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身博弈华尔街 -- 写给不甘贫穷的男人和女人们》
第21节作者:
税尚楠 日期:2013-08-15 13:08:43
1. “邻居小妹”带来的震撼
从买下沃尔玛公司股票之后的两年多,我虽然天天都在观察股市,但是我从股市观察世界的变化是迟钝的,就更不用说通过认知股市预兆的变动发现财富的机会。这可能和我“买自己熟悉的公司的股票有关,主要的注意力是“熟悉公司”,而不是股市变化。当然,也有借口。我在攻读博士学位,而要获得博士学位证书,除了完成所有要求的课程,还必须完成博士论文写作和通过论文答辩。因此,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必须用于“主业”- 完成论文。
经济学的数学化源于100多年前经济学的边际革命,但彻底的数学化,模型化却和个人电脑的普及有关。
经济学数学化的理由是堂而皇之的:科学的发展一直伴随着数学化进程,因此数学化是学科理论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从认识论的角度,量化和定量才能真正的把握和认识事物的本质,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Lord Kelvin 1824~1907)对于量化的重要性有过一个著名的论述:“当你可以量化你所谈论的事和物,并能用数字将其表示出来时,说明你对其有真正的理解;但如果你无法计量它,更不能用数字将其表达出来时,说明你对其知之甚少,有了解也肤浅。它可能是你认识的开端,但你应该从认识上将其提升到科学高度”。
在个人电脑广泛运用之前,“量化”还仅限于数学模型的推导和演绎。然而,随着电脑处理数据的能力与日俱增,通过加工数据,估算经济模型参数,并进行预测和政策仿真,就成了经济数学化和经济理论量化的基本内容。结果,做经济学博士论文不仅研究的课题要新颖,还要做模型,收集数据,估算模型和仿真。估算模型的结果和预期项符合,是经济学计量分析中罕见的,概率几近为零的不可能事件。为了获得预期,至少是可以解释的计量结果,修改模型,“开采数据矿”(Data Mining)就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家常便饭”。做论文就成了极为费力,耗时的“工作”了。
加之,按照南茜的说法,倘若我希望毕业后能留住美国工作一段时,我必须要把自己同全美国经济系同届的同学“区别开”。而要成为有特色的个体,说白了,就是你有同侪没有或很少同侪有的能力。美国这个社会有很现实,能力不是靠说的,而是有事实佑证的。因此要做到“有区别”,个人需要太多额外努力的。认识到这一点,和我初次在美国找工作的经历有关。
日期:2013-08-16 20:24:07
那是1998年的新年后,系里组织所有即将完成论文答辩的博士生,去参加一年一度《美国经济学家年会》附带举办的“招聘会”。因为这个年会堪称“美国经济学家”年度盛会,一些需要招聘的单位,主要是学校,政府部门,和大公司都派出专人,在年会的一个大厅里设立招聘“洽谈台”。学生们如果对某个职位有兴趣,就把自己的履历交到“洽谈台”,如果招聘单位认为基本合格,就会约时间单独进行初步面试。初试合格的,就有机会到招聘单位进行复试。这对招聘单位和学生来说,都是成本最低,选择又最多的“人才交流”机会。既然去参会,我也准备了几十份履历,到了招聘会,“遍下英雄帖”,除了中情局(CIA)之类明确要求是美国公民的“洽谈台”外,我几乎在每个台子都留下了我的履历。
我百思不解的是,就连几个跟着来凑热闹的硕士生交了履历都有人约谈,我堂堂的博士候选人竟然在几天的年会中,一个约谈都没有。好像和我是中国国籍也无关,几个其他学校的中国学生至少都有3,4个约谈。
回程的车上大家各自炫耀自己的“战绩”,就我无话可说,南茜见我闷不作声,问道:没有满意的工作?看我一脸难色她知趣的不再追问,转而让我把我递交的履历表给她看。
我的履历表很简单,就是记录了过去10年我读过的学校和我工作过的单位,以及我熟悉的计算机程序。南茜看过后问道:你履历描述的你和我们同系的同学有什么差别?我语塞。她进而追问道:如果没有差别,雇主为什么不雇佣美国同学而雇你你呢?简单的说,你如果没有独特之处,你能在美国找到工作的概率几乎为零。她又对我履历写作提了些建议,比如,给培根教授做助研的主要职责和成果都应详细列出,便于雇主了解我的研究领域和能力。但要真正表现特色,对我最现实的是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至少要在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讲论文。而发表论文谈何容易,热门课题,新颖见解,高深模型,完美实证等等都是必不可少。但因为别无选择,我的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创造“独特自我”,深陷于发表论文的梦中,直到一个闷热的夏日,一位不速之客来访。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