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垠小说中对李自成之死的描写,虽然具体细节是虚构的,但更加符合李自成在大败之下的心理状态。小说家言,未必没有道理。
日期:2011-02-13 17:02:43
四十二、关于“南渡三案“的五条题外话
1.关于大悲。
大悲和尚是“徽州人”,“在苏州出家”,徽州苏州都不是当时“中原正音”的方言区(至今也不是),那么可以想见很有可能大悲的口音很轻。否则一个满口徽州话或者苏州话的和尚妄称宗室亲王,必然立刻会被揭露,不可能掀起很大的风浪。
明朝皇帝,自成祖之后一直住在北京,口音当是“中原正音”(当然从成祖到威宗必然会有变迁),但不知道分封在外地的宗室,特别是在封地居住了若干代的低级爵位宗室说话会不会带有当地口音。
查《明史•诸王列传》有记载:“宣德三年……榑及三子皆暴卒,幼子贤爀安置庐州。景泰五年徙齐庶人、谷庶人置南京,敕守臣慎防。后谷庶人绝,齐庶人请得谷庶人第。嘉靖十三年释高墙庶人长毚,榑曾孙也。万历中有承彩者,亦榑裔。齐宗人多凶狡,独承彩颇好学云”可见齐王榑的后裔一直居住在南京(另有光宗之子齐思王由楫,八岁夭亡,不可能有后裔)。计六奇说大悲是齐藩后裔,是有些许依据的。闲散宗室在南明后裔趁天下变乱之事妄图趁机浑水摸鱼也不是没有可能。
《明史》中记录的齐藩后裔“承彩”
2.关于威宗诸子。
威宗诸子在山海关之败后就失去了确切的下落记载。不过清军占领北京后捕获并以“伪太子”名义暗杀的太子应当是真的太子。其时兵荒马乱。自幼在宫中养尊处优的太子不可能逃远。周奎是太子外祖父,胞妹长平公主也在其府中养伤,太子前去投奔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定王很少受到关注,历史记录也很少。大悲冒称定王,而天下人都知道定王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由此可以推测大悲年龄也不大。
康熙年间处死的王慈炯,从其隐逸民间的行为和儿子名字仍然遵从明朝宗室字辈的习惯来看基本可以认定就是威宗之子。清朝统治者对待明朝宗室的态度极其虚伪,顺治年间杀明朝宗室唯恐不力,康熙年间找到了毫无反抗之心的永王也要斩草除根,雍正年间又对圣祖朝台湾降来的明朝宗室视而不见,凭空“寻访”到根本血统靠不住的旗人朱之琏作为明裔封以世爵欺骗天下。
清初屡屡有人以“朱三太子”这一奇特名义起事反清,而且多以民间宗教为组织依托,很有可能是借用了“哪吒三太子”在民间的文化涵义。
3.关于延恩侯朱之琏和前总理。
由此联想到所谓的“明室后裔”朱之琏。清廷称朱之琏为代简王后裔,所谓“崇祯时其祖父朱彝某为洪承畴监军于松山,朱彝某与其侄朱文元被俘,降清,隶镶白旗下”云云,但明朝未曾有过宗室监军之制度和先例,威宗对待宗室又极为多疑(唐王聿键就是例子),实不可能由一个宗室在实力较为强大的洪承畴军中担任监军要职。何况代王系字辈为“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根本没有“文字辈”或“之”字辈。“朱彝某”之侄当名“朱传某”,“朱文元”是什么人?(兴宗系才有“文”之字辈,而且是惠宗之子那一辈,惠宗二子即分别名为文奎、文圭)就算“之琏”是为了避祸而隐去其明朝宗室的身份,为何一直传承到朱贻坦这一辈才恢复?而且朱之琏之子为朱震,朱震之子为朱绍美,朱绍美之子为朱仪凤(朱仪凤与朱贻坦同辈,姑且认为是“朱贻凤”)据此推算下来,朱绍美相当于传字辈,朱震相当于彝字辈,朱之琏相当于鼎字辈,怎么可能是“崇祯时朱彝某”之后裔?由此可见,此人血统当为伪造。
再联想到前总理,现在一般都说是岷藩后裔。不过岷王系字辈为“徽音膺彦誉,定幹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而前总理据称是“岷僖靖世子朱幹跬的一个名叫朱小鲁的儿子”之后裔,朱幹跬之子应该叫“朱企某”,其生活年代应该是明朝正常统治的万历年间,没有道理把名字改叫“朱小鲁”。“朱小鲁”之后代依次为朱其美、朱雍松、朱崇相、朱理泰、朱原善、朱谘桂、朱访绪、朱宽澍,名字第二子也不太符合五行更替规则,不知何故。
前文所引《明史•诸王列传》中的承彩,名字也很奇怪。齐王系字辈为“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并无承字辈。蜀王系字辈倒是有“承”,但这一辈相当于燕王系的厚字辈,也就是与武宗、世宗同辈。
明朝宗室的名字有严格规定,顾诚先生就是从“朱本铉”这一莫名其妙的名字出发,严密考订否认了所谓“韩王定武政权”。
4.关于安宗对“南渡太子”的态度。
安宗的心态有些类似宋高宗,本没有皇位继承权,却天降一个大馅饼,黄袍加身,因此对具有确定的皇位继承权的威宗诸子的自然会极力提防。不过,面对虎视眈眈的东林-复社集团,也不得不做出“若是真先帝之子即朕之子,当抚养优恤,不令失所”这样的表态。
如果威宗之子真的能够逃到南京,无论是马士英-四镇集团还是东林-复社集团也都不会选择“主少国疑”的方式将皇位继承顺序在前的皇子推上皇位取代安宗,而是更可能顺着“若是真先帝之子即朕之子”要求安宗立威宗之子为太子,这样就形成了类似代宗登基之初的局面。所以安宗继位后急于选立后妃,也是期望能够早日生出皇子。
《明史》中关于南渡太子的记录“有自北来称太子者,验之,以为驸马都尉王昺孙王之明者伪为之,系狱中,南京士民哗然不平。袁继咸及刘良佐、黄得功辈皆上疏争。左良玉起兵亦以救太子为名。一时真伪莫能知也”很明显是在搅浑水。
王之明是驸马都尉王昺的侄孙。王昺,尚穆宗女延庆公主,可知与神宗同辈,则其侄孙当与威宗、安宗同辈,为太子表叔,冒称威宗之子,实为自降一辈。王昺在万历年间削职,光宗继位后复官。由于光宗仅在位一个月,因此可以推定王昺天启年间仍然在世。其家族既然是威风山寨的皇亲国戚,那么王之明身上有贵族气质,足以欺骗高梦箕而冒充太子也是有可能的。
5.关于“童妃案”。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