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那个故事》
第57节

作者: 捧红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8-22 20:16:36
  补充:
  《都市那个故事》又名《混在今生今世》
  (四)

  一九七六年毛主席逝世,举国哀伤。阿华童言无忌,说了一句大逆不道的话,说:“说不定倒好。”被母亲痛骂,她说:“你是不怕死!你不知道过去有多惨!旧社会……”阿华知道她这辈子听了很多“忆苦思甜”。
  粉碎“四人帮”后,十年文化结束,恢复了高考。阿华原先的梦想是当一个画家,现在的梦想变成是当一个文学家和哲学家,或着当一个政治家也不错。他说服了父亲,回学校读高中。
  这时候“五七学校”还没有停办,第一学期要去那里学习、锻炼。农场位于市郊,阿华的祖母送他到车站搭车,依依不舍。
  阿华第一次出门,准备了很久,没想到第二天起来,宿舍里的同学见不到老师,闹着回去。阿华跟着他们回去,路上碰见学校的一个什么主任,她到农场后要回去,坐在一个女老师的自行车后面,看见后让他们回农场。
  开头阿华跟这些弟弟妹妹在一起,很不习惯,后来慢慢地习惯下来。宿舍里分为两三派,但他们都跟他好。有一个没有带棉被的,从别的宿舍搬来跟阿华一起睡,吃饭的时候他就负责去打饭。
  宿舍里有一个小不点,偶然从字典上查到人的两个蛋蛋叫“**”,像发现了什么新大陆,告诉人家后从此被人叫做“**”。他能讲《水浒传》的故事,常常被人拉去讲,晚上困得不得了了,人家还不放过他。

  有一天上午很早就下课了,他们到山上玩,当得知一条山路通往后面,沿着后面的公路绕一圈就可以回到农场,走了过去。没想到越走越远,到傍晚才回到农场。场长叫人到处找他们,见他们终于回来了,罚他们写检讨,写完后抄出来贴在墙上。阿华学过画画和书法,刚写了“检讨书”三个大字,场长就被吓坏了,问:“你会写墨字啊?!”才不再那么生气,叫人家到食堂打饭别忘了也给他打一份。

  一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回校后他们就开始了备战高考。他们分成理科和文科,阿华选择了文科。
  政治课讲哲学,两个班合在一起上,阿华找不到位子,一个同学让他到那里坐。这个同学坐在两条板凳的中间,叫他不要乱动,以免自己夹到屁股。阿华活学活用,说:“那可没办法,物质是运动的。”赢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历史老师讲他以前的中学老师是当地最有名的历史教员,**受批斗,跳楼摔成了残疾。他说的这个人刚好阿华也认识,他的儿子跟阿华的一个亲戚一起上山下乡。落实政策后,家里被查抄的字画拿回来,他的儿子卷成一捆,拿到文物店估价,只有几十元,他没有卖。
  这个历史老师叫学生不用读那么多,两只手指捏着课本里面薄薄的几页,大声地说:“只要读这一点点就好,其他的都不用!”说完把书扔掉。阿华没有听他的,贪多务得,结果效果反倒不好。
  英语老师也是个了不起的老师,刚从“牛棚”里放出来。他的英语班只有两个男的和一个女的,后来他们都考上了。那个女的其他科考得不怎么样,但英语科考了80多分,被北大的外语系录取了。
  高考的时候,阿华看错了语文试卷的一道题,把把错误的划出来看成把正确的划出来,结果16分全丢了。但他还是考上了第二批录取分数线。有两个师范学校可以填报,一个是省属的师范学院,一个是地区的师范专科学校,阿华准备到省属的师范学院读书,结果没有被录取。剩下的就是地区的师范专科学校。阿华希望不被录取,明年再战,果然语文科考不足50分,也没有被录取。
  第二年阿华没有回学校当复读生,只在家里自习。他把去年的课材背得滚瓜烂熟,以为这下子不但可以考上北大,说不定还能考上人大(中国人民大学),考试前写起了小说。他用当时流行一时的新闻体写了一对男女青年晚上在人民广场谈恋爱,遭到一个歹徒的抢劫,极力渲染了男女青年的兴奋和失望。他写完后寄给去年被专科师范学校录取的陈敏,他拿给同学看,他们认为写很好。
  考试的时候,他政治科只考了半个多小时就考完了,以为一字不漏,交了上去。其他科也是很快就考完。殊不知这一年的教材跟去年的有很大的不同,不但在难度上做了调整,很多观点也改了,正确的改成错误,错误的改成正确,结果他只考到了去年的那个水平,他晕菜了。当然他这一次的语文科不止50分,被专科师范学校录取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