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航向——大宋崇宁三年》
第28节

作者: 草根读史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6-20 18:01:57
  (更新)
  拜《水浒传》这部名著所赐,蔡京这个白脸奸臣,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只要一提起“花石纲”、“生辰纲”,大家无不对这个祸国殃民的大奸臣咬牙切齿。进入新时期以来,有一些声音,似乎是意欲有为蔡京翻案的意思。他们觉得将蔡京被忝列在奸臣的行列,显得是有些冤。
  蔡京是不是奸臣,这不是由谁能够说了算的。不过,蔡京被史学家钉在奸臣的耻辱柱上,到底冤不冤,通过史学,大家到是可以由此来做一番比较。

  什么是奸臣,什么样的人才是奸臣,这是一个需要有判定是非的标准。这个标准,当然不应选在蔡京之后,更不应该是有选择性的量身定作。
  拜史家如椽之笔的记述,在《宋史》中,还真可以见到了不少有关忠奸的论述。我们权拿筠州推官雍丘崔匽的评述,来作为判断的依据吧:
  “臣请略言奸人之迹:夫乘时抵巇以盗富贵,探微揣揣以固权宠,谓之奸可也;包苴满门,私谒踵路,阴交不逞,密结禁庭,谓之奸可也;以奇技淫巧荡上心,以倡优女色败君德,独操赏刑,自报恩怨,谓之奸可也;蔽遮主听,排逐正人,微言者坐以刺讥,直谏者陷以指斥,谓之奸可也。”
  崔匽的这段言论,见于元符三年,是徽宗继位之时,下诏献言的应诏上书。这个时候,蔡京还只是个翰林学士,当时也不太受徽宗的待见。谁也没有先见之明,知道他日后时来运转,能够得到徽宗的赏识,当上宰相,且执掌朝纲十八年之久。而崔匽的这段言论,也不是针对某一个人,为弹劾他人而特说。
  “夫乘时抵巇以盗富贵,探微揣揣以固权宠,谓之奸可也”。借助时机,用投机钻营的手段来窃取富贵;小心揣测人主的心思,以投其所好来固定自己的权势。这一条,蔡京恐怕是绕不开。
  蔡京为官,刚一走上仕途,便十分幸运,因为弟弟蔡卞的关系,一路仕途坦荡,步步高升。虽然蔡京得到提拔,也与他出色的才能政绩有关。但如果没有这层关系,蔡京恐怕也就和其他有才能的人一样,也会是终老基层,一生默默无闻。
  王安石去职以后,蔡京攀援附势,主动投靠新党的大佬蔡确、章忳;司马光为相,蔡京也主动投诚,想与他搭上关系。蔡京的投机钻营,当时就有人开始抨击,他在知开封府的任上,虽然工作出色,却遭到了朝臣的群起弹劾。

  崇宁元年,蔡京入朝为相,虽然这是徽宗属意用他,圣意主动为之。但这其中,也与蔡京上下活动,使人游说不无关系。
  与蔡京互通声气,积极为他游说造势的,有邓洵武,有范致虚。但最为人垢病的,是蔡京与童贯的交往,“京进,贯力也。”
  通过内侍近臣的关系,走上仕途显赫之路,历史上,这样的人向来为士大夫们所不齿。这一点,就连为帝国立下过赫赫功勋的蔺相如、商鞅之辈,也不能幸免。蔡京为相,在时人看来,显然走的不是正道。
  积极努力,主动向组织靠拢,这么健康阳光的一面,在现代人看来,似乎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怎么也会有错?人生苦短,又有谁甘于平庸?然而,在这一点上,古今之人的观念,还真有着很大的差异。“君子固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荣华富贵,固然人之所欲,但得取之于正道。“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古人讲正心诚意,讲光明磊落,一旦以仕途前程为宗旨,以个人利益来考量,便是乘时,便是抵巇。

  蔡京后来与童贯相互利用,把持朝纲。为了童贯,蔡京居然与兄弟蔡卞,也撕破了脸皮。
  说到兄弟蔡卞,这本是一对兄悌弟恭,为人称道的楷模。当年兄弟俩结伴进京,双双金榜题名,兰桂齐芳。弟弟年幼,却是后来居上,先入执政官的行列。不乏弟弟的引荐,后来蔡京也忝列到执政的队伍,兄弟俩同班议政。蔡卞上奏朝廷,说自己虽是先入朝廷,但身为弟弟,他不能位列哥哥的前面。兄弟友爱,一时传为佳话。
  但是,为了固权宠,蔡京后来可以不念兄弟的这份情。为了争权利,蔡京后来又与童贯结梁于众目睽睽的朝廷。“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了一己私利,可以不断的反反复复,可以不念兄弟的手足情份,这便是“喻于利”,这便是小人。
  一旦被定义为小人,蔡京想为自己辩驳,想说自己不是奸臣,恐怕都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