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四部曲:(1)开疆美国 (2)辉煌美国》
第29节作者:
悬疑大师 后来的人们大都认为,乘坐五月花号登上普利茅斯陆地的那一群清教徒,他们都是“分离主义者”,因为他们脱离国教教会,是想要逃离教会堕落的命运;但是,那种命运其实是逃不掉的;虽然,他们满怀隐士的情操来到美洲,目的是远离过去的那个邪恶世界,到茫茫荒野中寻找自我拯救。然而,在约翰?温思罗普这一群清教徒的眼中,他们所看待的事情则完全不同,他们并不希望把自己与英国的国教教会完全分开。因为他们认为国教虽然有问题,但它是可以救赎的。但是,救赎行动只能够发生在新英格兰。
所以,在温思罗普这样的清教精英的眼中,新英格兰殖民地应该是一个起领航作用的教会和政府,它将创造一个理想的、宗教的和世俗的共同体,它的榜样又将反过来转变并拯救旧大陆(指英国)。当他迎着海浪,看到新大陆的时候,在日记中兴奋的写道:“从海岸上飘来一种气息,就像花园里的气息一样。”(此段引自英国人写的《美国人的历史》34页)。我们可以看出,温思罗普领导的移民行动,完全带有宗教目的,富有理想主义色彩,具有强大的使命感。
“山巅之城”(山上之城)——后来被历史学家、政治家等反复引用;比如1989年,美国总统里根在离职演说中把这一术语不但引用还进一步做了延伸。
温思罗普所率领的清教徒移民,是新英格兰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时代,他带来的那1000余名清教徒殖民者,其中有一半被安置的地方就是现今美国麻州首府波士顿周围的许许多多小城镇。在后来的波士顿的地面上,他建起了自己的宅邸,开辟了600英亩的“十山农场”,还有其它地产,他还建造了一首船“海湾的祝福号”,用于海岸贸易。整个17世纪30年代,有更多的船只到达这里,弥补开拓过程中消耗掉的生命(有200余人死亡,100多人返回英国),壮大共同体,组建一个个新的城镇和殖民地。
清教徒以斗志昂扬的工作伦理和使命感为动力,在熟知地方政府、法律并善于劝诫的人的领导下,清教徒在遇到最初的挫折之后很快就好转过来,建立了以农业、渔业、林业及与当地印第安人交换海狸皮为基础的经济。马萨诸塞海湾公司甚至成功的将他们的商业特许状改造成了政府的雏形。清教徒们还创办了第一份印刷刊物,并比照在英国所受教育的模式,于到达定居点的第六个年头,即1636年,创办了美国的哈佛学院,最早用来培养牧师。1642年,温思罗普到达该地区的第12年,组织者们启动一项大胆的尝试,开创由税收支持的学校体系,面向所有的希望接受教育的人。
虽然,这一地区(新英格兰地区)的经济,没有像詹姆斯敦(弗吉尼亚地区)那样,有烟草的软黄金可以依靠,开拓者们不得不更加卖力的劳作和种植粮食等等。不过,这一地区在美国历史上并不完全是因为它的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而著名,而是因为温思罗普等人在这里建立的“上帝政府”(后面将论述到),使得后来的历史学家对此有莫衷一是的众多评论。
(待续)
日期:2012-08-24 09:05:23
——————————————————————————————————————
美国四部曲 第一部:开疆美国
——————————————————————————————————————
(1-057)不偷取上帝的权力
温思罗普之所以在美国早期历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那是因为他不但提出建立上帝所期盼的“山巅之城”(山上之城)的远景蓝图,而且在于他通过实践活动,企图创造一个理想的、宗教的和世俗的共同体。他有着高远的理想,把自己视为被上帝挑选出来实现上帝意愿的一个人。最终,他要凭借自己的宗教信仰之光,在北美这片远离英国肮脏之地的新大陆,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普遍的公民社会。
不过,他所面对的“公民”,不是罗马天主教会面对的那一群教徒。天主教的教徒接受并渴望得到等级秩序所带来的确信和宁静,他们习惯和乐意把宗教真理托付给专职的传教士,将自己置身在教会制定的等级框架之中,教徒是底层,教士是中层,主教是上层,罗马教皇是宝塔顶点。宗教社会和世俗社会一样,具有上下级关系和权力的大小并由此派生出不同范围的特权。这种宗教等级制的观念与中国儒家观念比较一致,其中的“维护权威”是最基本的游戏规则。
同时,不是罗马天主教的清教徒,和罗马天主教的圣教徒,他们也不是英国国教的教徒,因为国教是受英国国王(当时是查理一世)和坎特伯雷的大主教(当时是威廉?劳德)的约束,维护的是中央集权的权威。温思罗普如果面对的是这样两类教徒(公民),他的宗教立场就不是“清教”了。可是,温思罗普率领的教徒,却是一群完全抵制权威的人。对于他们来说,自由和宗教是密不可分离的。他们不远万里,从生活舒适的英国大城市跑到蛮荒之地的美洲,就是要追求自由,追求宗教。
自由和宗教,一样都不能够少——自由的宗教,宗教的自由。
作为天主教来说,他们是通过专职教士来转达大众的意愿给上帝,他们在上帝和教徒之间成为中间人,像灵魂的中间商一样,掠取与上帝对话的特权,并由此产生腐败和压迫以及欺骗——法国大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细腻的描绘了其中的黑暗。所以,欧洲才会发生宗教革命,由此脱离出一大群新教教徒。不过,同样是新教的英国国教,其教义是必须忠于国王、服从主教及圣公会对于《圣经》的最终解释并由此控制教徒、钳制思想。
只有清教,它不偷取上帝的权力,不崇尚任何权威,也不相信任何权威,他们相信的是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他们相信,关于上帝的知识,直接来至对于个人对于《圣经》的研究。
所有的清教徒,他们独立阅读《圣经》,勤勉不懈,每天都在读。在马萨诸塞殖民地的每一间破陋的小屋里,即每一个家庭中,至少有一部《圣经》。有时候是默读,比如成年人在自己家中;有时候是大声朗读,比如在教堂里,当礼拜日晨祷的时候,从早上8点一直要读到中午12点,下午还要读。《圣经》上的所有故事他们都熟悉,许多情节和段落都让每个教徒耳熟能详,有不少人能够背诵下来。通过不同的译文(当时最流行的是詹姆斯国王版的华丽译文,呵呵,发行量最大吧),圣经的语言和韵律转变成通俗的口语和手抄本。礼拜日,教徒们在牧师的带领下会在教堂里非常正式的布道。在所有清教徒的心目中,对于牧师虽然尊重,但是,他们是被选举出来的,相当于大家聘用的家庭教师(没有任何特权),大家并不迷信牧师,因为自己求助的对象在《圣经》中,是那个“全能的上帝”。
权威潜藏在《圣经》之中,而不是任何人那里。每个人都和别人一样是上帝的子民。
这就是人人平等的现实起点……
(待续)
日期:2012-08-25 21:46:47
——————————————————————————————————————
美国四部曲 第一部:开疆美国
——————————————————————————————————————
(1-058)权威与自由的协调
面对这样的一群人,如何来建立政府,如何来领导他们,如何来实施权威,如何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建立一个有秩序的社会?——温思罗普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摸索,形成了美国当今社会最初的历史源头之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