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华夏的兴起——说说老祖宗的故事》
第13节

作者: 如是予闻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7-04 08:04:42

  《征服:华夏的兴起》-51
  “四凶”指的是共工、欢兜、三苗、鲧,其中共工、欢兜、鲧都是人名,而三苗则是九黎分离出来的一个部落。在传统儒家看来,四凶都是罪行滔天,十恶不赦,可是他们到底犯什么罪,没有人说得清楚。我们必须感谢先秦时代的书籍,那还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儒家并不能一手遮天,所以我们可以依稀寻找到一些线索。
  先来看看《吕氏春秋》的说法:“尧以天下禅舜,鲧为诸侯,怒于尧说:‘得天之道者为帝,得地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欲得三公,怒甚猛兽,召之不来。帝舜于是磔杀之于羽山。”
  再看看韩非子《外储说》的说法:“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之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之曰:‘熟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杀共工于幽州之都。”
  这两则史料有一个不同之处,《吕氏春秋》称诛杀鲧的人是帝舜,而《韩非子》则称是帝尧。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因为此时正是舜逼迫尧传位的时候,尧应该已经被软禁,所以舜乃是以尧的名义,诛杀了共工与鲧。

  相比之下,被儒学奉为经典的《尚书》对四凶被杀或被流放的原因根本不提,只是写了结果:“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显然,《尚书》是避重就轻。“殛”的本意是“杀死”,以文义来看,共工、欢兜、三苗是被流放了,而鲧则是被杀死。可是后来儒家学者把舜捧为圣人,圣人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杀人,所以把“殛”的意义曲解为“流放”。可是我们从《吕氏春秋》与《韩非子》两本书中已可看到,鲧根本不是被流放的,而是被杀死的。同样,共工也不仅仅遭到流放,后来也同样被舜处死了。
  日期:2013-07-04 18:17:51
  《征服:华夏的兴起》-52
  鲧与共工是因为反对舜而被杀死,这已经有明确的证据了。那么欢兜呢?欢兜之所以在劫难逃,是因为他与共工关系密切。他曾经在帝尧面前称赞共工的业绩,可见两人是一党的。共工被流放乃至被诛,欢兜自然被牵连,流放到了崇山,据说后来投南海自杀。
  至于三苗,同样是因为政治原因而遭到舜的镇压。晋人郭璞注《山海经》有这么一句:“昔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杀之,有苗民叛入南海,为三苗国。”尧把帝位“让”给舜时,三苗部落的首领是明确表示反对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所谓的“四凶”、“四罪”,其实根本不是因为这些人有什么十恶不赦的罪行,而仅仅是因为他们反对舜称帝,他们不过是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这恰恰印证了“成王败寇”的说法,成功的人就是圣人,失败的人就是恶人。所以舜成为圣人,而鲧、共工、欢兜等则成为千年流传的恶人。
  我们从记录帝尧生平事迹的《尚书?尧典》中可以看到,这几个所谓的恶人,是帝尧时代最重要的几个人物。鲧还是大禹的父亲,治了九年水,不算功高,也算得上劳苦。可是他们全被舜给抹黑了。
  我必须说,舜是一个高明的宣传家。他抹黑了鲧、共工、欢兜等人,也抹黑了自己的父母、继母与弟弟。同时,他也抹黑了帝尧。帝尧不是一代明君吗?可是舜说帝尧几个得力干将都是恶人,是四凶,而舜提拔起来的十六个所谓德才兼备的人,却在帝尧时代被冷落了。这么看来,帝尧任用奸人,排斥贤人,岂有半点贤君的模样,简直算得上是昏君了。
  在我看来,尧不是圣人,舜也不是圣人。
  可是为什么后世会把两人塑造成圣人呢?这是因为后人以美化前世的方式,构想一个理想的社会。他们宁可相信有纯洁无瑕的圣人,思虑精纯,一心奉公,品格高尚,毫无私心。后人用这种方式憧憬着一个乌托邦的存在,在遥不可及的前世立起清明政治的标竿。于是尧、舜禅让的美谈就这样传颂开了。人们宁可信其有,只要真的存在过这样美好的社会,那么人们的希望就一直存在。我们不可苛求古人,因为他们需要梦想,没有梦想,他们对前途会失去所有的信心。其实不仅是尧、舜的传说,在世界各国的古老传说中,哪个英雄不是道德与勇气的完美结合呢?在宗教世界中,哪个教主不是完美的代名词呢?

  日期:2013-07-05 21:35:05
  《征服:华夏的兴起》-53

  帝舜上台后,以雷霆手段迅速镇压异己势力,这与原先流传的那个逆来顺受的“孝子”形象大相径庭,所以我说他是很有心机的一个人。实际上,他的政治手段是极其高超的,虽然我不认为他是个圣人,但他绝对是一个堪称为雄才大略的君主。
  由于最主要的政敌已经被清除,政权的更迭已是水到渠成。
  舜在打击对手的同时,也以施予恩惠的手段收买人心。尧时代的几个大臣,包括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垂、益、彭祖、禹等,都被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这对政权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上文引用《竹书纪年》时便提及,放逐帝尧之子丹朱的人正是后稷,他是帝尧的兄弟,但是他选择站在舜的一边。有一个人我们必须注意,这个人便是禹,他是鲧的儿子。鲧因为叛乱被舜处死,可是舜却任用其子禹,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在《尧典》中看到,鲧是很有势力的,当初诸部首领都一致要求由他治水,可见他的影响力。
  当时的政治体制并非后世皇权之下的中央集权制,而是相对松散的部落制(或以后世的称法为诸侯制),这些部落或诸侯是很有实力的,故而舜不可能像后世皇帝那样,对政敌采取株连九族的作法。
  舜很明智地拉拢禹,以减轻诸部落的敌对,这对于巩固其政权是相当有帮助的。
  日期:2013-07-06 15:28:35
  《征服:华夏的兴起》-54
  为了表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舜从一登位始,就做了种种宗教上的准备。在太庙接受帝尧的禅让后,舜的第一件事就是观测天象,显然他要从天象中找到“君权神授”的证据。紧接着,他搞了盛大的祭天仪式,同时祭祀山川诸神。在即位的第一年里,他进行了四次长距离的巡视:东巡至东岳泰山,在这里他不仅祭祀诸神,还接受诸侯的朝见;南巡至南岳;西巡至西岳;北巡至北岳。每到一处,都免不了要搞些祭神活动。由于巡视的时间距叛乱的发生不远,帝舜以四次巡视显示了自己充沛的精力以及超强的自信力。

  尽管笔者不认为帝舜是一个品行无可挑剔的圣人,可是不否认他是杰出的大帝。他以强有力的手腕建立起完善的帝国秩序。为了进一步约束诸侯或部落,他制定了诸侯朝见时的五种礼法,他颁发给诸侯五等圭玉作为权力的信符。每当诸侯朝见天子时,必须携带圭玉赴朝,朝廷考察诸侯没有犯过,才发还圭玉,允许其回到自己的领地。可以说,帝舜对诸部的控制力度,要比前几任大帝都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