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随笔:宋词是一朵莲花》
第15节作者:
孟斜阳 日期:2012-09-21 11:02:41
六、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苏轼《洞仙歌》
这是一首很奇特、很有些仙气的词。从词的小序开始,就让人感到一种有点神秘、有些遥远朦胧的传说氛围。
苏轼记得,在他还是七岁孩童的时候,在眉山遇见过一位姓朱的尼姑,己经是九十岁的高龄。她说自己年轻时随着师父到过五代后蜀国国君孟昶的宫中。有一天,天气酷热难耐,孟昶和花蕊夫人夜晚在摩诃池上纳凉,曾经作词一首。老尼姑记得这首词的全文,就背给苏轼听。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老尼姑早已去世。苏轼只记得这首词的开头两句“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再没人知道这首词了,苏轼觉得十分可惜。这首词当时留给他那种飘逸绝尘的美好感觉,也许一直保留在记忆里。他猜度这首词的词调就是《洞仙歌》,于是就把全词续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确实是令人惊艳的句子,让人想象那花蕊夫人不同于人间俗骨凡胎的仙姿妙体,难怪年方七岁的小苏轼印象这样深刻。《洞仙歌》是唐教坊曲。原用以咏洞府中的神仙生活,节奏徐缓,情致超脱。苏轼续完的这首《洞仙歌》词,写的是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妃子花蕊夫人夏夜纳凉的情境。可见这两句词是赞美花蕊夫人的。
花蕊夫人是五代时后蜀主孟昶的宠妃。陈师道的《后山诗话》有记载:“费氏,蜀之青城人,以才色入蜀宫,后主嬖之,号花蕊夫人。”可见,花蕊夫人原本是四川青城人,姓费。生得可谓是体态轻盈,温婉如水,明眸皓齿,肌肤胜雪,因她善能诗文,聪慧过人,被封为“慧妃”。
当年吴越王钱谬对爱妃的温情爱意,以家书中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表露无遗。后蜀之主孟昶对这慧妃也不遑多让,可谓宠爱有加。慧妃喜欢芙蓉花和牡丹花。据《尧山堂外纪》载:“蜀主昶令罗城上皆种芙蓉,覆以帷幕。每至秋时盛开,四十里皆铺锦绣,高下相照。昶谓左右曰:“自古以蜀为锦城,今日观之,真锦城也。”他还下令在城墙上种满芙蓉花,连寻常百姓家也要家家栽种。并以帷幕覆盖着,好替这些花儿遮风挡雨。每到芙蓉花开时节,成都城中花团锦簇,争奇斗艳,红如火,白似雪,远看如朝霞灿烂,近闻花香浓郁。成都也得了雅号“锦城”。孟昶带着慧妃登城饮酒赏花,沿城放眼四十里开外,风吹香来如花海,真是一片锦绣河山!当孟昶回过头望着花丛中的慧妃时,一时不觉有些痴了:在百花之中,她竟是如此姿容殊绝,倾国倾城。这位风流蜀主感叹:“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于是,又封她为“花蕊夫人”。
更难得的是,这位花蕊夫人兼善诗词,气质高华,吐气如兰。陈师道《后山诗话》:“花蕊夫人,效王建作宫词百首。国亡,入备后宫。”花蕊夫人一生写过很多宫词。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立春日进内园花,红蕊轻轻嫩浅霞。跪到玉阶犹带露,一时宣赐与宫娃”、“厨船进食簇时新,侍宴无非列近臣。日午殿头宣索鲙,隔花催唤打鱼人。”、“春风一面晓妆成,偷折花枝傍水行。却被内监遥觑见,故将红豆打黄莺”、“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上棚知是官家认,遍遍长赢第一筹”等等大约一百多首。
花蕊夫人的才智灵巧也让孟昶时时耳目一新。她除了擅写宫词,更兼歌喉曼妙,舞姿翩跹,还做得一手精致的菜肴。孟昶日日饮宴,渐觉烦腻,花蕊夫人就用红姜煮白羊头,石头镇压,以酒淹之,使酒味入骨,然后切如纸薄,把来进御,风味无穷,号称“绯羊首”。孟昶遇着月旦,必用素食,且喜薯药,花蕊便将薯药切片,莲粉拌匀,加用五味,清香扑鼻,味酥而脆,又洁白如银,望之如月,宫中称为“月一盘”。
这样才貌双绝的佳人,也正如清朝涨潮所说:“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以翰墨为香。”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