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秦——孝惠武三王复兴》
第4节

作者: 浪迹zty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同上)
  领导别愧疚,你的领导既然不听你的话任用我,又怎么可能听你的话宰了我呢?公叔领导啊,魏王那二货就是以为你病糊涂了,所以不愿意听你的话重用我,他同样也把你“不用小卫就宰了小卫”的话当作胡话,所以以他仁慈的性格必然不会把我宰了。我想商鞅肯定是这样认为的。
  其后果然如商鞅所料,魏惠王对左右说:“啊,公叔痤那老哥病得很严重啊,可怜啊!老头子一犯病就开始犯傻,竟然要俺把国事托付给卫鞅,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
  不久之后,公叔痤病逝,已葬,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求贤,于是西行入秦。
  日期:2014-03-15 00:40:50

  商鞅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拜会孝公,秦孝公亲自召见,与之交谈许久。结果如何?结果是否如伯乐遇千里马,乐不可支,遂重用之?非也。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同上)
  秦孝公召见商鞅后,让他说了很长时间的国家大事,秦孝公边听边打瞌睡,一点也没听进去。所以这次召见的结果是,商鞅虽说得头头是道,且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然而秦孝公完全不吃这一套,也不顾小卫是否会伤心,竟然搁一旁打起瞌睡来了。这场面真尴尬,商鞅想必哭笑不得,郁闷之极。
  事后,最令人无语的还是秦孝公,把商鞅的介绍人景监给臭骂一顿:“小景啊小景,你这孩子啥眼神?你给我介绍的那哥们儿,不过是个狂妄无知的人罢了,老子恨不得一刀砍死他就好,哪里值得重用!”
  景监挨了领导的批评,心里特不痛快,也跑过来批评商鞅。商鞅说:“是我有错好吧,我不该用五帝之道劝说你家领导,就他那点儿智商,还不足以领悟这样深奥的道理。”

  景监这哥们儿虽然只是个宦官,但也颇识大体,五天之后,他又邀请秦孝公召见商鞅。商鞅把握机会,卯足了劲儿游说孝公,然而仍然不得孝公的心意。于是乎,见面会结束之后,秦孝公又批评了景监一顿。
  景监这哥们儿也特搞,又跑过来批评商鞅一顿,真是一点儿亏也不吃。商鞅是个执着之人,尽管先后两次被秦孝公拒绝,又接连两次被景监训斥,但他仍然希望继续说服孝公。于是乎,他对景监说:“我用三王之道劝说你家领导,没想到他老人家的智商还真可以,依然未能理解。我希望他再次召见我。”
  景监又把这事报告给孝公。孝公这哥们儿也特牛,整个一想人才想疯了,对于一个被自己否定了两次的“狂妄之徒”,竟然答应予以第三次召见。这一次召见商鞅,秦孝公肯定了他的观点,但也出人意料地没有采纳。事后,孝公对景监说:“小景同志啊,先前是领导眼神不好,你介绍的那位同志还不错,可以继续与他交谈。”
  商鞅当时说:“我用五霸之道劝说秦国领导,看样子他有采纳的冲动。如果他再召见我,我就知道说什么啦!”
  不久,秦孝公又召见商鞅,与之交谈,听得十分入神,不知不觉竟把膝盖挪到坐席前头去了。两人情投志和,针砭时弊,畅谈国事,引古论今,谈论了几天都不知疲倦。自此,秦孝公决定重用商鞅。
  事后景监找商鞅聊天,问道:“鞅哥靠啥迎合我家领导的心意?我家领导很高兴呀!”
  商鞅详细地回答,他先前之所以不受秦孝公待见,是因为他用五帝三王之道劝说孝公,希望孝公与三代争辉。但秦孝公图强心切,认为那玩意儿耗时太长,自个儿等不起。而且,这位年轻的领袖有点儿虚荣心,希望在身前就使国家富强而扬名天下,不愿意等到数十百年后才成就霸王之业。
  缘于此,商鞅用强国之术游说孝公,表示能在他生前就使大秦称雄。秦孝公闻言,喜笑颜开,表示强烈支持鞅哥的强国之术。然而商鞅对此不做过分赞誉,他认为过快地成就霸业,虽然能满足领导一时的虚荣,但产生的效果不会太出色,难以与殷、周二代比德争辉。
  日期:2014-03-15 10:34:20

  变法之争
  秦孝公即位前两年,天下相对较为安定,没有出现太大的动乱。秦孝公元年,也就是赵成侯十四年,即公元前三六一年,赵、韩两家诸侯合兵攻秦。那场战役的具体情况如何,不得而知,只知道在孝公二年时,周天子向秦国致文武胙。
  所谓胙,就是祭肉,文武胙即祭祀周文王、周武王的祭肉。这种祭肉非常珍贵,非一般诸侯所能享用,当年齐桓公称霸时,就有周天子致胙。周天子之所以与诸侯分享祭肉,是因为想借机拉拢他们。俺大势已去,祖宗基业不稳,群雄并立,已经够倒霉的了,给你一块祭肉,麻烦你以后别揍我,给俺点面子;要是能罩着俺,那就再好不过了。
  此次周天子向秦孝公致文武胙,当然也好讨好秦国的意思。由此可见,赵、韩两国合兵攻秦,应该是以失败告终,不然享受祭肉的就是他们了。
  在此之前,即秦孝公元年四月,魏惠王迁都大梁(大梁在今天河南开封一带,关于魏惠王迁都大梁,《史记》记载为商鞅败魏之后,不确)。这一年韩国比较倒霉,先是被宋国猛揍一顿,丧失黄池之地;后又被魏国狂扁,丧失朱邑。第二年,赵、魏结盟,共伐齐国,战果不详。
  秦孝公三年,即公元前三五九年,商鞅劝秦孝公变法,然而孝公担心引起天下非议。改革自古以来就是国之大事,一旦失败,轻则自废武功,重则国破家亡。咱们的改革开放虽然没有失败,但在提高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遗留下来各种亟待解决的隐患。因此,习惯在政治制度上因循守旧的古人“谈改革色变”并非全无道理,而秦孝公就是担心无法说服这群抗议改革的老顽固。

  日期:2014-03-15 10:35:31
  商鞅智慧过人,心如明镜,自然知道改革的压力重大,但他仍然力劝秦孝公变法。他说:
  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史记》《商君列传》)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可能获得名声;做事情犹豫不决,就不可能有所功绩。做非凡之事的人,本来就要受人非议;有独特见解的人,必然会被世人嘲笑。愚蠢的人事成之后都弄不明白,聪明的人事先就能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不能和百姓谋划新事物的创始而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欢乐。探讨最高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合流,成就大业的人不与一般人共谋。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

  商君此言甚妙!
  商鞅深知孝公胸怀变法图强的理想,但碍于难以承受天下人的非议,所以一时间拿不定主意。因此他告诉孝公,胸怀大志的男儿不能婆婆妈妈,必须果断采取行动,一旦犹豫就会错失良机。你不能等别人都尝试过了,然后再自以为有备无患地施行,那样你永远都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头,鲜花与掌声都被别人得到,而你能闻到他们的屁都得感谢天感谢地,感谢风神婆婆不够给力。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领导应该把握机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