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岳传——千古第一将大传》
第45节作者:
中_明 “承蒙先生以往看顾,小人辞行来了。”小五却不敢坐,躬身一礼,先生于他有半师之恩,虽然相处日短,却受益颇深。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且送你个临别赠言,弃燕雀之小志,效鸿鹄之高翔!”先生似早知会有这么一天,一点也不惊异。
“小人铭记先生教诲!只是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见?”小五语气伤感,他本是敏感之人,与韩府两个最亲密之人先后相辞,正是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今宵晓风残月,明日海角天涯。心里存,何须念?”先生捻须点拨。
“尚不知先生大名?无以寄心思念。”小五只知先生姓黄。
“我薄名一个‘策’字,昔年入元佑党籍,蒙韩公眷顾,收容府中。我有子黄纵,与你年岁相仿,最爱兵法,俟小五鹏飞之际,可令其辅佐左右。”先生第一次谈及自身,亦有报国无门之感慨。
“先生高看小人了。”小五见先生以子相托,内心既感动又惶恐,也解开了先生满腹经纶却屈居韩府门下之迷,原来他是被蔡京打入元佑党籍的士子,不仅自己终身不得为官,就连子孙也不得参加科举。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而今妖孽纷生,边庭不稳,此是大乱将至之兆!小五,乱世出英雄,你辈出头之日到矣,好自为之!”先生语重心长。
“小人受教了!”小五心头凛然,先生竟与韩九儿所见略同,皆言乱世将至,难道大宋终要面临一场腥风血雨的浩劫吗?
小五先喜后忧,喜是用武有地,忧是忧国忧民,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乱世之中,他又岂能独保父母妻儿,宁愿一生碌碌,惟愿天下太平。
只是,历史的走向,又岂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或许,真有凭一己之言行而影响历史的个人,却是极少数敢于逆天而行的大奸大雄!
“爹爹,老家是甚么样子?比我们原来的家好么?”岳雲稚嫩的声音将小五自物外神游中唤醒。
“哦!好,自然好!”小五将与自己共骑一骡的儿子抱紧,爱怜地抚着他的三搭头。
“爹爹,那是甚么鸟?翅膀好长,身上还有一抹白!”第一次走远途的岳雲,看什么都觉得新鲜,手指蓝天上的一个黑点,好奇发问。
“哦……是玉带雕。”小五聚起目力,才看清那头通体溜黑的鹰隼身上有一道白纹,心道儿子明目眺远,倒是天生练武的好材料,又回头看看浑家,“娘子,要不要歇脚?”
“不累,赶路要紧。”刘荔坐在装着不多家当的骡车上,头顶帷帽,垂下方幅紫罗遮蔽半身,挡着渐高渐热的骄阳。
这是一条自州治南下汤阴的官道,永和乡孝悌里位于汤阴县东南,不过两个时辰的路程,一家三口和睦美满,令路上行人见羡。
日近正午,一家三口下了官道。走在乡间土路上,小五远远就看到家门前的一棵大树,面露欣喜,遥指教子:“雲儿,这是我们家的大槐树,每到春天,槐树长花,其味甘甜,你的太婆婆最爱吃。爹爹幼时,时常攀树摘花,侍奉你的太婆婆。你日后也要如此孝顺爹娘,晓得么?”
“晓得!”年仅三岁的岳雲一知半解,却乖乖点头。太婆婆是民间对祖母的称呼,岳雲的太婆婆便是岳飞之母姚氏。
小五夫妻离乡已有三年,又添了幼子,但田间干活的乡人还是认出了他一家,纷纷热情招呼。
这回是真正的到家了,小五胸中暖流翻滚,叫儿子跟这些看着自己长大的乡亲一一称呼问候,岳雲清脆的童声为这片凝重古老的土地平增了无限生趣。
不知不觉近了家门,小五打量着萦绕着儿时记忆的蓬门筚户、茅茨泥墙,心底充斥着游子归家的激动,抱着儿子翻身下骡,又将浑家扶下车,携妻带子,直奔半掩的柴门,隔墙便嚷:“爹、娘!不孝儿回来了……”
当晚,岳家朝南的正房厅堂,一张不大的四方素木桌,置上只在年节期间才加罩的圆桌面。为了给几年不见的儿子接风洗尘,老母亲姚氏亲自下厨房忙碌,五儿媳妇则在厅房间穿梭端菜,桌上已摆好各色碗碟,装满了乡野时蔬,以及汤饼、麻油煎饼、菊花饼之类农家主食,还有一盆小米粥,最后端上的是一盆四喜大肉丸,应了合家团圆之喜。
小五的家境在乡里属于中下,父亲岳和是典型的河北农民,为人忠厚纯良,勤劳本分,乐于助危济难,原本有上百亩自耕田,只因连逢灾年,收成锐减,又要周济贫苦的乡邻和逃荒乞食的灾民,不得已典卖田地以度难关,至今只剩薄田几十亩,尚能自给自足。
小五的母亲姚氏更是身具传统美德的贤妻慈母,温婉恭良,勤俭持家,她与岳和成家后,先后生了四子都夭亡,生下小五时已是中年,取名岳飞,小名五郎,后来又生下六郎岳翻,加上已经嫁人的大女岳红,虽不算人丁兴旺,也是儿女双全。
岳和夫妇虽只两个儿子,却无任何娇纵,鞠育严教,以身作则。是以,当小五成家后,在家里并非不能负担的情形下,也听从父母之命,带着新婚妻子独自出去谋生,以锻炼自立的能力。
小五兄弟自幼就从父母身上学到了淳朴无华的品质,吃苦耐劳,孝义热肠,为乡里称道。俩兄弟唯一不同的是,小五喜爱读书,小六却一见文字就头疼。
那时节,农家子弟读书,并非有科举登第的幻想,却是为了看懂官府赋役榜贴之类的文字,略通文字既可。至于像小五这样视书如渴的,却是异类了。岳和从一个农人的角度,自然不赞成五郎的不务正业。只有姚氏理解儿子的大志,给了他最大的支持和鼓励。所以小五和母亲的感情最深。
开饭前的当儿,厅堂内的岳和抱着孙儿又逗又弄,享受天伦之乐。小六早早地坐在桌前,口水直流地盯着平时难得一见的丰盛菜肴。小五则跑到了厨房帮母亲烧火,这是他小时最爱的一件事,因为可以借着炉灶的火光,在满屋蒸饭的香味中,温暖而安心地看书。
“五郎,快去吃饭吧,你弟弟一定等急了。”站在灶前做汤的姚氏,慈祥地扫了离家太久的儿子一眼,他真长大了,甚至,她能从他孝顺的目光中看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锋芒。
知子莫若母,姚氏隐隐猜到儿子这三年的经历远非他说的那样简单,不过,既然他不愿说,做母亲的,当然相信自己的儿子,他,一定不会走上歪道的。
“娘,你也一起吃吧。”看着老母亲因日夜操劳而佝偻的身影,小五情不自禁地央求道。按规矩,无论贫门富家,女人都是不能和男人上一个桌子吃饭的,自古亦然,通读古书的小五不是不知道,但那一段不为人知的闯荡生涯改变了他很多固有的认知。比如,书上的东西并非都是正确的,像那兵法,就不能拘泥死守;再如,那女真人的男女,不分尊卑共食共娱固然不妥,但汉人的一家之中,养育子女、奉献最大的母亲却只能守在桌边、吃些残羹剩菜,这又是哪个非娘养的古人定的破规矩!
“傻孩子,为娘有你这句话就知足了……”姚氏依旧像对待幼时的五郎那样拍拍他的头,这个孩子天生至情至性,她反怕他日后在这一点上吃大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