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谋观止:史上高参那些招儿》
第56节作者:
怀旧船长 日期:2013-08-16 13:38:29
2. 刘备逃脱后依附袁绍,虽然刘备本身没有什么战斗力,但他喜欢拿自己“皇叔”的身份说事儿,一些不明就里的民间武装力量会跟着他一起闹事反抗曹军,也是一个威胁。
3.刘表据有荆州,兵马钱粮充足,如果曹军与袁绍决战,刘表若派兵来犯,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抵挡。
4.孙策继承了父亲孙坚好斗的基因,已经用武力平定了江东之富庶之地,一直有争霸中原的志向,若在曹袁两军胶着时偷袭许都,根本无法求援。
5.西凉马腾、韩遂骁勇善战,随时都有可能进军中原。
这个会议开了很长时间,争论很激烈。曹操是一代枭雄,他的心腹细作早已查明,不少手下已经悄悄向袁绍递送书信献媚,想为自己留条后路。三国时期,与春秋战国时期有相似之处,就是有才能的人可以随时跳槽,因为诸侯多、“国家”多,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不像后世较为统一的天下,只有一个国家,除非投奔外番,否则只能向一位老板效力。曹操心知肚皮,他想打袁绍,不仅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更因为内部建设出现了危机,如果处理不好,队伍就会从内部分崩离析。
日期:2013-08-16 13:39:37
那么,曹操当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出来力挺他。挺他,并不是言行上的恭敬顺从,而是要统一全军的思想,特别需要有说服力的观点来整合高级管理层,让他们看到胜利的希望,为曹军树立打败袁绍的信心。
这个关键的当口,郭嘉站出来了。他非常明白老板的用意,以“十败十胜”为题作了演说,将袁绍必败和曹操必胜作了强烈的对比。这篇演说稿,成为曹操攻伐袁绍的纲领性文件,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使郭嘉在谋略行当的地位得以树立。其主要内容如下:
1.道胜:袁绍是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形式所羁;明公赏罚分明,因时因地因人而施展相应的策略,所以与时俱进,遵循了自然之道,非袁绍可比。
2.义胜:袁绍虽然兵多,但师出无名,所有的行动都是“逆天”而行;明公拥立天子,是汉室正统,率兵平定天下合乎道义,袁绍出兵就是犯上作乱。
日期:2013-08-16 13:41:21
7.仁胜:袁绍有妇人之仁,见到饥饿的人就表现出怜悯,但看不到的就不管了;明公则重视发展生产,安定百姓,让治下之民都能得实惠,远胜袁绍假仁假义。
8.明胜:袁绍喜欢听小道消息,偏听偏信,手下人都喜欢窝里斗;明公则明辨是非,用法纪制约全军,有意见说在明处,所以志能之士都愿奉献自己的力量。
9.文胜:袁绍不辨是非,驭军没有法纪,对部下没有感情,愿意为他卖命的不多;明公体恤士卒,将士们都遵守纪律,愿意追随明公平定天下解救百姓,不怕牺牲。
10.武胜:袁绍根本不懂用兵之道,喜欢虚张声势,以为人多就可以打赢;明公深通兵法,善用精兵而不用散兵,所以往往以少胜多,敌人无不闻风丧胆。
日期:2013-08-16 13:43:09
在这种情势下,曹操决心平灭袁绍。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两军在官渡对峙,一场生死之战就要打响。不出谋士们所料,勇猛的孙策在这个当口制定了偷袭许昌、把小皇帝抢过来号令天下的计划。情报传到曹操帐中,老曹跳起来直骂娘。现在袁绍逼得他毫无还手之力,孙策这一刀捅得他直翻白眼,一干谋士抓耳挠腮想不出办法。就在这个时刻,郭嘉站出来说:明公不要分心,我料孙策此举只能半途而废,根本构不成威胁。
此言一出,别说那些同僚觉得匪夷所思,就是曹操也不相信。曹大老板问郭嘉:奉孝怎么如此肯定呢?郭嘉说:我是从孙策的为人和秉性得出的结论。孙策这个人狂妄自大,下手狠毒,在引兵征服江东之地时,杀了很多英雄,这些英雄的亲信们深恨孙策不行仁义、赶尽杀绝,念念不忘要为主人报仇。如果孙策是个为人谨慎的人倒也罢了,偏偏他自认为天下无敌,经常带几个随从就去山中打猎。他这样疏于防备,与一个人只身独行有什么区别呢?我观他必死于刺客之手。
日期:2013-08-16 13:44:22
曹操听了,将信将疑。但就在当年四月,孙策在出外狩猎时遭遇刺客围击,身中毒箭而亡。曹操与众谋士大为惊诧,深服郭嘉所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