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航向——大宋崇宁三年》
第21节作者:
草根读史1 日期:2013-06-12 18:09:14
(更新)
三、太师蔡京
大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这一年,时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的蔡京五十八岁。
五十八岁,正是现代人将近退休的年龄,也是现代干部,走到了“五九现象”的年龄。面对奋斗了大半辈子,即将离别而去的岗位,尤其是领导干部,即将告别的还有手中的权力。“夕阳无限好,只是进黄昏”。相信是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一番感慨,“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五十八岁,这已是届近“花甲之年”的年龄。年近花甲,这在古代,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老人了。
能够在有生之年,最终登上仕途的顶点,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帝国首辅,百官之宰;能够在有生之年,终于实现乡学启蒙之时,就在心中发下的宏愿,“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相信临近花甲之年的蔡京,心中一定会有无限的感慨。回首来时走过的路,隐隐约约,似乎一切还依稀可以分辩。然而,这一路的艰辛,一路的磕磕碰碰,又岂是坎坷、曲折可以形容?
蔡京,字元长,宋仁宗庆历七年,即公元1047年,出生于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湖(今福建仙游县枫亭镇东宅)。蔡京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蔡凖,是景佑元年(1034年)的进士,曾经官至侍郎,与苏轼、王安石都曾有过交往,和他们有着诗词上的唱酬。他的同族蔡襄、蔡高也都是进士及第,入朝为官。蔡氏家族在仙游本地,是显赫的望族。
蔡京少时,即胸怀大志,曾言“大丈夫当运如椽笔”。幼时从学青螺草堂,人言其聪慧好学,过目不忘。后来与弟弟蔡卞一道游学太学,也是“蜚声一时”。熙宁三年(1070年) ,蔡京与弟弟蔡卞,兄弟同科及第,“一石双星座”,蔡京为甲榜第九名,蔡卞为第十三名。这一年,蔡京二十四岁。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金榜题名的蔡京,春风得意,奉旨赴任,官调杭州钱塘尉。
在杭州钱塘尉的任上,刚刚步入仕途的蔡京,便开始实现胸中的抱负。蔡京多次上疏朝廷,请求下诏募筑木兰陂,以造福乡梓。
木兰陂的修筑,是蔡京人生的一大政绩,也是乡人世代为其称颂的功德。
日期:2013-06-12 20:52:50
(更新)
木兰陂,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的西南,木兰溪与兴化湾海潮汇流处,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也是全国五大古陂之一。据《木兰水利志》记载,木兰陂于宋治平元年(1064年)始建。木兰陂未筑之前,溪海之水,淡咸不分。滔滔海潮溯溪而上,可直涌到仙游林陂,距现在的入海口有近百里之遥。溪水无栏无蓄,遇洪则泛,海潮上涌横流,遍地皆咸,过去的南北平洋,“只生蒲草,不长禾苗”。
就在蔡京上奏请修木兰陂之前,兴化的乡亲就已经有义士筑陂。前有钱四娘,义士李宏等散金如泥,召集乡亲负锸如云,然而他们都是陂未筑成,财力已竭。蔡京“念梓里之横流,屡请于朝,募有财有干者辅之”,后又得十四大家族倾囊相助,慨然施钱共七十多万缗,遂齐力筑成木兰陂。
木兰陂的修建,达到了“集万涧而汇一川,故有无穷之源;障一川而济万井,故有无穷之泽”。过去只生蒲草,不长禾苗,占地数万亩的南北平洋,因此就成了沟水能够上田,可以自流灌溉的良田。木兰陂的筑成,对于国家,对于当地的百姓,无疑都是莫大的福泽。蔡京在其中的功绩,《木兰水利记》中称:“蔡公奏请之功,又非诸君之领袖者乎?”对他的评价是非常之高。
熙宁五年(1072年),蔡京由钱塘县尉,调任安徽舒州推官。
在舒州推官的任上,蔡京工作踏实,埋头实干,大力推行宰相王安石的新法,设青苗钱,行免役法,兴修水利,设立市易,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民皆称便”。时为中书检正官的熊本,奉诏察访梓夔,顺道通过了对蔡京的政治考察,并对其取得的成绩,颇为嘉许。熊本对蔡京的评介很高,说“其学行纯茂,练习新法”,建议朝廷对他提拔重用。
通过考察的蔡京,不久便结束地方的历练,调入朝廷,开始渐渐受到重用。
在蔡京的身上,时人似乎看到了宰相王安石的影子。
与王安石的经历有些类似,蔡京和王安石都有在舒州任职的经历,蔡京是舒州推官,王安石是舒州通判。而在舒州以前,两人又都在浙江任过职,蔡京是杭州钱塘尉,王安石则是知鄞县。与王安石一样,蔡京也是满腹的诗学,更兼有一身经世致用的干才。
这样的干才,在当时的士大夫中间,是普遍的比较缺乏。士大夫们醉心于圣贤之书,不屑于这些操计钱粮的才能,他们认为这些俗事琐事,只是地方小吏们赖以谋生的工具。士大夫们觉得,只要腹中有了圣贤诗书,自己正心诚意,便可以统御吏民百姓了。
但士大夫们不重视经世致用的干才,并不等于帝国也没有人重视。蔡京的干才,使得他的职场生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台阶得到升迁。从起居郎,接着到中书舍人,元丰七年(1084年),蔡京知开封府。
知开封府,这是宋太宗赵光义在亲王时所任的职务。京畿重地,鱼龙混杂,各种各样的势力交织在一起,需要有驾驭复杂形势的经验和能力。而京畿地区的安定,也彰显帝国的安定,在政治上有着极为重要的考量。蔡京知开封府,足见得神宗对他的信任和器重。
蔡京在知开封府任上,遭遇了司马光的“元佑更化”。
司马光废除王安石的新政,一样也是雷厉风行,不顾众多大臣的反对。司马光悍然废除雇役法,恢复差役法,并限令五日为期,必须完成。朝臣们纷纷反对,认为五日的期限时间太短,显然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蔡京自思跟司马光并无瓜葛,和他也拉不上关系,讲不上套话。在司马光咄咄怪逼人的形势下,要想自己不招惹上事,只有老老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蔡京如期完成任务,五日之内,悉数将畿县改为差役,无一违者。
消息传到政事堂,司马光听了十分的高兴,不由得表扬说:假使人人都能这样执行,还有什么法不能实施?
但让蔡京始料不及的是,老老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仅管能够让宰相司马光十分高兴,可依然还是为自己招来了麻烦。蔡京的出色工作,竟成了台谏们群起攻击的箭靶。台谏们对他展开了猛烈的抨击,说他挟邪坏法,擅京尹之权,蔡京因此罢开封府,出守真定。还未出任,又遭到台谏的再次抨击,改知成德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