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诚先生剖析东林巨子刘宗周的殉节,认为刘宗周不过是“以身殉名”而已。这令人联想起与“东林君子”们相对立的杨嗣昌。《清史•杨嗣昌列传》赞曰:“明季士大夫问钱谷不知,问甲兵不知,于是嗣昌得以才显”,而刘宗周虽然不一定至于“问钱谷不知,问甲兵不知”,但确实不是经世济国之才,所以威宗觉得他“迂阔”,也是很正常的。而且从刘宗周“不识时务”地横扫马士英路振飞以及江北诸镇来看,这种反对只能是毫无建树的“为反对而反对”,因此安宗对他空泛的“修圣政、振王纲、明国是、端治术、固邦本”的奏疏也只能选择“优诏”,其实是和威宗一样觉得此人“迂阔”而已。能力不及,只能选择消极的“殉国”,恐怕也是必然的。
刘宗周对于官职晋升“必三四辞而后受”,也是明朝陋儒的明显形式主义表现,可以与朝鲜李朝大臣的类似举动相对照。
日期:2011-04-13 22:18:51
六十二、杨文骢和吴昜
顾诚先生的书中对杨文骢的叙述不多。由于《桃花扇》(戏剧甚至电影)的影响,杨文骢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一个两面派,甚至“马阮党羽”的形象。实际上,杨文骢在南京时致力于弥合东林-复社人士(尤其是侯方域、吴应箕等)与马士英、阮大铖之间的矛盾,应当指出其行为是顾全大局的。弘光朝廷覆亡后,杨文骢、杨鼎卿父子始终忠于隆武朝廷直至阖家殉国,《明史》中把杨氏父子与袁继咸、金声、侯峒曾、陈之龙等忠臣烈士同列是合适的评价,后人不能因为《桃花扇》中出于剧情的需要对人物的塑造而对历史上真实的杨文骢有所误读。
杨文骢在隆武朝廷担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时五十岁,其长子杨鼎卿为左都督加太子太保衔,其时大约三十岁左右,可能与马士英之子马銮提督勇卫营的情况相似(杨文骢为马士英妹夫,杨鼎卿为马士英外甥)。不过,杨文骢担任的兵部右侍郎为正三品,右佥都御史为正四品;杨鼎卿担任的左都督为正一品,但太子太保为文官从一品衔级。虽然考虑到明朝官制文高武低,尚不为过,但也说明杨鼎卿可能确实有过人之处。
吴日生的名字当为吴昜而非吴易,这一问题马家驹先生在《老树集》中《民族英雄吴日生的姓名问题》一文考辩甚详。另外从“字以训名”的角度来看,“昜”也比“易”更为合理。
日期:2011-04-16 20:05:03
%六十三、朱常漅
1645年在太湖县被反清义军推为荆王的朱常漅,从姓名看与神宗同辈,可能就是荆府宗室。按,初代荆王为仁宗之子荆宪王瞻堈,封地在江西建昌府南城县,后由于恐惧王府巨蛇而徙封至接近大别山区(英霍山区)的湖广黄州府蕲州。传至1643年张献忠破蕲州时的荆王为慈煏(中文维基百科“明朝藩王列表(荆王系)”词条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8%8E%E6%9C%9D%E8%97%A9%E7%8E%8B%E5%88%97%E8%A1%A8_(%E8%8D%8A%E7%8E%8B%E7%B3%BB)做“慈烟”,该词条还记录有慈煃、和至二王,当为南明时袭封,故《明史不载》,具体要看钱海岳《南明史》)。因此荆王常漅的具体情况待查。不过从辈分上看,肯定是比较远支。
日期:2011-04-23 16:04:24
六十四、大顺余部的混乱
明末各路起义军,以李自成率领的大顺部声势最为浩大,但在李自成从西安败退之后,这支军队就陷入了空前的混乱和无组织,贺珍等人在汉中立刻降清,也体现出了大顺军内部矛盾重重,无一心一德。以至于李自成、刘宗敏战死,宋献策、牛金星投降之后竟无人能够统领全军——即便是在西安与刘宗敏地位相当的田见秀或者是李自成的亲族(也就是大顺朝的宗室)李过也不能。
以李自成(大顺政权)和张献忠(大西政权)相对比,李自成以历代开国皇帝为典范,在西安称尊时就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军政系统。而张献忠虽然也在成都建政,大西军的管理却是以张献忠-四义子为核心的家族式管理。其实效是:李自成败死后,所部分崩离析各自为战,有的降清有的降明(李自成部的所谓“联明抗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向何腾蛟投降),与孙可望李定国迎昭宗为主抗清有很大区别,因而大西余部才能称之为“联明抗清”。
日期:2011-05-02 21:17:53
六十五、唐王聿键监国、称帝和明朝诸王的监国争立——涉及“立贤”与“立亲”的原则变易
安宗被俘后,潞王常淓、惠王常润等也很快投降,从伦序上应当由桂王常瀛继统,但现实是很快出现了远支宗室唐王聿键监国、称帝。笔者认为,安宗和潞王常淓的先后投降,在一定程度上使坚持抵抗的南明群臣失去了对“大宗”的尊重,“立亲”的原则让位于“立贤”。而与客观的“立亲”相比较,“立贤”的主观性非常明显,只要有一定实力的支持,任何一位亲王郡王(甚至更为低的爵位)都可以在文臣武将的扶持下“监国”。这意味着南明正式进入了军阀时代(而不是在弘光朝)。此后的唐鲁争立、唐桂争立,以至于靖江王亨嘉监国,根源都在于此。
六十六、关于隆武朝的内阁大学士
顾诚先生在书中列举了绍宗登极后先后任命黄道周、何吾驺、蒋德璟、苏观生、傅冠、黄鸣俊、陈子壮、曾樱、林欲楫、朱继祚等二十余人为大学士,其中可能还包括朱大典等监国鲁王以海政权的大学士,隆武朝也予以承认。
查《明会典•官制一》及《明史•职官志》,明朝内阁大学士为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四殿三阁,似无定员(永乐朝内阁制度初重,解缙、胡广、杨荣就是同为文渊阁大学士),与清制不同。因此绍宗可以同时对很多人封官许愿。由此可以回想弘光朝阮大铖的官职为“兵部添注侍郎”,可见隆武朝的滥封。
六十七、关于“中兴自古旧南阳”
杨廷麟的“中兴自古旧南阳”,黄道周的“以今揆古,易世同符”,笔者认为这仅仅是普通的颂圣,只是因为绍宗的旧封地恰好是南阳,与刘秀的“龙兴”之地相同,因此在诗文中用得上这一典故。杨廷麟、黄道周,首先都是文人。如果在这一问题上过于苛求,那就和清世宗抓住钱名世“分陕旌旗周召伯,从天鼓角汉将军”不放一样了。
绍宗的庙号“绍”为“疏远继位”之义。初代唐王和成祖同为太祖之子,因此绍宗支系之远,已经不是刘秀、司马睿、赵构所能比较的,倒是与刘备、李承晚相似,更何况绍宗与神宗同辈,甚至只能为被清军俘走的安宗加尊号“圣安皇帝”而不是仿照英宗之例尊为太上皇。与“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相比,远支入继是绍宗的重大不利之处。
日期:2011-05-03 23:42:10
六十八、再论大顺余部和大西余部的区别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