全体现了一个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风里来雨里去,不需要专人在旁边替他打伞。禹长途跋涉途中,步伐很有特点,被称为“步不相过”,意思是前后脚非交替而行,而是一只脚始终跟在另一只脚的后面,这种跛行的步伐被称为“禹步”。大禹本不走禹步,走的路多了,也便成了禹步。

  禹的步姿被巫觋(念西,指女巫,巫则特指男巫)研究并附会成神奇的仪式,其理论根据是禹乃圣人,鬼神猛兽、毒蜂毒蛇甚至暴龙都不敢伤他,充分体现禹步具有非同一般的神力,于是巫觋做法时突然步履踉跄,迈起“禹步”。和动感强烈的跳大神相比,“禹步”安静得像跳交际舞。后来道家发扬光大,把“禹步”搞成一个体系,由“禹步三”到“三步九迹”,再到什么“步罡踏斗”,一路把“禹步”升级成“神步”。据说道士们的禹步功能强大,主治消灾去病、驱鬼魅、禁毒蛇、御猛兽、旱时下雨、涝时雨止等等,总而言之,禹步既出,天下太平。

  日期:2015-05-09 09:37:11

  道经《洞神八帝元变经》甚至把禹步来历也升级了,煞有介事地说:“昔大禹治水……届南海之滨,见鸟禁咒,能令大石翻动。此鸟禁时,常作是步。禹遂模写其行,令之入术。”原来禹步是“鸟步”,这种鸟散步时产生咒语的力量,能令大石翻动,于是禹就学而习之,灵验得很,屡试不爽(“自兹以还,术无不验”)。这个劳什子“元变经”的作者写作能力挺差,只知道强调“步咒”的效果,“前因”的信息付之阙如。比如那是什么鸟?那鸟为什么要翻石头,它喜欢举重吗?《北梦琐言?逸文》载:“南方有鹳,食蛇,每遇巨石,知其下有蛇,即于石前如道士禹步,其石阞然而转,因得而啖”,寥寥数语,话说得一清二楚,其表达能力值得道士们学习。鸟是鹳(念灌),大型水陆两栖鸟类,腿细长如鹤,步伐优雅,喜欢吃蛇。蛇躲在大石下,鹳一点都不着急,走几步,石头感动得受不了,自动翻身把蛇出卖了。

  “禹步”其实说明禹是跛子,由于他十数年来,腿脚长期浸泡于泥洼之中,积劳成疾,得了风湿性关节炎,走路一瘸一拐。战国时期杂家的代表人物尸佼在其著作《尸子》里说:“禹于是疏河决江,十年未阚其家……生偏枯之疾,步不相过,人曰禹步。”,意思是禹因忙于工作,十多年不着家,得了“偏枯”的毛病,所谓偏枯就是偏瘫。晋人李轨在《扬子法言》注解里说得更明白:“姒氏禹也,治水土,涉山川,病足,故行跛也……而俗巫多效禹步”,那个“俗”字用得太好了。

  日期:2015-05-10 06:36:48
  道家真能忽悠,我见过忽悠的,没见过这么明目张胆忽悠的,所谓道家神功大概就是这么来的,道家的诸位大神均从《山海经》或民间传说里引进并被整容,升级成豪华版。比儒墨两家更能忽悠就是道家,不过总体而言道家入世不算深,对社会危害有限。

  从“禹步”的来历里,我们深深体会到禹治水真是殚精竭虑,任劳任怨,他成就伟业除了方法对头外,还有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二者缺一不可,“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禹让我想起舜爱唱的“歌谣”。解除水患,是真正意义上的拯救苍生,他是中国版的诺亚,从现在起我们称他为大禹,他当得起这个“大”字,不管他将来做了什么。大禹还是个大个子,比尧矮一寸,四舍五入,他也是个“丈夫”,大丈夫!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先进事迹,中国的小学生都知道,我就不赘述了,我要说几句题外话。某位纪姓学者在百家讲坛上说大禹之所以不进家门,是因为他在治水过程中和一个叫做瑤姬的神女产生婚外恋,羞于面对发妻涂山氏才不好意思回家。四川省社會科学院禹羌文化研究所所長谢兴鹏非常愤怒,痛斥纪某是无稽之谈,说瑤姬是王母娘娘(即西王母)的女儿,是神,而禹是人,人神无法相恋。谢先生愤然要求央视停播纪先生的歪理邪说。

  日期:2015-05-10 10:34:51
  我很理解谢先生的不满,但他的理由实在不够充分。中国传说里人神相恋的故事还少吗?许仙与白娘子、董永与七仙女、后羿与洛神宓妃……他们的爱情故事不是被我们津津乐道吗?对于神话,如果用科学原理去衡量,那纯粹是找不自在。反驳纪的言论很简单,以大禹当时的身份地位有两个妻子再正常不过了,舜不是一次娶俩吗?大禹果真有瑤姬,他大大方方把她带回家做次妃就得了,理直气壮,名正言顺,哪里需要“不好意思”?纪先生难道以为大禹是克林顿、瑤姬是莱温斯基吗?

  不过关于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倒是值得说几句,因为事关“夏二代”,大禹的儿子启,他为中国历代王朝的交接定下了一个不良的基调。

  涂山氏有个娇滴滴的名字,叫女娇,貌美如花,出生于名门望族。涂山是现在哪里,至少有三种说法,分别是浙江,江西和安徽的当涂县。我是安徽人,因此强烈相信女娇是安徽人。女娇是在看见大禹治水的英姿后,深深爱上大禹,大禹当时迈着令道士神魂颠倒的禹步,“左准绳,右规矩”,肩上还有三尺三的扁担,配上九尺九寸的伟岸身躯,实在是酷毙了,秒杀上衣口袋插三支钢笔的知识分子。她爱上了禹,禹也爱上了她,大禹工作之余就去桑林和女友相会。大禹太忙了,来不及和女娇成婚或者成婚不久又奔赴一下个治水工地。

  女娇是个有音乐天分的女子,她把相思寄托在乐曲当中,她的原创歌曲只有四个字:候人兮猗,有效的字只有前面两字,后面二字是虚词,相当于“啊,哎”,表示叹息再叹息。女娇要“候”的那个“人”当然就是她的禹哥文命兄。
  日期:2015-05-11 09:09:51
  据吕不韦说这四字短歌乃南音的起源,后来周武王的两个弟弟,周公和召公下乡采风,这哥俩收集整理的南音,便是《诗经》第一部《国风》里的首两卷“周南”和“召南”。我们耳熟能详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来自“周南”。所谓“采风”,“风”指的就是“国风”。我去年回国有幸在福建听过一次南音,台上的女子一席长裙,横弹琵琶,歌声如泣如诉,虽然我一句歌词都挺不懂,但那单纯的旋律和嗓音依然令我非常感动,眼前出现一幅远古的画面,一个白衣女子站在芳草萋萋的山坡上望着苍茫的远方,心里哼着思念的歌谣。

  女娇想必经常守望在家门口,一咏三叹地唱着“候人兮猗”吧?女娇是个有想法的女子,她要让禹哥听见的她作词作曲的歌,可是当时她有孕在身,不便远行,怎么办呢?她有办法,她让她的侍女赶往禹哥的工地去唱!当时的情景很有趣,因为没有麦克风,侍女必须要走到禹的身边,先介绍一下歌曲背景,然后再开唱,禹哥身边的民工有福了,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工地慰问演出。在身边战友和民工的起哄声里,文命兄羞涩而幸福地笑着。《吕氏春秋》里这段关于大禹与妻子的小故事很美,走抒情路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