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残暴》
第21节

作者: 从前有头老象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为什么不再继续潜伏于地下了呢?因为一来,过上一段时间之后,孙健肯定就潜伏不下去了。中国人对领导的履历研究绝对胜过谍报部门,不会发现不了孙健与万铜的关系。所以,万铜一开始先不急着用孙健,在别人看来,只会是正常的做姿态。时间一长,不用等万铜动手,孙健的上司就会重视上孙健了。二来,到那时候,按正常发展来看,万铜也就该已在西山站住脚了,做事不必再过于低调,对手下的得力干将也必然会推向前台。

  至于,以后的第三步,就要随万铜的变动而变动了,目前还无需说太细。
  孙健想,没错,现在连第二步都无需说太细。眼前人已不是当年的上铺了,走一步看一步就是。何况自己又不是多有野心的人。这倒不是什么装逼的话,而是个人心情使然。不知是不是这些年的生活把自己给变懒散了,还是本来就不求上进。
  “我要再说一遍,你是这世界上,最值得我信赖的人。”万铜最后搭住孙健的手,沉声说道,“我可以对你这么讲,我需要你,胜过你需要我。”
  孙健也多少有点激动。但他的表达方式,就是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你只要记住,西山是咱哥俩的,就行了。苟富贵,勿相忘。”万铜再强调一遍。
  整个过程,有种很离奇的诡秘感。

  离开酒店,孙健马上把老六叫到浴池。先是在桑拿房里,由孙健将事情对老六陈述一遍,然后来到大厅,开始规划下步该做的事。
  按万铜的想法,他有事,会让孙健来办。但在孙健来说,很多时候他也有不便之处,比如最起码,他就不能有公司,不能公开调动人财物。所以,他也需要有个助手,在很多时候,自己同样只做个隐形人。
  这助手,自然非老六莫属。老六除了具有一定的办事能力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跟孙健的战友关系也基本没人了解。平日跟孙健有往来的战友,大都是他军校毕业后相识的军官层人员,如今基本都混在各类行政事业单位里,老六从没到那个圈子里掺和过。此人太符合万铜和孙健的需要了,简直就跟专门订做的一样。
  日期:2011-06-25 16:45:44
  35.
  这个晚上对老六而言,有点遵义会议的意思。他刚听孙健说了个开头,情绪就已近乎癫狂。估计对他这种江湖中人来说,能跟副市长拉上关系,绝对无异于山间猛兽闻到了风中飘来的血腥味道。
  看着他的激动劲,孙健不由暗自感慨,想自己可能真是不够现实,在当今这世上生存,还是得靠老六这种凶猛势头。
  只听老六表态道:“三哥,你就只管传话,其它不管什么放血卖命的事,全交给我来做。我就光认识你,你也光认识老万,咱们单线联系,绝对安全。过几天我就从段五的公司里出来,自己注个公司。往后,西山就成咱们的天下了。”
  孙健轻叹一声。他眼下能做的,只有一再提醒老六:“一定要低调,用最可靠的人,绝不能出风头耍派头。另外,你这么说走就走,段五不会为难你吧?”
  老六道:“没事,都是明白人。我将来给他点工程做,也就算还回他的人情了。”
  孙健点头:“我觉着吧,你先不用投入太大,咱们走一步看一步。”

  老六道:“这你就太谨慎了三哥,你以为副市长的话那是随便讲的吗?等他哪天突然用着咱们的时候,咱这边要是条件还不具备,那才叫丢人呢。你放心,我这些年也攒了点糟钱,反正又不是好来的,就算打了水漂都没关系。你那边什么都不用投,那点工资就留给孩子上学吧。”
  孙健一扭头,轻轻闭眼。
  耳边又听老六道:“三哥,今天我看得庆祝一下。要不,我看还是找个小姐,你也破天荒一回?”
  孙健轻轻摇头。片刻后,已发出轻轻的鼾声。
  日期:2011-06-27 16:52:49
  36.

  打这开始,孙健的生活转入了另一种轨道。
  生活的新内容之一,是通过万铜提供的种种机会,拿到各类采购项目。
  因为万副市长最大的资源就是信息,他能最早知道西山市下步会有哪方面的投资需求——当然都是在他分管的行业领域——然后,便由金秘书向孙健发出指令,让他及早做好某方面的准备。孙健再转告给老六,老六便进入具体操作阶段。
  怎么操作呢?不必老六的公司亲自出面,否则也会有嫌疑——政府有关方面的人一定会很快发现,怎么每次采购东西的时候,都是你这公司踊跃投标?而老六的做法是,首先搜寻到这方面的专业公司,对方实力一定要过硬(这就等于在替市领导把关了);然后,再以极含蓄的方式告诉对方,你的确实力不俗,但仅靠实力,你就能确保一定中标吗?对此肯定谁都不敢有这份信心。而老六则会告诉对方,你只要跟我们合作,就绝对可以万无一失,否则,我们可以凭江湖道义担保,承担你的双倍损失。通常说到这份上,对方便会很明白这其中奥秘,何况只要投标,就一定少不了灰色操作,这部分好处给谁不是给?就全当买个平安好了。

  剩下的就是探讨他们间的合作方式问题。在对方开出足以令彼此都感满意的分成条件之后,接下来便在老六的指点下,以细致入微、专业可信的投标姿态,首先进入有关部门的视野。经一番规范的流程后,在相对关键的决策环节,万副市长一定会过问此事,及时听取汇报,以严厉的口吻强调一番纪律要求,严禁暗箱操作,并顺便也讲出几句多少带有些倾向性的意见。而此刻,那位具体负责该项目的下属,自然会全心揣摩出副市长的意图,从而做出最“合理”的选择。最后这个环节看似最关键,似乎也较难把握,其实完全是水到渠成。原因很简单,只要人是万副市长安排的,那位负责人即便一点好处得不到,也必会尽效犬马之劳,以成全副市长的领导意图。至于这其中有没有副市长的关系,那不是他该考虑的问题。何况那中标公司也不会不懂事到这种地步,一定还会在老六的指点下,另外滋润他一番的,即便在事后。

  这样的一个过程走下来,几乎天衣无缝。没人看得出投标公司有什么来头,从评委到负责人也都没机会作弊,甚至那最后中标的公司看上去也的确就是最合适的,人家的确有实力,从头到尾也一直最投入,而且对目标要求也符合得最好嘛。再回想一下副市长的严格要求,越发会让谁都觉得,领导的确是在为西山人民造福。
  难道这有什么不合理吗?难道其它的操作方式,就能确保更好的投资效果吗?恐怕换谁来做,也好不到哪儿去。
  这事换个角度来看,还真就可以理解为,由打一开头的万铜那儿,只是打算把事情办好,才这么加以另类操作的。否则,若真去走那些貌似公平的投标程序,完全由几个所谓专家说了算,谁知道里面有多少猫腻!至于目前中标的公司多付出的那部分费用,也是谁都明白,总归要付出的,怕的反倒是你送了没人敢收,或者送不到正主儿的手上去。你以为那说了算的人,谁的钱都敢收啊?天真。现如今,敢送钱不算本事,能让人家敢收你钱,才算你能耐。至于这钱打点到哪个环节上去了,连那中标公司都不想知道,没这必要。反正即便知道了,自己下次也做不到,还不如图个单纯,省得人家忌讳你。

  总之,万铜的这种操作模式,就可以称之为:管理出效益。全过程都周密策划过了,一点汤都漏不出去,从而最大限度的确保该项目的所有参与者都能获得“多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