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10-05 22:36:24
【8.4】
原文: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译文:
曾子有病了,孟敬子去问候他。曾子说:“鸟要死了,它的叫声悲哀;人要死了,他的话善良。君子重视道有三项:控制举止,这样远离粗暴怠慢;端正面貌表情,这样接近信义;注意言辞语调,这样远离鄙陋背理。笾豆之类的事,有关官员在那里。”
【真相】
曾子又病了。至于本章的病和上章的病是不是一场病,留给吃这碗饭的人去猜吧。总之本场病很也很重,以至于曾子说出了“人之将死”这句著名的话。
这句著名的话,其实逻辑未必清楚,更未必科学。从科学观点看,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不是“哀”,这个取决于听它叫的人对“哀”的定义和对鸟的心理的猜测,并没有很硬的证据,属于死无对证的事情。人快死了,说的话是不是善良,这个严格来说要用统计学来证明,而目前似乎也没有这方面的统计。不严格地推理的话,我们可以这样分析,善良的反义词是恶毒,人为什么要恶毒呢?为了利益。人都快死了,如果想开了话,利益也就无所谓了,所以也就不必恶毒了。当然也有想不开的,或者为了后代的利益,所以也有临死留下恶毒的话的。那么鸟死之哀和人死之善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呢?其实,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这不过是个文学手法,也就是比喻或类比。
这句之后,曾子又跟孟敬子说了当官的三大纪律,一是要端着把自己当盘菜,这样别人才会把你当盘菜;二是要一天到晚板着脸严肃,这样别人容易相信你;三是说话要注意字眼不要有口音,这样别人就不会知道你是小地方出来的人觉得你没有见识。官场的人都知道,这三大纪律的确都是真理。但问题是曾子为什么觉得自己快死了却跟人家说官场三大纪律呢?我猜有2种可能,一是曾子有事要求这位鲁国的部长,所以以将死之态拍马屁奉送这三大纪律;二是姓曾的忠于孔老师的事业而人性全无,牺牲前用尽最后一口气给官场留下三大纪律。
这三大纪律,其实对别的职业也有效,特别是对骗子这行。你想,一个骗子,说话举止跟老百姓一样随便,嬉皮笑脸,说话再带点福建口音,却说自己是国资委的局长,你能相信他吗?
最后,曾子说的“有司”,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有关部门”。官场分工较细,这是中国特色。当然了,这个特色是逐渐发展的,曾子那时候的有关部门权力还比较小,只管扁豆这样的小事。
日期:2012-10-06 13:19:36
【8.5】
原文: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译文:
曾子说:“能的问不能的,多的问少的;有像无,实像虚,被侵犯却不计较,过去我的朋友曾经这么做。”
【真相】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这么做有2种可能,一是做学问,二是做秀。现在知识分科很细,做学问的上网搜索很正常,所以现在这么做是做学问的成分更多一些。然而,春秋时候知识有限,所以那时候这么做做秀的成分更多一些。
“有若无,实若虚”。这么做也有2种可能,一是低调,二是装傻。低调的目的很多,比如为了做学问,比如为了盗取别人的知识产权。装傻的目的性更强一些,比如孙膑装傻吃屎就是为了逃出庞涓的魔爪。
“犯而不校”。这么做还是有2种可能,一是胆小怕事,二是别有图谋。胆小怕事是做学问的人的通病,古今都是如此。别有图谋的人的原则是小不忍则乱大谋,所以你惹他他并不理你,预备将来大事成功后杀你全家。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这里的“吾友”前人多以为是颜回,应该有些道理。颜回一门心思做学问,为人低调,胆小怕事,这几条都符合。不过这也仅
仅是猜测,并没有证据。
日期:2012-10-06 14:46:41
【8.6】
原文: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译文:
曾子说:“可以托付六尺孤儿,可以寄托百里国家命运,面临重大关头不动摇。是君子人吗?是君子人啊。”
【真相】
“六尺”已经被很多人算过了,折合现在的138厘米。我替曾子查了一下,这个身高买火车票可以买儿童票,所以用来形容孤儿没错。“六尺之孤”的“孤”,很多人也有论述,并非普通老百姓家的孤儿,二是国君的孤儿,就比如刘备托孤的那个扶不起的阿斗。扶得起扶不起先不管,人家总要找个像诸葛亮这样有本事的帮手,而且不能是像曹操那样有本事却欺负孤儿的帮手。
“百里”指一个国家,在春秋时算是小国吧。“百里之命”的“命”可以解释为政令,也可以解释为命运。总之就是把国家交给你了。对于国君来说,这一条其实比上一条还要命。因为孤儿国君没托付好,还只是影响这小子一个。要是国家没托付好,他们一大家子儿子孙子和种子就都没戏了。
“临大节不可夺”。这里的“大节”,当然是对国君他们一家的重大关头。比如他们家的国家快完蛋了,这时候被托付的人不能弃暗投明;或者他们家国家的房价上涨了,这时候被托付的人不能见财起意。
春秋的时候,大家都已经比较明白了。当官的不像周天子刚建国的时候那样踏踏实实地给天子和国君做忠实奴才了,都知道天子和国君他们家人是人,自己家人也是人。所以要找个保险的托孤托国的人并不容易,因此曾子才有这一番议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